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4)(1 / 1)

培養孩子科學的理財觀

生活中,很多父母怕孩子亂花錢,學壞,就將孩子的零花錢全部“沒收”,表麵上看來,是沒有任何隱患了。可是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孩子缺乏科學的理財觀,對孩子的人生是沒有任何幫助的。還有的孩子手中零花錢越來越多,可是他們卻往往不知道如何花錢才更有意義……

與其將孩子的零花錢全部沒收,替孩子保管,或者對孩子的金錢放任自流,還不如教給孩子正確的理財方法,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念,讓孩子成為理財小專家。

馬岩雖然今年剛讀四年級,可是他已經在媽媽為他開的“銀行”裏存了一筆不少的錢了。以前,馬岩不懂得節儉,媽媽給的一周的零花錢通常剛到周三就花了個精光。看見孩子的這種情況,媽媽就決定給他開一個儲蓄賬戶,而且還承諾他會給他按周結算利息。

最初馬岩對媽媽的提議還有些懷疑。但是他還是把第一筆資金存到了自己的賬戶裏,媽媽果然守信地把承諾的利息按周結算給了他。嚐到甜頭的馬岩便更加認真地往賬戶裏存錢,這樣每周他就可以得到更多的利息。

看到有一定效果的媽媽決定慢慢引導孩子自我理財,首先她調低了利息,然後按死期和活期分別給利息。馬岩把自己的財務狀況和自己的購買需求重新思考了一遍,選擇了一個自己認為最合理的儲蓄方式。

看到現在的馬岩,媽媽非常高興。

讓孩子靠自己的努力去賺取金錢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父母抱怨孩子不懂事,家裏的玩具已經很多了,可還是要買新的;買衣服、鞋子,都要名牌的。雖然經常對孩子講要勤儉節約,可孩子總是聽不進去。那就不妨通過讓孩子做家務來掙零花錢的方式,培養孩子的勞動能力,也讓孩子體驗到錢的來之不易。這也是父母可以在家庭教育中實施的。

父母可以給孩子規定,幹多少家務活可以拿去多少零花錢,隻有完成父母規定的工作孩子才能得到一定數額的零花錢。時間一長,父母會發現孩子比自己想象的要能幹。

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明白:每一元錢都是需要付出努力才能得到的。

在家庭中給孩子理財的機會

父母想要讓孩子學會理財,就要在家庭中給他們理財的機會,讓孩子在當家的過程中體味理財的方法和技巧。

父母可以有計劃地將一周內家庭開支交給孩子來操作,既可以鍛煉孩子的理財能力,還可以讓他體會到持家的不易。

隻有孩子親自參與理財了,才能深刻理解理財中的藝術,同時也強化了孩子作為家庭一份子的意識。在理財的過程中,孩子接觸到的是一種全方位的理財計劃,這和孩子平時管理零花錢有很大區別,因為家庭理財需要照顧到一家人的需要,孩子在理財過程中,也會學習體貼父母的需要,幫助孩子與父母建立親密的關係。

端正孩子對金錢的態度

端正孩子對金錢的態度是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理財觀念的重要內容。父母要讓孩子認識到金錢的重要性,但是也要告訴他們,金錢隻是生活需要的一部分,不是生活的一切,在滿足生存的需要後,人應該有更高的追求,就是精神的追求。

現實生活中,有許多孩子為了金錢而不擇手段,做出有悖於道德的事情,父母應該利用各種現實案例,對孩子進行及時引導,要鼓勵孩子通過正當的途徑來掙錢,做金錢的主人,不做金錢的奴隸。

總之,讓孩子認識到金錢確實是有很大的用處,平時吃的喝的都是用錢買的,但是人生中的很多其它東西,比如親情、友情、愛情,都不是金錢可以買得到的。

此外,還要教給孩子學會適度消費,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選擇“質優價廉”的商品,不能迷信廣告。

給孩子開辦一個儲蓄賬戶

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父母就可以帶著孩子去銀行開一個儲蓄賬戶,獨立賬戶不但為孩子的合理消費提供了實習的場所,還可以培養孩子合理使用儲蓄的好習慣。父母要教育孩子“該儲蓄時就儲蓄,該消費時就消費”。

孩子在最初儲蓄的時候,往往不清楚自己這樣做的目的。這就需要父母給孩子明確具體的儲蓄目標,激發孩子儲蓄的積極性。我們要引導孩子學會為自己想要而暫時得不到的東西儲蓄,從而不斷激發孩子的儲蓄欲望。

當孩子用儲蓄購買不需要的用品時,父母要提出異議。但是也要防止孩子出現另一種極端,那就是一心想儲蓄,形成小氣的壞習慣。總之,儲蓄賬戶的建立,都是為了培養孩子使用金錢的能力,做金錢的主人而不是奴隸。

【生活離不開金錢,將來孩子需要自己管理金錢,因此,孩子小時,父母就要開始有針對性地培養孩子科學的理財觀念。讓孩子明白金錢是人生的一部分,合理使用會使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