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得知兩件事。一件是同事告知,某省一通信行業省公司總部部門總經理被下派到一地市分公司任紀檢書記。這位領導想不通,幾個月之後,黯然走向了絕路。另一件是網友告知,一位美麗而富才情的女網友最近出現了抑鬱症狀,讓我寫篇文章與她交流交流。其實,我本人也是個遇事不容易想開的人,不過還是願與諸位有緣人交流一些看法。
先來看第一位。這位先生的具體情況我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他的死必定有部分原因是職業生涯的挫折感。省總部某部門總經理,按官場的等級來說,應屬於處級,地市分公司的紀檢書記可能屬於副處級。不能否定,這是挫折。人家升官,我怎麼降級呀?怎麼混呀?以後怎麼見人呀?一般來說,沮喪是免不了的;但輕生,那就太過了,不值了,是隨想入陰,走火入魔。分析他的降職,也許有這麼幾個原因:也許原職相對來說是個冷衙門,工作沒有太多激情;也許工作上有失誤,引起領導層不滿;也許比較鋒芒畢露,遭到“修理”;也許受了委屈,遭到誤解;等等。或許還有其他原因,但這些我感覺都不是至於構成輕生的理由。第一,官場的升沉起落自古以來就是尋常事,今日之落焉知明日不起;第二,據我所知,這樣的行業這樣的職級,待遇是非常豐厚的,降半級,經濟上的損失並不多;第三,這個新的職位也還是比較重要的,相對人家蘇東坡,一貶就是從天上到地下,要好多了。但他為什麼要這樣?我的分析是,他可能比較要強,自視較高,以前可能事業比較順,從來隻是從好的方向著力著意,根本不會想到自己還會下滑,因此情緒上無論如何也不願接受這個安排;到這步之後呢,一心隻往壞的方麵想,處於失意的煎熬之中不能自拔,處於妄想的焦慮之中不能自拔,處於得失的計較之中不能自拔。幾個月來,他在灰色的情緒胡同中衝來撞去,就是出不來,終於挺不住了,一念入魔。旁邊的人可能會惋惜,因為你實在不至於如此呀,你還是出有車、食有魚、居有位呀。
再來看第二位。我讀了這位朋友博客裏相當部分的文章,驚訝於她的才氣、靈慧和骨子裏的憂愁,我用“冷豔”兩個字來形容這位網友,說冷,是幽懷遠想,泠然脫俗;說豔,是情懷豔冶,戀戀紅塵。
她與生俱來才情美貌,與生俱來深摯纏綿,與生俱來敏感多愁。她幼年缺失家庭溫暖,成年後又遭離異痛苦。她的心脆弱易傷,渴望得到依怙、溫暖乃至真愛;她對這個塵世一往情深,執著於這個塵世的恨愛悲歡、得失寵辱,希望自己的生命能夠如夏花般絢爛怒放。但可惜的是,她的才情、美貌、靈性所生起的矜持又使她曲高和寡,一般人可望難即,她無法在這個塵世充分綻放自己。她的生命深處,一直在期待,期待著溫柔入懷,焚身如火;在她的生命深處,一直在恐懼,恐懼著青春漸老,美麗消磨。她對光陰、對生死極為敏感,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會帶來閑愁萬端;生老病死,親朋凋零,會使她戚戚傷懷。她百轉千回,心結難解,這加重了她的“我執”。她欣賞自己,懷戀自己,自己的美麗的靈魂、美麗的軀殼、美麗的才情(佛家認為,人的“我執”,源於生命中的第七識“末那識”。“末那識”控製第六識“意識”,割裂原本統一整體無內外的第八識“阿賴耶識”,不斷地區別“我”與“非我”,不斷地把色受行想識“五蘊”身以外的世界排斥在外,同時又不斷地把外在的世界據為“我”有,構成“我的世界”,並不斷地強化這個“我的世界”。佛家的修證,根本就是要突破這個“末那識”,使自我融入本我,使分別融入整體,使有限融入永恒)。在心靈的另一方麵,她又有出塵情結。她對佛學有著相當的涉獵和理解。她試著以佛家的空靈如幻來衝淡寂寞,消融激情,安頓心魂。她擁抱雪域聖地。她向往塵外的聖潔,向往佛界的清淨自在。
她的困惑是:入塵,情天恨海,真愛難覓,人比煙花落寞;出塵,雲端回望,依依娑婆,一念深心難絕。這個塵世成就了她,同時也顛簸了她,離開它,心有不甘;擁抱它,又得不到充分的綻放。住也如何住,去也如何去,去住無憑準,所以叩禪問佛。但是欲得究竟清淨解脫,必得徹了萬丈塵緣,帶著一顆凡心入佛,不小心就會入魔。塵外的安寧隻是片刻,更襯托出塵世的無奈落寞。她這個色身的我、妄心的我、阿賴耶識種子中帶來的深摯的我、激情的我,總是在與那個出塵的我、清淨的我、希望與本原融為一體的我、向往涅槃寂靜的我天人交戰。因此,她是痛苦的、分裂的,她是遊移的、漂浮的,她的心無法安住,所以,她寸心百結,抑鬱成疾。當然,她的抑鬱,也有身體的原因,也有生活的困惑,也有靈魂的積澱。
我的看法是,如果不是缺衣少食,掙紮在生存線之下,人的痛苦煩惱,其實大多根源於此心的放逐、此心的不安定。佛言:“三界不安,猶如火宅。”此心如果不安,恰似烈火烘烤。佛家又說,境由心造。心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此心安泰,身體也跟著安泰;心若不安,則食不知味,睡不安寢,自然身體的各種狀況都會發生。博友經常失眠,甚至自言自語,就是因為此心不安。
禪宗有一則著名的公案:
二祖慧可向達摩初祖問法:“諸佛法印,可得聞乎?”
達摩曰:“諸佛法印,匪從人得。”
慧可曰:“我心未寧,乞師與安。”
達摩曰:“將心來,與汝安。”
慧可似有所悟,良久又曰:“覓心了不可得。”
達摩曰:“我與汝安心竟。”
祖師們法法相傳,以心印心,機鋒轉語,淵默如雷;其間大智大慧,我輩凡心,無由揣度。我們妄猜是:慧可大師向達摩祖師祈求“安心”的時候,當時他是還沒有明心見性的。真心真性是空明澄澈、不生不滅、如如不動的,怎會不安寧?不安寧的是因妄念而起的妄想心、煩惱心。當達摩祖師對慧可說“拿心來,我給你安”時,慧可一時怔住,刹那間妄念截流,憬然有所悟,所以半天才說:“心找不到了。”不安寧的心找不到了,就是妄心熄滅了,所以達摩祖師說:“我已經與你安心完畢。”這表明,慧可大師此時已經登堂入室,初見心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