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前言(1 / 1)

愛孩子,你愛對了嗎?

你們的孩子,都不是你們的孩子,

乃是生命為自己所渴望的兒女。

他們是借你們而來,卻不是從你們而來,

他們雖和你們同在,卻不屬於你們。

你們可以給他們以愛,卻不可給他們以思想,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們可以蔭庇他們的身體,卻不能蔭庇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

那是你們在夢中也不能相見的。

這是黎巴嫩詩人紀伯倫的《孩子》。詩中所說:“你們的孩子,卻不是你們的孩子。”想必你會疑惑:孩子身上流的是我的血,怎麼不是我的孩子了呢?可是,事實就是這樣,孩子是上天送給我們的最好的禮物,可是歸屬權並不在我們手中。正如詩中所說:我們可以給他們以愛,卻不可給他們以思想,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如果身為父母的你也有同樣的意識,並且以這種意識來愛孩子,那麼,愛孩子,也就變得簡單輕鬆起來。

也許正是因為經曆了懷胎的幸福磨難,分娩的陣痛,孩子的出生便喚起了我們心底最柔軟的情愫,我們無怨無悔地為孩子付出著,把所有的愛都傾注在了孩子身上。

其實,這隻是我們身為父母的本能,這樣的愛雖然真切,卻常常是不理智的。這種愛,摻雜了太多我們的情感和期望,而導致愛偏離了正確的方向。在生活中,因為錯愛,父母和孩子之間出現了許多溝通障礙。

“孩子,來,看媽媽給你買的衣服、零食、漫畫書……”一個周末的晚上,媽媽一回到家裏,就衝浩然喊道:“下周爸爸媽媽要去出差,這些東西足夠你用一星期了。”可是浩然待在屋子裏一點反應也沒有。浩然的媽媽一邊做家務一邊嘟囔著:“我那麼忙,還給你買這麼多東西,媽媽對你多好啊。”說話間,還覺得很驕傲。

屋子裏的浩然聽不下去了,出來說:“媽媽,你要是真對我好,那以後就先征求我的意見再給我買。我都讀三年級了,你看你買的衣服,也就一年級的孩子穿。我怎麼穿出去啊?我不是小女生,你以後別再給我買零食了。”

浩然的話像是一盆涼水,澆在媽媽的心頭上。她真的不明白自己哪裏做錯了。

就像案例中浩然媽媽所說的和所做的一樣,我們給孩子豐富的物質,就以為是在愛孩子,而孩子真正需要的卻是父母的理解。父母經常會以這樣的方式來表達愛:以打罵來表達愛、以物質來補償愛、以專製來代替愛、還有完全放縱的溺愛……殊不知,父母無意中走入了的愛的誤區,不但增加了教育孩子的難度,還給孩子的健康成長帶來了危害。

很多時候,孩子不會按照父母對其的安排去做,因為他們也有屬於自己的情感和思維方式。如果父母真的愛孩子,首先就要尊重他們,尊重他們獨立的個性和意識。

如果隻因為愛本身而愛孩子,而不摻雜任何個人期待,那麼愛孩子就變得很簡單,在這樣的愛中長大的孩子,就一定會快樂、自信,親子之間的溝通也就越順暢了。每個父母隻要用心正確地愛孩子,愛也變得輕鬆了。

本書正是基於這樣的初衷,來幫助父母學習如何和孩子建立有效溝通,讓愛不再是錯愛,也不再是傷害。幫助父母與孩子建立起正確的愛,讓親情真愛成為你對孩子最好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