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01下凡(2 / 3)

這天上的老金龜和伏霞蝶心中本就不爽,又聽到人間呼喊,又看到茶農跪拜,老金龜低聲一句,

“在天上做仙,還不如在地上作茶,有人伺候,有人跪拜。”

良久無言,突然這伏霞蝶亦忍不住,口出誑語,

“不若我們就此下凡如何?”

“我等下仙豈有下凡之法?若是要升天,我倒可以用三元水精作引,引他上來,可是下凡,還未等我用水精驅天界的水,就已經被玉帝發覺,被天兵絞了,滅了。”

“我身上的伏霞倒是可以透過九天,下凡應該不難,來吧,去凡間哪裏?”

“就武夷附近吧,那裏人人拜茶,自是善人之處了。”

老金龜言畢,伏霞蝶催動滿身赤炎,硬是從天上搭了一道火橋直通地上,老金龜和伏霞蝶就順著火橋下凡,誰知剛過九重天,天帝就發現了,兩手一翻,九天罡風勁雷直取火橋上的兩人。伏霞蝶中了一十七道天雷,直接散了形體,魂飛魄散。老金龜則挨了七七四十九道罡風,活活剝去了老金龜的外殼,三元水精散落。伏霞蝶死去,火橋無人操控,便隨處擴散,老金龜恐這天上的赤炎遺落人間,引發生靈塗炭,用盡周身神力將赤炎吸引過來,沒了殼的龜軀遇上這漫天赤炎,活活烤成一塊大補神龜肉。

天帝念在老金龜在生死關頭仍然掛記倉生,故收了法,不過金龜此生是毀了,不過仍比伏霞蝶好些,起碼仍可以轉世重來,不用灰飛煙滅。

(該段引用武夷山一帶,民間“水金龜”之傳說,加以修色,編出此段。原故事可以百度,本人不作詳解。)

人間望去,初時漫天霞光,甚是美妙,還有人以為是自己的虔誠感動了天,殊不知乃是天仙私下凡間的手段。俄而,風起,呼呼聲似蒼天欲墜,倏忽,雷落,劈啪聲如乾坤欲碎。人人皆驚,紛紛跪拜,求天保佑,全然不留意那塊大補神龜肉。神龜失了殼,最終被赤炎燒的渣都不剩,龜殼上沾了些許赤炎倒扣在了閩郡某山之上。天上少了一隻朝霞蝶,故至今仍是晚霞千裏,朝霞五步。

三元水精遺落於閩贛交接之建寧縣,三元水精失了操控,胡亂發作,無度引調天地間的凡水元至建寧,共三處,化作三處水源後世稱建溪,富屯溪,沙溪,初隻是水源不斷,漸漸流淌,後愈演愈烈,漸漸壯大,水勢越來越凶,終引發滔天大水,大水順地勢而下,於南平彙成一道,水勢滔滔,洶湧而下,到福州由琅岐奔流入東海。沿途水患成災,本應風調雨順的日子,無風無雨,愣是洪澇成災,如此三年,四海龍王上天見玉帝,

“我四海之水本應均衡,同漲齊落,今不知何以東海之水陡升,且漲落無度..”

“無妨,水官共工,令你速速與龍王解憂。”

水官一探凡間,回玉帝道

“原是三年前,那天界茶官落入凡間之時,三元水精散落,致凡間凡水調引失度,引發水患,令東海水多。龍王勿慮,看我手段。”

說罷,隨手甩下一枚四水番天印,砸在水患最重的福州城西,番天印懸而不落,發顯通天大神力,散水於南、西、北三海,水勢驟減,一年後,翻天印落,浮於水麵,化作礁石一塊,水患得治。三元水精調天下水至閩,番天印又調散諸水。至此,閩郡憑空多出一條大江,後世稱閩江,閩郡風調雨順,愈發富庶。

每每天下大亂,洪災成疾,此礁石皆是水漲則高,水落則降,永不淹沒。至宋,礁石上生兩株榕樹,妙鋒山上的和尚發覺此處乃是個神跡,故在此修了寺宅,喚作妙鋒禪寺下院-----金山寺,用以供鄉人讀書,辦秀才私塾。

(此處由閩江發源到流域,突發奇想,編出一段三元水精的故事,三元水精,對應閩江三大發源溪流。“番天印”之傳說,見第一卷開篇,金山寺簡介。)

又三百年,安溪,某南蠻部族某夫婦生得一子,此子生時,漫天紅光,又有紛紛細雨,宛如天降紅雨,族人皆驚,不知吉凶,速速找來大祭司,祭司畫上臉譜,點上雲煙,雙手不知畫一些什麼,閉目,手拂過孩子額頭,孩子周身紅光一閃,祭司震飛出去足有十五步。祭司雲

“此子非凡人也,前世乃是天上的仙,我亦不知緣何投入我族,但既以來之,不便為難之,你父母二人當好生教養,莫要教壞了他,否則禍害人間。對了,他前世乃是一隻蟲,萬年修習方成的仙,至於是什麼蟲,我就不得而知了。”

“那就叫他作蟲吧。”

時光飛逝,蟲已長大成人,平時無事就愛種種茶,說也奇怪,安溪本不種茶的,偏這蟲沒有別的嗜好,就喜飲茶,還遠赴武夷,取來茶苗,種成一片茶園。隨茶而來的還有一位女子,生的無端端的俊俏多姿,日久生情,結作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