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競爭激烈的世界中,你付出多一點,便可贏得多一點。好像奧運會一樣,如果跑短賽,雖然是跑第一的那個贏了,但比第二、第三的隻勝出少許,隻要快一點,便是贏。
——李嘉誠
經過在茶樓一年多時間的磨練和成長,李嘉誠觀察事物的心智和眼光也上了一個新的台階,完成了一個從普通跑堂到優秀店員的轉變。就在這個時候,舅父建議他到自己的鍾表公司來上班。此時,莊靜庵的中南鍾表有限公司生意正隆,事業蒸蒸日上,在香港業界已占有半壁江山。
對於舅父的邀請,李嘉誠考慮了好長時間。此時的他早已不是當初那個莽撞的少年了,他認為,自己應該嚐試從事新的職業,接受有挑戰性的工作,鍾表畢竟是一門構造複雜的技術,學會後肯定有前途。再說,在茶樓做事沒什麼發展,整天幹一些粗活笨活,而且自己對這一行業已相當熟悉,沒必要再做下去了。這次舅父又是主動讓他去,當然不能辜負他的一番好意了。因此,他決定接受舅父的建議。但李嘉誠認為這是為舅父做事,不是接受恩惠。
1945年,16歲的李嘉誠辭去了茶樓跑堂的工作,來到舅父的鍾表任。
李嘉誠深知,舅父從小輟學就當了學徒,白手起家靠自己的奮鬥才成就了現在這份家業。他把舅父作為自己學習的榜樣,時刻在鞭策著自己,以後一定要做一番像舅父一樣的大事業。所以,他任勞任怨地幹著自己的雜役工作。由於在茶樓裏的鍛煉,他做的每件事都有條有理,又快又好。
勤快好學的李嘉誠,在中南鍾表公司很快就受到大家的好評,有的員工誇他說:“李嘉誠隻要一看別人的臉色,就知道別人想做什麼,他就會主動幫忙”。聽到員工們對他的讚揚,舅父為有這樣出色的外甥而倍感驕傲。莊靜庵回憶起少年時的李嘉誠,說:“阿誠的阿爺謝世太早,故阿誠少年老成,他的許多想法做法,都像大人。”這是舅父對他的充分肯定。
鍾表公司打雜不像茶樓那麼來回跑動,每當幹完自己的工作後,李嘉誠總是靜靜地站在師傅旁邊,一邊學習、一邊模仿。由於他超強的記憶力和深刻的悟性,沒過多久,李嘉誠就不僅學會了鍾表的構造和原理,而且還能做簡單的修理。
沒經舅父的督促,李嘉誠便在空餘時間主動學習修表技術,這讓莊靜庵大為震驚,他相信這個外甥絕非池中之物,將來必定能超越自己。莊靜庵還不時地向姐姐莊碧琴誇獎李嘉誠。聽到兒子表現這麼優秀,做母親的心裏那個高興勁就甭提了。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英國政府開始接管香港,大批在逃海外的難民以每月10萬人的數量重返家園,給本來就物資貧乏的香港造成了很大的壓力:食品供應不足,燃料短缺,住房緊張。一剛到高升店時,李嘉誠是其中年齡最小的一個店員,其他人都沒把他當回事。由於此前在茶樓積累的豐富閱曆,再加上對鍾表工藝的了解,這個當學徒還不到兩個月的小夥子,很快便適應了新環境,竟然像一個做了多年的老手一樣。他在工作中如魚得水,表現出很高的天賦,對每款表的產地、樣式、功能等,他都能滔滔不絕地講個透徹,令每位顧客都連連點頭。憑借他的出色表現,高升店的銷售額也比以前增長了不少。
莊靜庵對李嘉誠的出色表現看在眼裏,喜在心上,真是打心眼裏為自己能有這樣出色的外甥而嘖嘖稱讚。
由於在中南鍾表公司的突出表現,李嘉誠的收入也提高了很多,除了家裏的日常消費外,他盡量把節省下來的錢償還爸爸治病時的債務。滴水之恩,湧泉相報。對那些曾經在危難關頭給予他們全家幫助的人,李嘉誠更是銘記於心、千恩萬謝,時常找時間去拜訪他們。工作閑暇之餘,他還不忘幫弟弟妹妹輔導功課。晚上,李嘉誠還到夜校進修,補習文化知識。同時,他還買了一些經商類的書籍,一有空便自學。
由此可知,胸懷壯誌的李嘉誠,絕不想甘為人下,滿足於現狀。他正努力為未來的創業做最充足的準備。
不管什麼人做什麼事,有什麼樣條件,身處什麼樣的環境,隻要專心致誌,勤奮刻苦,好學多問,堅持不懈腳踏實地做下去,自然會有功成名就的一天。所以說,勤奮是成就事業的關鍵,做生意更是如此,隻要你肯下苦功做別人不肯做、不願做的事。
遠見卓識的推銷員
苦難的生活,是我人生的最好鍛煉,尤其是做推銷員,使我學會了不少的東西,明白了不少事理。所有這些,是我用10億、100億也買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