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堅加入檢點令大軍後,千秋和左師中央先是奪得長沙郡,在與江夏郡南北兩路攻破南郡,隨後占取襄陽,幾個月後,漸漸統合荊州。就在荊州被統一後,豫章突然叛變,郡府中檢點令冊封的二十多官員被革職,其後或流放或關押或斬首,而朝廷以禦駕親征之名來到揚州漳泉之地,明為巡查鎮東將領督戰,實則派入大量親信官員,越閩之地顯然已叛變檢點令投效共義門。左師中央於是前往長沙鎮守,以防越閩之地攻去荊州,而千秋則率領大軍從襄陽向巴東郡而去。
襄陽軍經過三峽來到白帝城不遠處安紮下來,千秋和龔征來到不遠處的山坡上觀察著。
“想不到曾經聞名天下的白帝城到現在如此荒廢。”
龔征觀察不一會兒感歎道。
“新國之後,巴荊幾乎無戰事,若無遠見的軍師,如同孔明之後的蜀漢山道一樣荒廢,不過也好,我軍可趁此拿下白帝城。”
“我這就率軍攻城。”
“且慢,先派數人混入城內,伺機打開城門,巴東郡距此不遠,要減少傷亡來攻取巴東和防止前來援助。”
瞬間功夫,白帝城中散漫的守門士兵還沒察覺何事,就被斬殺,城門一開,大軍就攻入,城內士兵見此陣陣潰敗,在收編殘軍後,白帝城就被襄陽軍占領。
…
巴東城,郡守府,郡守還在設宴款待從雍州前來的官員。
“雍州刺史即將前往燕京升任禮部尚書,府中公子,唯獨三公子還沒有娶妻,刺史大人有意和巴東結親,不知郡守大人意下如何?”
“能與雍州刺史接位親家可是佳事,即使雍州刺史沒有高升,我家小女能嫁給三公子也是良緣。”
正當巴東郡守給雍州官員敬酒時,一位傳令兵匆匆趕來。
“郡守大人,不好了,白帝城被襄陽軍攻陷,此刻正率軍前來巴東城,已不足一裏。”
“什麼,荊州刺史怎敢派兵侵入梁州,就不怕朝廷派兵緝拿。”
“原荊州刺史早就戰死,新刺史剛上任,襄陽軍就出征侵入梁州。”
…
襄陽檢點軍留下少數兵馬駐守白帝城後,就大軍出發前往巴東城。
“巴東城,不同白帝城,退有堅城死守,攻有大量兵馬,塞之,你可有攻城之策?”
“若是連軍師無策,末將可束手無策,隻有強攻。”
“梁州小城可輕易攻取,不過巴東、巴西、巴郡非強攻之策,我觀越閩叛變檢點令,想來雍州刺史早已投效朝廷,正在籠絡梁州各地官員,若是我軍在梁州久占不下,雍州刺史遲早會派兵前來支援。”
“司州不是派軍北上,護衛朝廷勤王,一路過山剿匪,雍州刺史不應該先觀司州刺史能否勤王?”
“北漠戰事早就被共義門大軍擊潰,司州刺史不過撈取功勞。此次攻取梁州,首當勸降,以第八任共義門掌門上任以來,梁州多次反叛朝廷,其後新任刺史雖心有反叛之心,卻無反叛的勇氣,隻要進上反叛良策,梁州刺史在不擔心朝廷派兵問罪下,定然反叛,其巴東、巴西也如此。你率軍前往巴東城,隻圍不攻,帶我混入城內,策反巴東郡守。”
…
巴東城,通判府中,千秋悄然拜訪,通判羅尚在大堂接待後,二人來到書房商談。
“向陽兄台,你在巴東任職多久了?”
“三年之久。”
“如今我率檢點令大軍包圍巴東城,你可願去說服巴東郡守歸降?”
“這,要是尋常我還能試上一試,不過雍州派使節前來籠絡,恐難以說服。”
“要是雍州刺史無法派出援軍,而荊襄之地已被檢點令占據,你可有把握。”
“若如此,我有八成把握。”
…
數日後,巴東郡守被羅尚說服後,當日將雍州使節殺之,隨後開門納降,千秋和龔征率領大軍占據巴東城後,隻留下少數守兵駐城,接著帶領大軍往南向巴郡急行。
“朝廷派人誘使越閩叛變檢點令後,暫時向鎮南數州大量派兵,巴東占據後,我們要盡快占領巴郡,而巴西郡隻要梁州刺史加入檢點令,並也會歸降,若是一個月後,仍未占據,花旗新任國主登基,變數則多。”
“不知軍師有何方法奪得巴城?”
“巴城之戰,不同巴東的圍之策降,即使梁州刺史有反叛朝廷之心,也需先奪其勢,後勸之。巴城猛將少有敵過荊湘,賽之,此戰你隻需到巴城下連連挑戰,閉而不戰,待斬殺數名將領後,巴城軍勢低之無人應戰後,或入城策反,或陣前勸而敵之,不過以入城策反為宜。”
…
巴城,城門緊閉,城牆之上議事堂內,梁州刺史身穿戎甲坐在主座愁眉苦盞,這時忽然一位士兵匆匆進入大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