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怡和的製約,現任置地董事局主席紐璧堅和怡和有限公司第一大股東凱撒克思想不統一,一個要以香港為主,一個要以海外為主。這樣一來,勢必會分散紐壁堅決斷地鐵競標一事的精力。再加上一貫以老大自居的置地根本不把其他地產商放在眼裏。這一切跡象都有利於長實。
冷靜分析了彼此存在的利弊之後,李嘉誠走進書房,查看了許多新聞和報紙,搜集了不少關於地鐵公司招標的相關知識。經仔細研究後發現,目前地鐵公司資金緊缺,必須以高息貸款支付地皮,才能回收資金以償還貸款,並得到更大的盈利。所以地鐵公司想用部分現金和部分地鐵股票支付購地款,而港府卻堅持要全部用現金支付,兩者產生了分歧。明確了這一點後,李嘉誠得出結論:競投車站的物業興建權,必須以現金支付為首要條件。
綜合分析之後,李嘉誠果斷地做出決定:由長實為地鐵公司提供現金建築費,在地鐵車站上興建大廈後全部出售。獲得的贏利由地鐵公司與長實共同分享,具體規則為地鐵公司占51%,長江實業占49%。
隨著地鐵公司競標的開始,先後有30多家公司紛紛湧入,包括置地公司、長江實業、太古地產、輝百美公司、霍英東集團、恒隆地產等。其中置地公司一枝獨秀,呼聲最高。媒體也普遍看好置地。據一位外籍記者報道,置地大班紐璧堅還自信地對公眾坦言:“投標結果,就是最好的答案。”
李嘉誠聽到這一消息後,笑著說:“傳說總是傳說,到底名花誰主現在尚無法定論。”
1977年4月5日,香港各大媒體突然峰回路轉,頭版頭條報道:“長隨後,地鐵公司董事局主席唐信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了與長江實業簽訂中環站上蓋物業的協議,而金鍾站日後再作決定。他還說:“中環站上興建的物業大廈售與公眾後,所得利益由地鐵公司與長實分享,地鐵公司占大份。長實對本公司有很大的吸引力。”
這次地鐵競標,長實擊敗了各路豪強,特別是擊敗了素有“地產皇帝”之稱的香港置地有限公司,被人們譽為“長江實業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從此,李嘉誠也被人比喻成“不飛則已,一飛衝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楚莊王。
1978年,長實先後在中環、金鍾站上蓋了環球大廈和海富中心。開盤不到一天時間就被搶購一空,物業總值達15.72億港元。其中長實獲純利潤達0.7億港元。
1979年,地鐵首期工程竣工。中環、金鍾兩站興建物業收回的資金大大緩解了地鐵公司的財政困難。地鐵公司主席唐信公開表示:“本公司二期、三期工程興建物業將繼續與長江合作。”
此次長江實業巨大的成功,可以說是李嘉誠的一次巨大冒險。但需要明確的一點是,他的這一冒險不是盲目的。在地鐵競投一戰中,長實能夠擊敗置地,除了獲得超額的利潤外,更重要的是,為自己贏得了永久的信譽,也為自己日後在中區的發展提供了方便。
事後,曾有不少人問及李嘉誠,他與地鐵公司合作成功的奧秘。李嘉誠答道:“奧秘實在談不上,我想重要的是首先得顧及對方的利益,不可為自己斤斤計較。對方無利,自己也就無利。要舍得讓利使對方得利,這樣,最終會為自己帶來較大的利益。我母親從小就教育我不要占小便宜,否則就沒有朋友,我想經商的道理也而,別人也經常願意與他合作。這次與地鐵公司的成功合作就是最好的例證。
興建新華人行
一生之中,最重要的就是誠實守信。我現在就算再有多十倍的資金,也不足以應付那麼多的生意,而且很多都是別人主動來找我的。這些都是為人守信的結果。
———李嘉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