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109-110場(1 / 1)

109

江夏城西處幾裏外丘陵交錯,湖泊密集,山穀錯落,道路來往之人頗多。這時,千秋走在道路上,突然有一位男子騎著馬快速穿過,險些撞倒幾位行人,其後又有一位男子緊隨,奇裝異服,貌似是西域人,他想了想便暫不入城,穿過湖泊,來到一處草堂,穿過圍欄。

“又是一年雨紛紛,可有天神洞山海。”

草堂中的一位男子聽到有人前來吟詩,走出去一看,從好奇到驚訝。

石可為:原來是千秋賢弟,你不是隱居徐州,怎會前來這荊州之地?

千秋:如今亂世來臨,濟世天下者,何隱之有?

石可為:如此說來,賢弟可是要大作為,且在庭中稍坐,我有百年好酒,這就取來。

石可為一聽,連忙去屋內取出一壇酒放在桌上,開啟之後,倒上兩碗,便入坐。

千秋於是拿起酒碗喝上一口。

千秋:石兄竟有此等美酒,想來在江夏可是想入世為官。

石可為:江夏郡守曾派人前來,想請我作僚客,不過我沒同意。

千秋:石兄你對現今的荊湘有何看法?

石可為:荊湘自古乃是名士多流之地,賢才頗多,曾有孔明助劉入蜀,今有共義門祖師一統江湖,不過隨著江湖後起的能人相出,以及共義門內鬥頻繁,如今雖右王勢力得勢,不過仍有隱士大賢居住於此,而從十三任掌門時有俠士再次起義,右王勢力就逐漸意識到解除武禁雖獲得東官港地舊滿勢力以及當地大商戶支持,不過也加快了內地義士的革新,雖短暫軍力鎮壓止住,但是為防複起,開時從禮部采取弱武強文之策,先從禮部置下的書局、戲局開時,將荊湘南北分開,南戲北文,如此弱南武則淡北伐,強北文則集權蒙蔽,想統一可非易事。

千秋:若是右王剛得勢時當然非易事,隨著後幾任掌門時的內鬥,如今居廟堂著為少數,而民間隱士賢才為多數,可趁亂世或開疆複土時,采用民官雙變之策,上下革新,湘地推如當年唐賽兒般的俠女起義,荊地則推民會賢才入官進廟堂,就可做到舉文強武以應對右王勢力的弱武強文之策。

石可為:賢弟此乃高策,可荊州太守乃優柔寡斷且親廟堂之勢,如何行事?

千秋:現為酷暑轉秋之季,時常暴雨,石兄若想出世可與荊北舊勢取得郡府行事,而湘地可誘刺史進軍巴陵之時,決堤洞庭湖岸,以水計克敵。

石可為:有賢弟出謀,我怎會不出,酒罷後,我即可入城,不出幾日江夏可移。

110

千秋和石可為進入江夏城後,不出幾日,石可為聯絡城內的民會豪傑,一舉取得江夏府,其後千秋便飛信於豫州的左師中央帶軍入駐,隨後,左師中央帶著豫州十萬大軍穿過淮水從弋陽而來,先是將一萬人駐守江夏,剩下的九萬人渡江進入雲夢澤地。

這時,千秋和左師中央騎馬領著軍地行走在華容道。

千秋:此地湖泊眾多,道路崎嶇,雖風景怡人,不過也是一處險地,曾曹孟德就就險些喪命於此。

左師中央:這次進入荊州之地,刺史在江陵率十萬兵馬東進,荊南長沙又有重兵支援,千秋先生可有良策?

千秋:我軍兵少,雲夢澤地湖多穀少,非守戰之地,所以不可與江陵軍激戰,現正值暴雨之際,可派人向長沙郡送一封虛報,長沙郡守若知我軍困守華容道,必然出軍至巴陵渡河而來,與刺史聯合進攻我軍,在這之前先率一隻騎兵渡河,在洞庭湖岸等待長沙軍到巴陵時決堤,到時我軍便可乘勢奪得巴陵,收編荊南軍,然後與江夏軍南北夾攻江陵,則荊州可統。

此刻一位傳令兵前來。

“報告大將軍,荊州刺史聞江夏突變,親率十萬大軍距我軍不足三裏。”

左師中央:荊州刺史竟這般迅速就攻來,千秋先生,我軍該如何應對?

千秋:前方這處山穀雖低勢,但是陡峭險峻,可派一隊兵馬至穀上伺機而動,待荊州軍來時虛擊,時不時舉旗於林中露出,而大軍快速南下,可拖延荊州軍時日,此時隻需至不斷在後方率小隊騎兵擾亂荊州軍,加之道路崎嶇,又可拖些時日,到時在岸邊等長沙軍過巴陵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