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經驗——如何能拿下工作
人的一生中,大部分時間都要和工作打交道,而找工作也是人生中必須經曆的一個無法避免的難關。尤其對於剛剛畢業的大學生以及那些想要轉入新的行業的求職者來說,麵臨的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沒有工作經驗。
沒有經驗咋辦呢?工作經驗不是一時就能積累的,要有一個過程。那麼,沒有經驗的新人們,該用什麼讓自己在職場站住腳呢?我相信答案很多,但是這些答案中,一定有一個共同的素質,那就是態度——努力工作的態度,謙虛好學的態度。
有很多新人,在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時候,由於對工作不熟悉,對周圍環境陌生,很容易就產生逃避的心理。而我們都知道,逃避解決不了問題,我們需要的是端正我們的態度,拿出解決問題的努力和行動。沒有工作經驗的職場菜鳥,通過自己的努力一定會成為展翅翱翔的雄鷹。
小王是一所名牌大學的博士生,從上小學開始,在學習上就一帆風順,高中時不但入了黨,還被保送上了北京著名的高等學府。在大學期間,成績優異,又被保送碩博連讀。博士畢業後,小王開始找工作,接連投簡曆到幾家大公司,都石沉大海,杳無音信。小王不得其解,看著本校的本科生都陸續拿到了入職信,自己的學曆比他們高竟然沒有找到,實在是說不過去。
小王收起了自己的博士文憑,麵試的時候,說自己是本科生,很快,在焦急的等待中,小王盼來了自己心目中的大公司的通知。在單位裏,小王虛心學習,主動承擔責任,很快得到了上司的認可,半年後,小王就升任項目主管。
沒有任何工作經驗的小王是如何在半年後就被領導發現的呢?其實,很簡單,就是學習。小王沒有因為自己是名牌大學的博士生而驕傲自滿,而是虛心向同事學習、請教,並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加以完善,在多個大型的項目中,提出了自己的獨到見解,在工作實踐中鍛煉了自己,並獲得了領導的認可。對於沒有任何工作經驗的職場新人,隻有不斷學習,才能拿下工作。
因此,沒有工作經驗不可怕,關鍵是看我們對待工作的態度如何,隻要我們有戰勝一切困難的勇氣,就會走向成功。每個人都是從沒有工作經驗中走過來的,作為職場新人,工作上更應該積極主動,不要上司說什麼才做什麼,推一下動一下,工作主動性不強。職場新人要想拿下工作,不能縮手縮腳,而應該勇於嚐試,爭取機會,這樣才能完成從職場新人到職場人角色的轉變。
職場新人的太多的優越感讓他們忽略了自己的缺陷和不足,找不到適合自身發展的職業方向,“眼高手低”,“嘴到手不到又懶惰”,因此,踏實勤奮就變得尤為可貴!
