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愛孩子,先放下父母的架子(1)(1 / 2)

孩子不是你的私有物品

在很多父母的意識裏,孩子就是“我”自己的,“我”想怎麼教育他就怎麼教育他,“我”想讓他怎麼做,他就要怎麼做……父母們自認為不管用什麼方式來教育孩子都是理所當然的,他們還強調之所以那樣做,完全是出於對孩子的愛。

可是,父母常常會忽略一個問題:孩子是怎麼想的?他們是否可以把你的教育方式理解為愛?事實上,大多數孩子並不認可父母這樣的教育方式,父母的愛,在孩子看來隻是束縛和控製,而不是真正的愛。

一次,我到靜宜家玩。她家7歲的孩子豆豆見我來了,還沒等我坐穩,就興奮地拿著積木來找我陪他玩。

“玩什麼積木,回去彈琴,今天還沒彈夠一個小時呢。”靜宜瞪了豆豆一眼,可豆豆不死心地對靜宜說:“媽媽,就讓我玩會兒吧。”

“不許玩,必須練夠一小時,彈完琴再去畫半個小時的畫。”

“孩子小,別對他凶。”我對靜宜說。

她說:“沒事,他現在覺得我凶,以後長大了,就知道我凶是為他好了。”

“靜宜,你就讓孩子玩會吧,我看豆豆最近彈鋼琴很辛苦的,手指頭都起泡了。”在廚房做飯的奶奶聽見了,出來替豆豆求情。

“媽,他是我兒子,該怎麼教育他,我心裏清楚,我還能害他嗎?以後我管他的時候,你最好別管。”靜宜生氣地說。

“他是你兒子,他也是我孫子啊!他可不是你自己的,憑什麼要由你自己做主啊?走,豆豆,奶奶帶你去樓下玩。”見婆媳之戰就要爆發,我趕緊拉開靜宜,而婆婆則帶豆豆去樓下玩了。

“看,一家人都在和我作對。”靜宜抱怨道:“我真不知道該怎麼做了,每次都這樣收尾,現在孩子見了我,就像見了敵人一樣。”

孩子是上帝給我們的禮物

記得豆豆出生後不久,見到靜宜,她整個人都很溫柔。而這次見她,她卻變成了一個“強勢、專製”的媽媽。這是許多父母的真實寫照。

我們在孩子出生後便迫不及待地向身邊的人表達自己的幸福。在接下來的日子,我們獲得了和孩子一起成長的機會。每天都分享著孩子的快樂和煩惱,看著孩子一天天長大,再辛苦也覺得很幸福,覺得一切的付出都是有意義的。

可是,這也使我們忽略了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這個事實,他已經脫離母親的身體,可我們卻依然忘我地為孩子付出著。孩子在我們的操控之下,失去了自我選擇的機會,時間長了,他就會覺得束手束腳,不僅失去個性,也使他對我們心生埋怨,失去幸福感。

我們不懂得,孩子是上天所賜的禮物,隻是禮物而已,而不是我們的私有品。他應該有更好的歸屬權,那就是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