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
涼州城內,千秋四人從龍鳳鏢局出來後,便向城外走去,來到北部的一處密林時便無路,可見此地少有人來。
唐山霸(覺得奇怪):千兄,我們這是要去哪兒?
千秋:西海郡,密林中有一座隱藏的移位陣,可直通西海郡。
唐山霸:西海郡?這北疆人煙稀少的地方,真經不會藏在那兒吧。
千秋:真經當然不在,不過此地有煉製宣紙之物,縱觀天下,有宣紙何愁寫不出真經。
唐山霸:原來真經是千兄所寫,早說我唐某就能取來眾多宣紙。
千秋笑了笑,便進入密林之中。
幾人隨後也進入林中,漸漸四人來到一處法陣前,陣前石碑上盤坐著一位男子,千秋運起陰陽內力將一絲真氣打入石碑中,石碑泛起陣陣靈光,逐漸顯示出“踏北陣”,而這時男子睜開雙眼,飛起飄落在千秋麵前。
千秋:如今形勢有何變化?
薛去疾:自共義門內鬥不斷,無暇顧及塞外之時,大量北方鮮卑南遷西海郡,如今西海郡守名存實亡。
千秋:西部鮮卑勢小畏大,貪財多變,對付不難,而東部匈奴內已漸漸統一,兵甲待勢,你隨我去西海郡詳細察看,鮮卑是否有匈奴相助,這西海郡乃是抵禦胡羌的重地,待重整西海郡後,可讓涼州刺史率兵駐守。
薛去疾:先生所言極是。
說完幾人便進入踏北陣來到鮮水湖。
千秋幾人來到鮮水湖時,隻見此處湖邊生長著紫色的梅樹,唐山霸和向如霜略感奇怪。
唐山霸:這是什麼樹,紫色的,居然張著梅子。
向如霜:好像就是梅樹。
千秋前去梅樹傍取下一片葉子捏了捏,紫氣通透,已到佳境。
千秋:這乃是紫梅樹,當年位於龍首山中,北漠擴疆之時移植在鮮水湖,用其煉製的戰令是水不化火難燒,且北漠人煙稀少河流教疏,放在此湖,有望梅止渴的作用,來壯大勢氣,煉製真經的宣紙正好需要紫梅樹葉。
唐山霸一聽拔刀就是走向紫梅樹,向如霜一見驚訝。
向如霜:你這是幹嘛?
唐山霸:千兄不是說要這樹葉,我上去砍了它。
千秋:此樹在鮮水湖已生長幾百年,若是砍了它,北漠會紫氣潰減,會影響日後的中原北伐,不日就是秋分,落葉飄零,到時派人來取落葉便可。
106
五人從鮮水湖來到西海郡城,這時城門禁閉,幾人停在城下。
“來著何人?如今西海郡戒嚴,非朝廷要事之人不得入內。”
薛去病這時走到前方。
“這位守將,可認得某?”
守將這時仔細一瞧。
“原來是薛郎將,快開門。”
幾人進入城內後,這時街道上已很少有百姓走到,反而鮮卑人居多,千秋五人來到一處房屋便停下,隻見這棕色古樸略現陳舊的房門上掛著一塊牌匾,上麵寫著“紀監堂”,如今大門敞開,人煙凋零。
千秋五人來到大堂之時,這時隻有一人在翻看宗卷,此人見薛去病到來,急忙起身。
魏獻:薛將。
薛去病:不必行禮,城內如何?
魏獻:郡守遭城內幾大鮮卑氏族詭計,被軟禁在鮮卑府內,加之守城軍中多為當年的鮮卑降將,西海郡實為被鮮卑控製。
千秋:想不到當年令北伐軍都顧忌的西海紀監堂,如今就剩一人。
魏獻這時向一旁瞧去。
魏獻:不知這位是?
薛去病:這位就是當年變法之人,千秋先生。
魏獻:原來是千秋先生,有先生前來相助,城內危機定會解決。
千秋:魏老過讚了,今日共義門不比當年,變法之勢漸漸降低,正值共義門內鬥紛爭之際,就需要另起一番作為,如同變法之事。
魏獻:何作為?
千秋:成立檢點令,合並軍、院、門之紀監,如同明太祖廢相,滿朝成立軍機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