一家大型廣告公司同時錄取了平麵設計專業的大學畢業生小李和小王。兩個人進入公司後,試用期裏主要負責整理部門文檔,幹些複印、叫外賣、收發文件等雜活,小李每天都覺得自己被大材小用了,每天幻想能有什麼任務讓自己一鳴驚人。小王為人很老實,循規蹈矩,按部就班,而他也樂於接受這樣的工作,認為新人就該慢慢適應職場。
有一回,部門遇到了一個難題:為客戶設計出了七種模式後依然達不到客戶要求,主管要求三天內完成一個新的設計,小李照著主管給的一個參考方案更換了一下顏色和文字內容就交了差,主管連連搖頭,這樣的方案根本沒法給客戶看,這是一份十分不合格的方案。
小王毛遂自薦,經過分析、研究,拿出了一個絕佳的設計方案,幫公司順利拿下了這個大單子,他也因此提前轉成正式員工。
小王能夠拿下這個工作,沒有像小李那樣,草草地應付了事,而是主動請纓,承擔了這項工作。沒有工作經驗,但是小王在工作中勇於承擔責任,最終獲得了這份工作。工作經驗是靠勤奮和努力一點一點積累起來的,如果不能從點滴的工作入手,是不會有好的工作經驗的。
除了努力和認真,新人必備的技能之一就是,要具備一定的溝通技巧和合作精神,腳踏實地地走好每一步。有位人事經理曾說:“我從不錄用不積極參加集體活動的畢業生。”在一個大集體中,要完成一項工作,占主導地位的往往不是一個人的能力,而是成員之間的協作能力。能力強的人,走到哪兒都不會形單影隻;善於交流的人,走到哪兒都不會孤身一人,溝通協作有助於新手更快地融入團隊。想要得到別人的尊重,首先得去尊重別人;想讓同事親近你,首先要主動友善地親近身邊同事,態度積極地詢問和請教問題,總會得到對方同樣友善的回應,使雙方更快更友好地熟悉起來,不僅有利於自身的成長,也有利於工作溝通和協作。
因此沒有工作經驗,隻要有努力工作的態度,依然能夠拿下工作。
覺得自己入錯了行——發掘未知的潛力
“女怕嫁錯郎,男怕入錯行”,相信我們都聽過這句話,如今的職場,男女都很怕自己入錯了行。這個問題在工作不久的年輕人中尤為明顯。不少剛出校園的職場新鮮人都麵臨著同樣的困惑,工作中麵臨的第一個問題都是:我究竟是不是適合這行?如果不適合,我該如何轉行?
記得看過這樣一個調查,全國曆屆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對口率最高僅三成左右,絕大多數畢業生從事的第一份工作與專業方向不對口。
近幾年,隨著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的凸顯,不少學生在走出校門選擇第一份工作時都抱著“先就業,再擇業”的態度。隨著他們工作閱曆的增加,一兩年後,越來越多的人考慮起重新擇業、重新入行的問題。
入錯了行怎麼辦?這時候,不要抱怨,也不要厭倦。並不是你的專業沒用了,隻是沒到有“用武之地”的時候。
其實很多成功的人士中,不乏有開始認為自己入錯行,最後卻取得成功的例子。
新西蘭通信和信息技術部部長兼高等教育部部長史蒂文·喬伊斯的親身經曆告訴我們:如果遇到專業不對口這種情況,不要氣餒。選擇一個專業並堅持下去,即使你以後不會把它作為職業,它也可以使你獲得學習的能力。
1981年,喬伊斯沒能如願以償就讀自己最喜愛的專業——獸醫學,他被梅西大學化學專業錄取,但兩周後他放棄了,最終不情願地被調劑到了動物學專業。
但是除了獸醫學之外,喬伊斯發現自己對其他科學學科根本毫無興趣,他暗下決心,自己的人生決不能浪費在毫無興趣的專業上。一段時間裏,退學的念頭占據了他的大腦。後來,他去找了梅西大學的職業顧問,職業顧問根據他的情況作出了分析,從此喬伊斯改變了自己的選擇。
接下來,一個看似與電台專業毫不相關的已獲得動物學學位的喬伊斯與兩個商業合夥人一起創建了廣播公司並開設了“邊緣”電台。他與夥伴們連續3個夏天都在申請,最終獲得了6周的短期廣播許可,並拿到了一個全天候廣播的許可。在當時,這是個大事件,因為通過法院的審批很難,沒有人指望他們能申請到。
到2001年時,公司旗下已經擁有22家地方電台和4家覆蓋全國的電台網絡,公司總部有650名員工,年利潤6000萬新西蘭元。這一年,加拿大Canwest公司收購了喬伊斯的公司。喬伊斯得到了800萬新西蘭元。
