最後,老作家寫道:
北川之行,足以洗滌靈魂,這一趟的價值,遠遠超過遊覽山川形勝。
之後一連數日,作家和記者們雖說在四處參觀,嘴裏仍不停地念叨著北川。
他們談論2010年1月12日7.0級的海地大地震。那場地震使二十二萬人喪生。地震不僅震垮了房屋,也震癱了政府,黑幫手持大刀占據街道,洗劫商場,搶劫災民,使幸存的百姓陷入更為慘烈的人禍。
他們之中有人以切身體驗談到2005年8月的卡特裏娜颶風如何重創美國,造成一千八百三十六人死傷和一千多億美元的損失。讓全世界看到了“被扒光了衣服的美國”。對此,英國記者寫道:秩序不複存在,槍手肆意遊蕩,甚至當著警察的麵強奸和搶劫。人們因為饑渴而死,屍體在街道上腐爛。對此,法國記者更是一針見血地指出:一場颶風讓一向驕傲的美國人終於認識到自己的局限性。麵對混亂不堪的局麵,新奧爾良巿一千五百名警察中竟有兩名自殺、兩百名甩手不幹了。災後,聯邦政府和州政府相互對罵,而媒體對政府救災的惡評,更如颶風般猛烈。一位政府官員沮喪地說:
颶風讓美國曆史記載下了這樣的奇恥大辱:美國曾在自己的領土上拋棄美國人。
實事求是地說,中國在“5·12”大地震之後的災區重建中成績斐然,在應對特大規模自然災害方麵,為全人類提供 了寶貴的經驗。但由於“毛玻璃效應”,世界知之甚少,或並不知曉,這是極大的不公與遺憾!
筆者對記者們說,一定要再來北川。如果在北川待的時間太短,就好比一部大片,你隻看到慘烈的片頭和輝煌的片尾,而將中間那起伏跌宕的精彩過程全跳過去了,會遺憾的。
怎樣向他們解讀北川的崛起?
怎樣向世界展示一個真實的北川?
筆者想起了蘭輝——一個大禹的追隨者,堪稱中國脊梁的北川人!
蘭輝那些沾滿泥土的故事,如同一部濃縮了的從災難中崛起的北川史詩。於是,筆者擬定了這個標題——讓蘭輝告訴世界!
特別感謝
北川縣委宣傳部,北川的祭鴻、蟬西、蹇斌、李月、蘇義德、田興惠、李春等朋友,綿陽的賀小晴、劉大軍、母碧芳、劉勇、李德川、範芸芸、範玲玲等朋友,德陽的劉梓三、成都的吳楚瞳等朋友,在此稿的采訪與寫作過程中,對筆者的鼓勵、支持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