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執著是精神,不是智慧(2 / 2)

人要活個明白,就要學會拿得起,放得下,該執著的時候不能鬆懈,該放下的時候不能執迷。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如果我們手中握著一把細沙,那我們不必執著於讓它隻屬於“我”的手掌心,那樣,沙子會因為握得很緊而更快地棄“我”而去。

有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名字叫《大自然從不執著》,文中說:“天空裏的水汽積聚夠了,雲便形成了;風吹過來了,雲便飄遠;變化各種不同的樣子;風大了,雲便消散失蹤。一切的變化都順應自然,毫不堅持某一種狀態,大自然如此的豐富多彩與生生不絕,是因為它從不執著。”

大自然是人的老師,它告訴我們:麵對人生,我們需要隨意,妄想將整個世界都抓在手裏,結果會失去更多。所謂: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卷雲舒。

當然,學會放棄、善於放棄,其實也並不是執著的對立麵。執著的前提是你知道了你要選擇什麼,這種選擇有多少勝算的把握。否則,一味地執著,隻會讓我們徒增煩惱、遺憾,讓我們在享受短暫喜悅之後,心靈變得空虛。

有一位先生對茶很有研究,講究茶飲。有次朋友請客,席間論茶,他反複強調自己除普洱茶外,什麼茶都不喝,按照他的意思,喝茶的人喝到最高境界都會選擇喝普洱茶。很多人將他視同茶聖,聽他如此這般一說,東施效顰,也紛紛要喝普洱茶。

偏有一位朋友不以為然,他說:“喝普洱茶感覺的確不錯,獨特的陳香味,圓潤甘醇不張揚,有其拔萃之處。但是,說到茶香的獨特,普洱茶並不是唯一的,任何一種茶的香味和喉舌之感都有其獨特之處,即使是同一類茶品,也會因為茶葉原料產地、采摘季節和製茶工藝的不同,而使成品後的茶味大相徑庭。還有衝泡技巧,泡茶的水質和溫度,茶具的泥質、款式和大小……等等,均會影響到一杯茶最終的香味和口感,因此,我們喝茶不必過於偏頗和執著於某一類茶。”

品茗者,心在於茗,意亦在於茗,並不是隻有茶藝茶道才能稱得上對茶很有研究,老子說過:“道可道,非常道。”並不是執著於某種形式,才能算做“道”,相反,那樣執著拘泥反而是對“茶”的一種誤解。

我們是平凡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執著。同樣地,我們也應該有放棄的時候。有時候,執著是個陷阱,人執著於什麼,就被什麼所困。放下執著,讓自己的心安靜下來,看看春花秋月,聽聽鳥啼蟲鳴,在夕陽西下的時候,擎一壺淡茶在那裏看天高雲淡,看落日餘暉,這樣的生活該有多麼愜意!

心有靈犀一點通:

佛語雲:“人,要從愚癡迷夢中覺醒,才能認識生命的真諦。”人生苦短,幾十年一恍而逝,選準了目標,就要執著追求下去,不達目的不罷休。如果目標不適,或者主觀條件不允許,就應該果斷放棄,以求柳暗花明。放棄既是一種理性的表現,也是一種豁達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