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學著規劃自己的生活
孩子年齡小,做事情缺乏規劃性是常見的事情,但是沒有規劃的人生會讓孩子看不清自己前進的方向,生活和學習沒有計劃性,往往麵臨的是不斷地失敗。
要讓孩子養成有計劃,從而開始有目標的學習生活,父母就要幫助孩子從國小習規劃自己的能力。
娜娜是國小三年級的一名學生,一天晚上,媽媽睡醒一覺發現娜娜房間裏的燈還亮著,走近一看,原來是娜娜還在那裏寫作業。媽媽記得晚飯後娜娜就說作業還剩一點,十分鍾就能完成。沒想到,這麼晚了,她還在寫作業。
如果她好好寫,早寫完早休息那也不錯,可是娜娜還是三心二意,一會翻翻桌子上的漫畫,一會倒杯水喝……這樣下去,她的生活會亂成什麼樣子?媽媽想到這些就很頭疼。
第二天早上,媽媽開始有意識地引導娜娜學會規劃自己的生活。早飯媽媽早早地做好了,催娜娜起床吃早飯,可是娜娜說還要睡會,媽媽吃完早餐,娜娜起床後才發現沒有早餐了。
“如果你以後早上起得晚,還是沒有早餐吃。”媽媽對娜娜說道。見娜娜低下頭,媽媽語重心長地對她說:“時間不等人的,早餐錯過了還可以再吃,有些事情錯過了就不會再有機會了。你要學會好好規劃自己作業、休息、起床的時間,以後才能規劃好自己的人生。”娜娜很受啟發。
在媽媽的引導下,娜娜逐漸對自己的時間、理想進行了規劃,媽媽相信在這些規劃的指引下,娜娜會更加出色。
引導孩子學會自我管理
娜娜無法做到管理自己的時間,所以會出現做作業做到很晚,早上難起床的現象。隻要娜娜學會自我管理,就會合理把握自己的生活,規劃好自己的生活了。
要想提高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首先要培養孩子的自我管理意識。孩子不會忘記吃飯睡覺,是因為自己有這方麵的需要,有了明確的意識,孩子才會自覺遵循,會把自己的需要和自我管理能力結合起來,像對待吃飯睡覺那樣對待成長過程中的自我管理。
讓孩子意識到自我管理的緊迫感,當然這種緊迫感不是他人強加的,而是自己切身體會到的。就像娜娜,隻有經曆了,才知道錯過時間就沒有早餐了。
當孩子感受到自我管理是促進個人成長和發展的重要時,這樣才會自願去管理自己的思想、言論和行動,才能自覺地管理自己。
而父母要讓孩子學會科學地規劃自己,是在幫助孩子發揮自己的潛能,是有利於孩子適應將來社會的生存和發展的。
幫助孩子樹立人生理想
娜娜連完成作業的時間都把握不好,更談不上去規劃自己的人生理想了。沒有理想的人生自然是缺乏規劃性,隻有幫助孩子樹立人生理想,孩子才會在理想的指引下,發揮自己的潛能,讓自己的人生更有規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