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9號碼頭(1 / 3)

好的時候不要看得太好,壞的時候不要看得太壞。最重要的是要有遠見,殺雞取卵的方式是短視的行為。

——李嘉誠

李嘉誠常想,如何在激烈的商業競爭中不使用任何招數,而達到無招勝有招的高超境界,是關係到整個企業成敗的重要因素。從李嘉誠投資東方廣場的事例(詳見掌握投資的“時機術”)來看,他不僅善於在經濟活動中觀察變幻莫測的政治氣候,而且善於在投資環境中打政治牌。爭取9號國際貨櫃碼頭的經營權,便是“李超人”打出的一張絕佳政治牌。雖然結果不盡如人意,因形勢複雜而最終失利,但是他的創新思維得到人們的首肯。

李嘉誠旗下的國際貨櫃碼頭公司是葵湧最大的集裝箱港。20世紀80年代,葵湧共有6個碼頭,其中國際貨櫃碼頭占有三席,分別是2號、4號和6號碼頭。剩下三個由其他集團占有。

1988年,已占有葵湧港一半碼頭的李嘉誠,以44億港元投得了7號碼頭的經營權。該碼頭共有3個泊位。1990年,在政府的投標中,國際貨櫃碼頭與現代貨櫃碼頭聯手中國航運公司投得8號碼頭的經營權,這個碼頭共有4個泊位。

的一切,他並不沾沾自喜。隨著世界貨運集裝業的迅速發展和香港經濟的突飛猛進,葵湧目前的貨櫃碼頭配備很難達到國際一流化的水準,即使有一批正在興建的碼頭,前景還是不容樂觀。

現在,9號碼頭的選址和招標工作即將開始。爭奪9號碼頭的發展經營權,李嘉誠是最熱門的人選之一。對此,李嘉誠躊躇滿誌,信心十足。因為李嘉誠知道,在港府的決策機構立法局裏,有6名是自己手下的“心腹”。他們在長實還兼任董事,每年享受著極高的薪資待遇。有他們作內應,事情豈有不成之理。

再者,英國職業政治家彭定康上任伊始,曾來視察葵湧碼頭,李嘉誠當時正巧在為國際貨櫃碼頭搞慶賀盛典。有人說,這是李嘉誠為討好港督而故意安排的。其他一些角逐9號碼頭的財團看見李嘉誠的與港督彭定康的頻繁來往之後,心裏也涼了一大截。

占有絕對優勢的李嘉誠,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彭定康對港府進行了大換血,撤銷了一批官員。這對李嘉誠經營多年的港府“內線”而言,是一次毀滅性的打擊。

彭定康這樣做,其實並非要和李嘉誠過不去。俗話說的好:“新官上任三把火。”每個領導上台之前好像都有類似的舉措。新任港督的改革,對一向自信的“超人”來說,無異於晴天霹靂,競投9號碼頭的光明前景也抹上了一層無奈的陰影。

與李嘉誠相處要好的行政局議員發表言論,他們建議將碼頭公開招標,出價越高,中標機會就越大。這與國際貨櫃碼頭公司的原則不謀而合。倘若這樣的話,再也沒人敢與擁有百億現金的李嘉誠分庭抗禮了。“超人”在港府的勢力下台後,新一屆行政局議員們肯定不再關嘉誠也早有意圖了。但結果讓“超人”大失所望,港府把9號碼頭4個泊位的經營權,都給了英資怡和與華資新鴻基等財團。是彭定康一手操控的嗎?早在1991年,李嘉誠就曾向彭定康的英國保守黨捐過一筆競選資金,想必彭定康不是那種忘恩負義之人吧。所以,在國際貨櫃碼頭慶典之日,李嘉誠特邀他參加。隨後,彭定康請李嘉誠入“總督商務委員會”。結果“超人”沒去,隻是安排兒子李澤钜進入。此事後來被媒體認為,彭定康與“超人”的關係的確非同一般。

但也有的媒體報道,港府這一舉措,的確是想削弱李嘉誠在貨櫃碼頭的霸主地位。

按國際相關規則,一個企業如果占有市場份額的一半以上,便可稱為壟斷行為。如果超出7成,則被視為是極端壟斷組織。經濟學家、法律專家研究表明,壟斷行為不利於經濟的健康發展,更嚴重時還會幹涉政府權利。而對那些競爭相對弱小的企業而言,更會加快他們的倒閉速度。

政府對於那些必須實行壟斷的行業,設立專項管理機構並對其實施監控。對非壟斷行業,則鼓勵他們自由經營。而香港政府與其他國家不同,並沒有出台明確的有關壟斷的相關法律條款,港府一直對本港企業持不聞不問的中立態度。

但是,在行使有限權利之時,“平衡”發展成為港府的首要選擇。香港市場被國際貨櫃碼頭公司全部壟斷,受到其他競爭9號碼頭的財團們的不滿。這些人的觀點,受到香港各界包括港府的大力支持。曾有議員說:“經驗與財力不是主要原因。如果是這樣,那麼當年中環金而李嘉誠則成了紐璧堅第二。但是,二者失敗的原因截然不同,置地雖然有中區地王之稱,但其地盤物業少的可憐。紐璧堅當初是過於粗心大意,而擁有7成貨櫃碼頭的‘李超人’,才是香港的霸主。‘超人’今日盡管失利,但他雖敗猶榮。”

兵敗美麗華

機遇隻鍾愛那些時時刻刻地有準備頭腦的人。

——李嘉誠

“春風得意馬蹄急,一日看盡長安花。”回顧一下李嘉誠以往收購中所向披靡、攻無不可的經典戰役,用這句唐詩也許最能體現他的心情了。然而,美麗華一役,為自滿的李嘉誠敲響了警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