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
——李嘉誠
年輕人隻要向正確方向走,總有一條成功的配方。
不隻是商人,一個國家亦是無信不立。如要取得別人的信任,你就必須做到承諾,在做出每一個承諾之前,必須經過詳細地審查和考慮。一經承諾下來,便要負責到底;即使中途有困難,也要堅守諾言,貫徹到底。
深信事在人為,人生之路在於不斷探索,而不是乞靈於迷信。
隻要勤奮,肯去求知,肯去創新,對自己節儉,對別人慷慨,對朋友講義氣,再加上自己的努力,遲早會有所成就,生活無憂。
身處在瞬息萬變的社會中,應該求知,求創新,加強能力,在穩健基礎下力求進展,居安思危,無論你發展得多好,你時刻都要作好準備。
創業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恒心和毅力堅持不懈的發展過程,其中並沒有什麼秘密,但要真正做到中國古老的格言所說的勤和儉也不太容易。而且,從創業之初開始,還要不斷學習,把握時機。
長江取名基於長江不擇細流的道理,因為你要有這樣豁達的胸襟,然後才可以容納細流。沒有小的支流,又怎能成長江?
最有意義的跨越——從打工到創業
當我作為一個打工仔,在開展業務受到局限時,我就想到要自己擁有一家工廠。幾年來,我一直有一個理想,要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天地。在這個天地裏,我可以不接受任何人的束縛。一切生意、一切經營方針和經營理念都由我自己來指導和決策。我要真真正正實現自我,發揮我的能力,我要為實現我的理想和願望重新奮鬥。
———李嘉誠
人生最難是如何邁出第一步,因為不知向何處去,又不知怎樣行動。這就是“零起點”的痛苦。但反過來講,“零起點”又是最具人生意義的,它能決定一個人一生的方向。成功人士往往在機遇到來的時候,能表現出準確的判斷力,堅定信念和果斷決策,從而躍上機遇的快車,成就人生的轉折,走向輝煌。
解放戰爭後期,大批內地難民從陸路、水路紛紛湧入香港,使香港人口陡然劇增,到1951年已突破200萬。這無疑給香港帶來了巨大的廉價勞動力和市場容量。另外,帝國主義在華的利益備受打擊,一些設在內地沿海城市的洋行也陸陸續續撤回香港。一時香港成為一個重要的轉口貿易港口。此外港府一係列新政策的實施,也使香港逐漸轉變成一個以塑膠、金融、地產、航運、倉儲為主的加工貿易型港口。
正是在這種社會背景下,李嘉誠從塑膠褲帶公司辭職,選擇了塑膠業作為自己的發展方向。世上360行,李嘉誠為什麼單單選擇了塑膠業呢?李嘉誠是基於三點考慮的:第一、他在先前的塑膠廠積累了豐富的全盤經營塑膠廠的經驗,這完全可以作為他創業的本錢;第二,塑膠產品屬新型產業,全部原料是進口,既可本地銷售,也可海外出口,發展潛力巨大;第三,塑膠製品易加工、投資少、見效快,正適合他這樣的小業主經營。
不管是打工,還是自己創業,都有必要對自己從事的行業前景有個清醒的認識,分析各種客觀因素。一般情況下,當一個行業剛興起的時候,往往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同時也意味著要有一個艱辛的經營過程。李嘉誠明察秋毫,看到了這一點,也做好了充分的心理準備。
創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要有經驗,其次要有充足的資金。經驗李嘉誠已經具備了,他麵對的最大難題就是資金問題。從塑膠廠推銷員一直到業務經理,李嘉誠每賺一筆錢除了還債,還要維持全家人生活,盡管他省吃儉用,但還是沒攢下多少錢。
由於李嘉誠平日和人相處時,總是誠實可信,又講義氣,所以很多親朋好友在他需要錢的時候都願意解囊相助,再加上母親替他積蓄的一點錢,湊足5萬港元的創業資金也不是一件難事。李嘉誠在回憶自己創業時總是說:“我之所以能創業,是因為母親勤儉節省的結果,首先得感謝母親,其次要感謝那些幫助過我的人”。也許正是由於對母親的感恩之心,他才不斷鞭策自己幹出更大的成就,以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李嘉誠既然下定決心做,就一定要做好,所以,他特別希望給自日後的長江塑膠廠,發展勢頭也會像長江一樣,由小到大。長江是中國的母親河,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未來的長江集團,也應為中國人引以自豪。”由此,我們不難看出李嘉誠開闊的胸襟和遠大的抱負。
1950年夏天,長江塑膠廠在筲箕灣成立。廠房是李嘉誠從港島到九龍,跑了一個多月,才在港島東北角筲箕灣勉強租借到的一處廉價房。當中原因自不必說,一是由於大陸難民的湧入,香港房價一路飆升,工業用戶就更不用說了;二是因為李嘉誠的現有資金有限,所以他隻能租價格便宜的廠房。筲箕灣地處偏僻,交通不便,當然不是辦工廠的好地方,但李嘉誠深知目前的艱難處境,暫時隻能先租這房了,等以後羽翼豐滿再遷到市區吧!
破舊的窗戶,殘缺的玻璃,漏洞的房頂,李嘉誠不得不拿出一筆錢來重新修繕。廠房裏的壓塑機亦是破舊不堪,是歐美淘汰的第一代塑膠設備,效率低下,毛病百出,落後得不能再落後了。唯一給廠裏增添亮點的,就是門口那塊嶄新的長江塑膠廠的廠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