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世界是對稱的,屬人的世界中物質與意識是對稱的,實踐模式的轉軌與哲學範式的轉換是對稱的,對稱經濟學與政治經濟學是對稱的。通過分析人類經濟發展的規律與發展的趨向,繼承中國“天人合一”的哲學傳統,吸取最新科學成果,提出對稱哲學的範疇和範式,指出對稱哲學與對稱經濟學產生的曆史必然性。對稱哲學是與經濟全球化、知識經濟與人類二次創業相對稱的哲學範式,對稱經濟學是與經濟全球化、知識經濟與人類二次創業相對稱的經濟學範式。從而奠定了對稱經濟學的對稱的哲學基礎。
關鍵詞:對稱哲學 對稱經濟學 知識經濟 人類二次創業 哲學範式 實踐模式 “天人合一”政治經濟學
範式與經濟學範式
範式:學說的坐標,開展科學研究、建立科學體係、運用科學思想的坐標、參照係與基本方式,科學體係的基本模式、基本結構與基本功能。科學範式後麵是哲學範式。哲學範式與科學範式:前者製約後者,後者引領、展現前者。哲學範式決定科學範式,範式決定基礎理論,基礎理論決定具體理論,理論決定模型,模型決定模式。方法是理論的功能,和理論之間不是層次關係。雖然由於認識機製和利益機製的協整作用,在同一個範式基礎上會產生學術觀點基本相同、學術榮譽等既得利益和學術目標基本一致的“科學共同體”,對共同體外的學說和學者會產生“異體排斥”,但任何一門科學的真正進步,都最終要表現為範式的轉換。不同的參照係之間的關係不是並列的,而是分屬於不同的層次;以不同的參照係為背景建立起來的不同範式之間也不是並列的,而是不同層次、不同階段之間的關係。能否做到主體性與科學性的統一,體現了科學範式的不同層次、發展的不同階段。“範式”理論是我們把握不同學科、同一學科中不同學派的定位、相互關係、發展規律、發展趨向的鑰匙。
經濟學範式有特殊的經濟學範式與一般的經濟學範式。政治經濟學範式是特殊的經濟學範式;對稱經濟學範式是一般經濟學範式。所謂一般經濟學,是用對稱的方法、五度空間的方法、係統論的方法,對人類經濟活動中的各個因素與結構及其相互關係作邏輯的、曆史的、現實的分析,從中揭示人類經濟活動的一般規律的經濟學。由於經濟學範式有特殊的經濟學範式與一般的經濟學範式,且二者之間有本質的區別,因此經濟學範式的轉換有兩種形式:從一種特殊範式向另一種特殊範式的轉換,從特殊範式向一般範式的轉換。我們把經濟學的前一種範式轉換稱為經濟學的範式進步,把經濟學的後一種範式轉換稱為經濟學的範式革命。
不同的經濟學範式有不同的經濟學基礎理論,也有不同的經濟學“基本原理”。但政治經濟學隻有經濟學基礎理論而沒有真正的“經濟學基本原理”。隻有對稱經濟學才不但有經濟學基礎理論,而且有真正的、屬於科學學範疇的“經濟學基本原理”。範式的轉換意味著原有基礎理論的改變。在對稱經濟學範式中,西方經濟學的兩大基礎理論價格理論與一般均衡理論將被徹底推翻,建立其上的一係列“定理”將被改變。對稱經濟學作為新的經濟學範式,由一係列原創的基礎理論組成。這些原創的基礎理論有:對稱哲學、對稱邏輯、對稱經濟學、對稱管理學、五度空間理論、再生經濟學、和諧經濟學、幸福經濟學、知識經濟學、知識運營學、發展經濟學、轉型經濟學、創業經濟學、名牌經濟學、人類二次創業理論、共有製理論等,它們是對稱經濟學範式從量變到質變的邏輯與曆史相統一形成過程中的不可缺少的環節,也是對稱經濟學範式有機的組成部分。這些新理論作為原創基礎理論本身又是由一係列的新概念、新範疇組成。隻有理解這些新概念、新範疇才能把握這些新的原創基礎理論,而把握這些新的原創基礎理論又是把握對稱經濟學範式的必要前提。
不同的經濟學範式產生不同的語境,不同的語境決定即使同一個名詞也會有不同的內涵,使之成為不同的概念甚至不同的理論。“市場經濟資本主義可以利用,社會主義也可以利用”這句話中的“市場經濟”是抽象意義上的,在具體的意義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不是同一個市場經濟。隻有好的、平等競爭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才是真正的市場經濟,而壞的、不平等競爭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不是真正的市場經濟。以市場化為目標的改革開放就是要建立真正的、好的市場經濟,而不是建立虛假的、壞的市場經濟。“市場經濟”這個名詞隻有在科學社會主義與對稱經濟學範式語境中才是科學的概念。而上述提到的“幸福經濟學”、“知識經濟學”、“發展經濟學”、“轉型經濟學”等字眼雖然在原有的經濟學理論框架中也會見到,但也隻有在對稱經濟學範式中才是科學的理論。
