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隻有旅遊簽證,按規定持有這種簽證的人是不能夠打工的,所以老板給李嘉誠的工薪不及同類工人的一半。李嘉誠哪裏會計較什麼工薪?幸虧這位老板貪心,李嘉誠才靠一張旅遊簽證打入了這家工廠做工。本來這家工廠是和總公司在一起的,後來由於環境保護組織的抗議,才從市區遷到郊外。這樣,李嘉誠就不必擔心被總公司的人發現了。
在異國工廠裏,李嘉誠打的是最苦最累的工,李嘉誠負責清除廢品廢料,他能夠推著小車在廠區各個工段來回走動,雙眼卻恨不得把生產流程吞下去。李嘉誠十分勤奮,工頭都很欣賞他,他們萬萬想不到這個知。在工廠裏,李嘉誠還運用自己的交際才能結交到了一些技術工人做朋友。每逢假日,他便遨請這些朋友到城裏的中國餐館吃飯。在吃飯遊玩時,李嘉誠用英語向他們請教他看不明白的技術問題,佯稱他打算到其他的工廠應聘技術工人。朋友們也大都樂意“幫助”他,並很自豪地向他炫耀一些技術竅門。
就這樣,李嘉誠通過眼觀耳聽,大致悟出了塑膠花製造和配色的要領。當旅遊簽證到期後,他帶著幾大箱塑膠花樣品和資料,滿載而歸。回到長江塑膠廠,李嘉誠專門把幾個部門負責人和技術骨幹聚集到他的辦公室,把帶來的樣品展示給大家看。大家都為這樣色彩鮮豔的塑膠花讚不絕口。李嘉誠當即宣布,長江塑膠廠將以塑膠花為主攻方向,一定要使其成為本廠的拳頭產品,使長江更上一層樓。產品的競爭,實則又是人才的競爭。李嘉誠四處尋訪,重金聘請塑膠人才,把樣品交給他們研究,要求他們著眼於三處:一是配方調色;二是成型組合;三是款式品種。
塑膠花實際上是植物花的翻版,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人們,所種植和喜愛的花卉也不盡相同。李嘉誠覺得自己帶來的樣品太意大利化了,所以他要求順應本港和國際大眾消費者的喜好,設計出全新的款式,並且不必拘泥於植物花卉的原有模式。
設計師做出不同色澤款式的“蠟樣”,李嘉誠帶著蠟花走訪了不同消費層次的家庭。最後確定一批蠟花作為開發產品。此時,技術人員經過反複試驗,已把配方調色研定到最佳水準。又經曆過連續一個多月的不眠之夜,終於研製成第一批樣品。
填補空白的產品理應賣高價,這是所有人的共識。但李嘉誠不這決定李嘉誠實施中低檔路線的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當時意大利生產的塑膠花已進入香港市場,由老牌英資洋行連卡佛集團公司經銷。他們走的是高檔路線,賣的是名牌及奢侈品。意產塑膠花價格不菲,隻有少數洋人和華人富有家庭才有購買能力,一般工薪階層隻能是飽飽眼福。
在目標消費群確定之後,李嘉誠親自上馬,開始了自己的塑膠花推銷之路。
李嘉誠攜帶自產的塑膠花樣品,一一走訪經銷商。他們都被這些小巧玲瓏、唯妙唯肖的塑膠花,驚得瞠目結舌、眼花繚亂。其中有的經銷商是老客戶,他們簡直不敢相信,就憑長江破舊不堪的廠房和老掉牙的設備,竟能生產出這麼美麗的塑膠花?他們甚至懷疑是從意大利帶回來的,簡直和意產的一模一樣。但再仔細察看,發現李嘉誠帶來的塑膠花與印象中的意產塑膠花的確有所不同。在眾多的樣品中,有數樣中國人喜愛的特色品種。李嘉誠說:“歡迎各位去長江看看,長江雖然還是老廠房,可生產塑膠花的設備卻是新的,研製塑膠花的都是新人,當然,現在的事業更是新的。”
李嘉誠的報價,又一次使他們目瞪口呆,物美價廉,沒有理由不暢銷。大部分經銷商都非常爽快地按李嘉誠的報價簽訂了供銷合約。有的為了買斷權益,還主動提出要預付50%的訂金。每家經銷商的銷售網絡皆不盡相同,李嘉誠盡可能避免重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