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情自己幹,靠人靠天祖宗,不算是好漢。
——鄭板橋
人們一直都信奉“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這句話,可是經曆過許多事之後,你懷疑過它是否真確嗎?
父母是我們最親的人,嘔心瀝血把我們養大,但我們不可能一輩子靠他們生活,他們也會有自己的難處,總有一天會垂垂老去,我們要離開那個溫暖的巢穴,融入殘酷而又冷峻的現實社會;而朋友,即使是再好,他們也不會像父母那樣對我們一心一意,也許這樣的說法有些偏激,但這是事實,一旦朋友和你之間的利益產生衝突時,他就有可能忘記昔日的友誼,而為了自己的利益和你分毫必爭。
所以,任何時候都不要對別人充滿幻想,不要對別人過分依賴,努力地充實自己,相信自己,這樣,在關鍵時刻才不至於讓自己受到傷害。
自立自強的精神是一個人生存於世的根本,沒有曆經過磨難和艱苦奮鬥的人,是無法成為一個有誌氣、有道德、有本領的人的。有一則寓言故事這樣講到:
有一天,蝸牛爸爸一臉嚴肅地告訴小蝸牛:“你長大了,從此要自己去生活了!”
小蝸牛一臉不安地說:“可是,爸爸,我還沒有長大,我的殼都沒有。出去怎麼棲身,怎麼生存啊?”
“沒有可是,孩子!”蝸牛爸爸語重心長地說:“你知道我們的殼怎麼來的嗎?就是在生活曆練過程中長出來的。如果你一直在我們身邊,靠我們照顧你,你就永遠沒有殼,那麼,你以後怎麼辦?每一隻蝸牛都是這樣開始獨立存在的,我們也是。”說完,蝸牛爸爸就頭也不回地走了。
蝸牛媽媽把一個鬥篷似的小鍋綁在小蝸牛的背上,關切地說:“孩子,這個東西給你遮風擋雨,你千萬不要因為怕累就解下來,不然你這一生都會沒有殼,記住了嗎?”蝸牛媽媽說完也離開了小蝸牛。
從此,小蝸牛就開始了一個人的生活,曆經許多挫折後,背上的小鍋逐漸與身體融為一體,變成了殼,小蝸牛就這樣長大了。
這則寓言故事告訴我們,我們的人生也如這隻獨自成長的小蝸牛一樣,隻有經曆了重重磨難,自立自強,才能獲得它的保護傘——蝸牛殼,才有了生存的基礎。隻有自立精神才能給人力量與自信,隻有依靠自己才可以培養成就感和做事能力。
然而,世界上偏偏有這樣一種人,他們總是存在著極強的依靠心理——依靠拐杖走路,尤其是依靠別人的拐杖走路。他們經常以為自己會永遠不斷從別人的幫助中獲益。
力量是自發的,不依賴於他人。如果你坐在健身房裏讓別人幫你去練習,就無法增強自己的力量,沒有什麼比依靠他人更能破壞獨立的了。如果你依靠他人,你將永遠堅強不起來,也不會有獨創力。
“坐在舒適軟墊上的人容易打瞌睡”,依靠他人,覺得總是會有人為我們做任何事,所以不必努力,這種想法對發揮自助自立和艱苦奮鬥精神是致命的障礙。
一個身強體壯、背闊腰圓,體重70公斤的年輕人竟然兩手插在口袋裏等別人的幫助,這無疑是世上最令人惡心的一幕。
有的人覺得會有人幫助他的:會有什麼東西降臨,會有好運氣,或是有什麼某個人幫助他,這樣他們就可以在沒有受教育、沒有充分的準備,沒有充足資金的情況下為自己獲得一個良好的開端。有的人要等著父親、富有的叔叔或是某個有錢的遠親給他們錢,有些人在等運氣幫他們一把。
我們從沒有聽說某個習慣等候幫助、等著別人拉扯一把、等著別人的錢財或是等著運氣降臨的人能夠真正做成就大事。隻有拋棄身邊的每一根拐杖,破釜沉舟,依靠自己,才能贏得最後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