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5)(1 / 1)

引導孩子找到自我價值

孩子本來是天空中飛翔的鳥,可是在父母的嗬護中,許多的鳥都逐步失去了飛翔的能力。孩子早晚都會脫離出自己的家庭,成為獨立的人,擁有屬於自己的家庭。一旦離開父母的視線,就會變得無所適從,不知所措,難以適應社會,這不是父母想要看到的。

但是,如果孩子找到自己的人生價值,無論他走到哪裏,他都永遠不會對自己失去信心。所以,孩子真正的獨立是讓孩子找到自己的價值。

西西和明明住在同一個小區內,兩個人在同一個學校讀書。孩子進入國小首先要進行軍訓,教官要求孩子學習整理床鋪。教官讓孩子們晚上回家練習一下。

西西和明明晚上一回家就開始練習。麵對孩子迭的並不整齊的被子,兩位母親的做法完全不同。

西西自己迭被子,媽媽站在一邊看著,一邊誇獎道:“我家寶貝真不錯,現在都會迭被子了。但是如果你能把被子的四個角迭得更方正一些就更好了。”說話間,還手把手地指導西西怎麼迭。西西不僅按照媽媽說的迭好了被子,而且自信心也被激發起來了,她獨立做事的興趣也不斷增加。

但是在明明家則是另外一副畫麵。明明剛開始迭被子,媽媽就要幫她,明明沒同意。看著明明笨手笨腳地迭被子,她媽媽忍不住生氣地說:“我說幫你迭,你還偏要自己迭,你看你現在迭得多難看。”說著,她推了一把床前的明明,重新將被子迭了一遍。明明很傷心,那次之後,她再也不敢嚐試自己獨立做事了。

尊重孩子渴望獨立的心理

她們的媽媽也都很疼愛孩子,但是兩位媽媽的做法不同,教育結果很不一樣。

西西的媽媽做到了尊重孩子渴望獨立的心理,所以隻是安靜地站在西西旁邊看西西迭被子,而明明的媽媽,無視孩子獨立的渴望,替孩子迭被子,還傷害到了孩子的積極性。

有的父母忽視孩子已經長大、需要獨立的事實,對待孩子任何事情都是包辦代替,不給孩子自我實踐的機會和環境。這樣做的後果必然是和孩子渴望獨立的心理產生嚴重分歧,孩子的合理願望得不到實現,就會變得消極,對自己沒有自信。

生活中,很多父母總是以自己的願望和感受來代替孩子的主觀需求,忽視了孩子的心理需要。孩子有了獨立意識後提出自己做事的要求,但是父母總怕孩子做不好,從而剝奪了孩子學習和鍛煉的機會,以至於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什麼都不會。

尊重孩子渴望獨立的心,孩子會更加地獨立和自信。

讓孩子在獨立中體驗價值感

西西不僅按照媽媽說的迭好了被子,而且自信心也被激發起來了,她獨立做事的興趣也不斷增加。而明明再也不敢嚐試自己做事了。兩個人的區別就在於西西感受到了獨立做事的快樂,雖然迭被子是件小事,可西西找到了自己的價值。

很多孩子無法獨立做事,不是因為懶,而是因為他們不能掌握正確的方法。所以,孩子在培養孩子動手能力時要注意教給孩子具體的方法,而不要隻提出要求。孩子會在獨立做事中體驗到快樂和價值感。

美國鋼鐵大王卡耐基,對子女教育有一套自己的理論。一天,他的孩子拿著一道數學難題來問他,他隻是給孩子定了三條原則:一是老師是怎麼說的就怎麼看,二是定義定理怎麼講的就怎麼做,三是例題怎麼運算的就怎麼辦。

他的最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孩子們的事大人不管,放手由他自己來做。告訴孩子做事的方法,比告訴孩子答案更重要。如果告訴了孩子答案,下次遇到類似的問題,孩子還是不會,還會想到求助於他人。

父母還應該教給孩子在生活中和學習上正確做事的方法。比如:教給孩子正確穿衣服,正確的吃飯方式,正確的寫字看書的姿勢等。通過孩子的教育,孩子會變得更加獨立。

孩子會在父母的指導中親自實踐,期間建立起來的成就感和滿足感會幫助孩子找到屬於自己的價值,這種價值感會指引孩子接受更多的挑戰。當孩子能自覺麵對人生的挑戰時,孩子便是真正獨立了。

【父母終會老去,孩子總要開始獨立的生活,而孩子獨立的能力是從孩子的每一件小事培養起來的。而當孩子。而且,父母代替孩子去做,孩子也無法體會自己獨立去做某件事情的快樂。所以,給孩子一些機會吧,讓他們獨立去完成一些事情,體驗其中的幸福和歡愉,也幫助他們找到自己的人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