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最大的希望,為最大的努力,做最壞的打算。
——李嘉誠
我做生意時,我警惕自己,若我繼續有這個驕傲的人,遲早有一天會碰壁。
徹底了解市場的需求,才能百戰百勝。我每逢攻擊一樣東西時,總先會研究得清清楚楚才說。商業投資者應敢於承擔較大的企業風險,這是取得投資成功的重要途徑。因此,作為商業投資者,應禁忌吝嗇財產而缺少經營的勇氣。
商業合作必須有三大前提:一是雙方必須有可以合作的利益,二是必須有可以合作的意願,三是雙方必須有共享共榮的打算。此三者缺一不可。
萬一真的失敗了,也不必怨恨,慢慢圖謀東山再起的機會,隻要一息尚存,仍有作最後決戰的本錢。
拍賣場上以智勝勇
與其到頭來收拾殘局,甚至做成蝕本生意,倒不如袖手旁觀。
——李嘉誠
香港傳媒常用“擎天一指”來形容在拍賣場上競價的李嘉誠。在與置地競標地鐵站時,我們也看到他曾經以宏大的氣魄窮追不舍,最終把強大到不可一世的對手擊敗。但那是李嘉誠在知己知彼、有100%把握情況下的出擊,與初入地產界時不同。對李嘉誠來說,他絕對不會再犯盲目急躁的毛病。“穩健中尋求發展,發展中不忘穩健”這是李嘉誠做事的一貫風格。因此,李嘉誠對於每一個投資計劃總是處之泰然。在拍賣地產的現場,在決定歸屬權的時候,李嘉誠總是豎起他自己的“擎天一指”,以一個別人意想不到的價格獲得投資的決勝權。
其實,媒體用“擎天一指”多是來形容李嘉誠強大的經濟實力。但對拍賣場上的李嘉誠來說,他並非一定要橫掃千軍、力挫群雄,表現出財大氣粗、盛氣淩人的氣勢。在眾多英商華商中,都曾出現過一擲千金、博盡取勝的賭徒式的競投者。逞一時之氣,不計後果,這不是李嘉誠的作風。假如碰到這種賭徒,李嘉誠就會退出,成全對手的風頭。正如李嘉誠說的一樣:“與其到頭來收拾殘局,甚至做成蝕本生意,倒不如袖手旁觀。”
持有買古董的心理,心浮氣躁、意氣用事就會占據你的思想,促使你盲目投資,造成不必要的損失。拍賣場上的李嘉誠,不僅擅長鬥智,還有足夠的克製力。
1987年11月27日,在股市漸漸回升,地產漸旺之時,香港政府決定拍賣一幅官地。多年未露麵的李嘉誠也出現在拍賣現場上,他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皆攝入記者的鏡頭,格外引人注目。其實有很多地產商都對這塊官地產生了興趣,他們都想爭得這塊“肥肉”。
政府拍賣的這幅官地地理位置良好,位於九龍灣,24.3萬平方英尺,擁有極高的開發價值,起價為2億港元,每口叫價為500萬港元。從一開始拍賣的場麵就異常火爆,火藥味也特別的濃。李嘉誠與對手連叫兩口,底價連跳兩次:2億5百萬、2億1千萬。這似乎給競爭者們透露了一個信息,他誌在必得,並且不惜成本。所以,在場的多數人幹脆放棄叫價,隻等看熱鬧。
就在這個時候,拍賣場上響起了一個李嘉誠非常熟悉的聲音——“2億1500萬!”李嘉誠回頭一看,正是有“飛仔”之稱的胡應湘。李、胡兩人之前曾有過多次合作。
胡應湘畢業於美國著名的普林斯頓大學土木工程係,李嘉誠初涉地產,還曾請教過他。李嘉誠和他之間向來有著良好的友誼,一直也有著良好的合作關係。李嘉誠回眸一笑,胡應湘亦報微笑。
話音剛落,李嘉誠連跳五口:“2億4000萬。”未等別人承價,李嘉誠再跳一口:“2億4500萬。”胡應湘也不甘落後,此時地價已競抬到2億6000萬。
“3億!”李嘉誠“擎天一指”舉起,連跳8口,一時掀起競價高自然也會將朋友之誼暫且放一邊。
這時的人們都在興奮之中,很少有人注意到李嘉誠的副手周年茂,他悄悄坐到胡應湘的副手何炳章旁邊,對他一陣耳語。結果,胡應湘不再應價,退出競投。當叫價飆飛到4億元時,是底價的兩倍了,拍賣場敏感的臨界線就要到來,全場啞然,一陣短暫的沉默,競投各方都在心中打起了小算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