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獻:此事堪比變法,卻更勝變法,如今西海郡紀監堂已無人,不如就重建為檢點令。
千秋:紀監堂無需廢棄,隻需在檢點令旗下便可,因為檢點令執掌部分軍力,可調動城內守將。
魏獻:妙,此法創立,勝過軍機處,不知朝廷是否知曉?
千秋:朝廷內紛爭不斷,不曉此變革之利,在徐州起義後,朝廷才宣旨傳印。
魏獻:如此可以朝廷名義整頓西海郡。
千秋:正是。
鮮卑占城後,魏獻無時不提心吊膽,如今有千秋相助,頓時歡欣鼓舞,急忙拿起筆墨紙硯。
魏獻:還請千秋先生立匾。
千秋於是來到桌旁,接過毛筆,執筆而寫“檢點令”,魏獻見千秋寫完便拿著宣紙離開請工匠打造牌匾。
千秋:在重建檢點令之前,需先救出郡守,或者郡守已被暗害,則要立即召告百姓,如此整頓西海郡會較為順利,還要查探守城軍中是否有人與匈奴往來。唐山霸、向如霜,你二人前往鮮卑府,潛入其中以救出郡守為重,如敵勢大務必激怒鮮卑,使其殺害郡守。紅佳,你先行潛入城軍中,調查各將往來書信,重點為私通匈奴之人,其次留後再行決斷。我和薛去病去城外駐軍營內,以薛去病的親漢將領重新整頓。
當幾人離開後,大堂隻留千秋和薛去病。
千秋:薛將,鮮卑來去頻繁,雖易對,但也是禍事,所以鮮卑不可不用,但是如何用是重點,可行強漢弱卑之策,如降勢必不滿,則采用遷而掛虛,在不熟的開疆之地,可以漢將為正品,鮮卑此而輔之,待掌地勢後,方可升遷鮮卑,此乃削卑地勢之策。
薛將:先生所言實乃高策,如何剛才不明言?
千秋:若明策,漢勢與鮮卑勢必爭紛不斷,不利於胡羌等少數族的統治,而用暗策,少數則難以亂起變勢。
薛將:末將明白了。
107
數日之後,千秋四人準備離開西海郡,在檢點令書院完成真經後,千秋便與魏獻告別。
千秋:如今軍中經過薛將的重編整頓,鮮卑多調在後軍中,虛職為多,郡府與縣地,我則多以漢官為正品,鮮卑為從品,少數正品鮮卑,采用南北雙調,漢調北,鮮卑調南,此法避免了鮮卑在北方勢大後叛亂。
魏獻:此法甚妙,若是西疆該如何調動?
千秋:東實西虛之法,將中原漢官調至西部實職,鮮卑則調至東部虛職,若是正品鮮卑,調西南部即可,避開邊疆之地。匈奴正在觀望並州,一時不會侵入西海郡,如今危機已經解決,我也該離開了。且計,西海檢點令暫時不宜向涼州郡城進勢,以待日後總軍西進。
魏獻:謹聽先生所言。
108
四人離開西海郡後,唐山霸和向如霜帶著真經返回幽州,而千秋和紅佳則去往譙城,在經過叢林之路時,剛好遇到左師中央和有運會心。
千秋:左師中央你這是去往何處?
左師中央:魔門在譙郡內勾結官員危害百姓,我進入郡府調查後一路追蹤到此。
千秋:如今真經已有人帶向北,不日將帶到南方,魔門就不用追了,當前你需在豫州建立檢點令,等豫州局勢安定後,前往荊州。
左師中央:荊州?為何不去司州?
千秋:目前北部多為紛爭之地,且雍州刺史為朝廷親王,若是進入司州,無需並州王起兵,雍州刺史則會先打著朝廷剿滅並州叛軍的名義,經過司州,到時若青州王也有所動,三麵受敵,將大敗。而荊州不同,未進揚州之時,襄江之地的多數官員調往晉安郡,可以晉安郡官員來策反襄江之地,則荊州北地可輕易重整,待整頓荊州後,則可南下廣州,另可從揚州同安向西奇襲綏安,直至東官。如此東南兩路,可統南海,再至廣州全境。
說完幾人便進入譙郡城中,商談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