西方經濟學範式是在“實證化”的名義下把經濟學的實證性與規範性對立起來的經濟學的基本模式、基本結構與基本功能。線性、抽象性、片麵性,是西方經濟學範式的基本特征;在這樣的“經濟學”的引導下,不是使財富成為人的手段,而是使人成為財富的手段;不是使經濟發展成為人全麵發展的手段,而是使人的發展成為經濟發展的手段;從而使財富增長與經濟發展越快,人越成為財富與經濟的奴隸。中國經濟學範式就是對稱經濟學範式,就是財富增長和人的幸福與全麵發展相對稱的經濟學範式,在思維方式、理論基礎、體係結構、核心價值、實踐功能方麵同西方經濟學範式有本質不同。中國經濟學範式代替西方經濟學範式成為人類經濟學的主流範式,是通過空間交替展示時間之矢的人類經濟思想發展的自然曆史過程。
打破砂鍋 對稱經濟學範式的後麵
對稱經濟學範式後麵是對稱哲學範式。對稱哲學是天人對稱、人際和諧、與時俱進的哲學。
範式:學說的坐標。
經濟學範式:開展經濟學研究、建立經濟學體係、運用經濟學思想的坐標、參照係與基本方式,經濟學體係的基本模式、基本結構與基本功能。
經濟學範式後麵是哲學範式。哲學範式與經濟學範式:前者製約後者,後者引領、展現前者。
對稱經濟學範式後麵是對稱哲學範式。對稱哲學是天人對稱、人際和諧、與時俱進的哲學。對稱哲學是包含自然、經濟社會、意識領域在內的完整的哲學理論。以人類為參照係,經濟是社會的核心,經濟社會是自然、社會、意識三大領域的核心。建設對稱的經濟與和諧的社會,體現了對稱哲學的實踐功能。
實踐模式決定哲學範式。
如果說,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那麼實踐模式則是時代精神的母體。整體製約部分。任何特定的哲學範式,都是特定的實踐模式的產物,並構成其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哲學範式與實踐模式是對應的。
哲學範式的轉換,靠實踐模式的轉換來整合;實踐模式的轉軌,靠哲學範式的轉換來催化。
哲學範式的轉換與實踐模式的轉軌是對應的。
哲學範式的轉換,是其它範式轉換的前提,也是其它學科範式轉換的本質和依據。
哲學範式與經濟學範式是對應的。
對稱經濟學範式產生的時代特征——知識經濟、全球經濟中知識與經濟的重新洗牌。
知識經濟、經濟全化與人類二次創業呼喚對稱經濟學。對稱經濟學的範式就是對稱的範式、五度空間的範式、主體性和客體性對稱的範式。對稱經濟學範式的後麵,是實踐模式的轉軌與哲學範式的轉換。對稱哲學使哲學內在於實踐之中,成為實踐的一個環節、一種模式。對稱哲學是人類創業實踐模式產生出來的哲學。
前知識經濟時代,人類求生存的生活方式,以實物和能源的不可再生性的開采利用為前提。這個時候經濟學研究的是資源如何優化配置,研究生產關係或生產中的社會關係。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成為生產中的主導要素,要求對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作內涵的有效開發,使人們能逐步以最少的實物和能量的資源就能求生存。這時人們的生活方式不是求生存而是求生態——可持續發展。這個時候經濟學研究生產本身,研究資源如何優化再生;不但研究生產中的社會關係,而且研究生產中人與自然的關係;不但研究生產中的線性關係,而且研究生產中的非線性關係——時間、空間、層次相互轉化的關係,研究知識經濟與資源再生時代不同國家之間知識與經濟的重新洗牌。就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對稱經濟學的五度空間範式應運而生。
在主體與客體、物質與精神的相互創造過程中,對稱哲學→對稱經濟學→對稱管理學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有曆史的必然性。智慧經濟→知識經濟→創業經濟→再生經濟→雙贏經濟→對稱經濟的經濟架構,以創新經濟學為先導、知識運營學為主導、創業經濟學為基礎、再生經濟學為核心、和諧經濟學為歸宿、智慧經濟學為整體框架的邏輯結構,是對稱空間—五度空間的“全息元”。
實踐模式通過思維方式決定哲學範式。
哲學範式的轉換,以思維方式的轉換為前提。思維方式的轉換,靠哲學範式的轉換來完成。
對稱哲學的思維方式就是對稱的思維方式,對稱的思維方式就是“天人合一”的思維方式。
實踐模式、思維方式、哲學範式是對稱的。
思維方式、哲學範式與經濟學範式是對稱的。
中國“天人合一”的對稱的思維方式,對於建立對稱經濟學有著先天的優勢。
哲學與經濟學範式,有人類總體的哲學與經濟學範式,東方的哲學與經濟學範式、西方的哲學與經濟學範式,不同曆史時期的哲學與經濟學範式,不同哲學家與經濟學家的哲學與經濟學範式。
中國哲學範式同西方哲學範式的融合,必須以中國實踐模式和西方實踐模式趨同為基礎。
創業,就是這樣的實踐模式。人類二次創業,就是這樣的實踐模式。人類二次創業,不但使人類的勞動方式趨同,而且使人類的思維方式、生活方式、行為方式趨同。哲學範式的趨同,就是人類實踐模式趨同的必然結果。哲學範式的融合,就是哲學範式趨同的必然結果。
以創業為基礎,功利主義的人生觀為動力,吸收西方哲學發展的成果,天人合一的對稱思維方式將成為經濟科學的思維方式,並催化經濟科學的發展。
人類實踐模式的轉軌:
從一般實踐向主體實踐轉化。
從主體實踐向創業實踐轉化。
從一次創業向二次創業轉化。
從物質實踐為主向精神實踐為主轉化。
通過人類實踐模式轉軌,人類實踐模式趨同。
人類二次創業實踐的特征:
主體的、積極的。
價值的、效益的。
創造的、再生的。
和諧的、永續的。
整體的、趨同的。
創業,是計劃體製下的實踐模式向市場體製下的實踐模式的轉軌;以創業為基礎,才能實現實踐模式的轉軌、哲學範式的轉換。隻有創業的實踐,才是非異化的、主體的勞動。隻有這樣的勞動,才是合目的性與合規律性的統一。隻有這樣的實踐,才能成為思辨與實證相統一的橋梁。創業,使實踐成為本體論、認識論、價值論、曆史觀相統一的範疇。缺少了其中一個環節,實踐的哲學意義都是不充分的。
一次創業,是實踐論向認識論的延伸。二次創業,是認識論對實踐論的提升。隻有這種提升,才使實踐得以分化、催化,從而實現從非主體向主體、弱主體向強主體的轉化。因此,二次創業,實踐論不但不排斥認識論,而且以認識論為前提。反過來,也隻有以二次創業的實踐為基礎,才能實現認識論的正確性、自洽性與合理性的統一。
人類二次創業實踐,體現了“天人合一”,確證了“天人合一”,實現了“天人合一”。
實踐模式的轉軌,必將帶來哲學範式的轉換。實踐模式→哲學範式——對稱哲學。對稱哲學使哲學內在於實踐之中,成為實踐的一個環節、一種模式。對稱哲學是人類創業實踐模式產生出來的哲學。隻有創業——自由自覺的勞動才使主觀與客觀、主體與客體得以統一,成為一對對稱的範疇,所以對稱哲學也可稱為創業哲學。
對稱哲學使哲學成為人類二次創業活動中知識運營的第一個環節,抽象思維能力成為第一生產力,哲學成為真、善、美的統一,哲學由形而上學成為實證科學。在對稱哲學中,發展哲學、實踐哲學、實踐唯物主義都得以揚棄。
對稱哲學通過揭示天與人、思維與存在、思辨與實證、理論與實際、主體與客體的對稱關係,揭示宇宙的最深層本質、社會的最根本規律與科學的最基本原理。在對稱哲學看來,對稱關係是宇宙的最深層本質,對稱規律是社會的最根本規律,對稱原理是科學的最基本原理。對稱哲學以天與人的對稱關係為基本脈絡,對人類哲學史上的各種哲學體係作合理定位,從而實現對它們的相容超越。“天人合一”→對稱邏輯→對稱哲學,是邏輯發展的哲學、哲學發展的邏輯,是人類哲學發展的自然曆史過程。對稱哲學真正實現了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本體論、曆史觀、認識論、邏輯學的統一,是和諧經濟社會時代精神的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