喬伊斯告訴我們:“大學畢業以後,選擇從事什麼行業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是否能夠感興趣,是否能夠一如既往地執行下去。”
專業不對口一樣可以成功,關鍵是要挖掘自己本身內在的潛力。
在國際互聯網行業,提到馬雲,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位如今在互聯網行業呼風喚雨的響當當的人物,早在當年,也隻不過是一名大學英語老師。可就是這位英語老師,偶然接觸到了因特網,對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創辦了“中國黃頁”網站。“中國黃頁”是中國第一家互聯網商業信息發布網站。
專業學英語的馬雲,似乎與互聯網這個行業毫無瓜葛。但是馬雲就是在與自己根本不對口的專業上創造了當今互聯網的奇跡。1999年,他正式辭去公職,創辦阿裏巴巴網站,開拓電子商務應用,尤其是B2B業務。目前,阿裏巴巴是全球最大的B2B網站之一。
2000年10月,他被“世界經濟論壇”評為2001年全球100位“未來領袖”之一。2005年,和當時全球最大門戶網站雅虎戰略合作,兼並其在華所有資產,阿裏巴巴因此成為中國最大的互聯網公司。
馬雲曾經對廣大的創業者說:“我相信隻要永不放棄,我們還是有機會的。最後,我們還是堅信一點,這世界上隻要有夢想,隻要不斷努力,隻要不斷學習,就會成功。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後天很美好,但絕大部分人是死在明天晚上,所以每個人不要放棄今天。”
其實馬雲能夠有今天的輝煌成就,跟他以前的努力付出是分不開的。18歲那年,馬雲經曆了第一次高考落榜;19歲時,再次參加高考,再次落榜;20歲,第三次高考,勉強被杭州師範學院以專科生錄取。因同專業招生不滿,後被調配進入外語本科專業。
進入英語係後,馬雲的領導才能逐漸顯現出來。很快當選校學生會主席,隨後當選杭州市學聯主席。1988年畢業,馬雲被分配到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教英語,每月89元工資。
在學校,馬雲很快成為了一名優秀的英語教師。並在學校創辦了英語角。後來,在馬雲的努力下,成立了海博翻譯社,馬雲的商業才能逐漸顯現。海博翻譯社在困難時期,馬雲曾經背著大麻袋到義烏、廣州去進貨,海博翻譯社開始賣鮮花,賣禮品。直到1995年,海博翻譯社開始贏利,馬雲才沒有再管理它。
深深被互聯網吸引的馬雲終於在1995年4月,成立了中國第一家互聯網商業公司,杭州海博電腦服務有限公司。公司的成立,讓馬雲欣喜若狂,從此,馬雲的互聯網之路開始了。
如果按照正常的人生軌跡發展下去,馬雲將一輩子是英語老師,誰能想到,曾經的一名英語老師會成為互聯網界的風雲人物。
當我們就業後,不要抱怨我們選錯了行業,其實我們大學的學習都是能力的鍛煉,所學的知識幫你分析、處理你人生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隻要堅持努力工作,認真學習,在工作中不斷挖掘你的內在潛力,終有一天,你一定會成功。
得不到上司的認同——用業績說話
想要高薪嗎?想要獲得賞識嗎?想要晉升嗎?拿業績來證明你自己!
我有一個朋友,非常不滿意自己現在的工作,經常抱怨不休。一天他憤憤地對我說:“我在公司裏一點也不受重視,工資是最低的,老板還經常責罵我。我決定辭職不幹了!”
我耐心地說:“你對公司的貿易情況熟悉嗎?你對報關的手續和技巧完全懂嗎?”
朋友不屑地說:“我懶得鑽研那些東西,對我沒用。”
我說:“我建議你把這些都搞明白了再辭職,這會對你有很大的幫助。”
朋友聽從了我的建議,為了盡快把這些東西搞明白後辭職,他停止了抱怨,開始積極學習和工作。半年後的一天,朋友來電話興奮地說要請我吃飯。
看到笑容滿麵的友人,我故意問:“你從那家公司辭職了嗎?”
朋友搖搖頭說:“現在老板對我刮目相看了,不僅給我加了薪,而且還委以重任,我決定留下來好好幹。”
我得意地說:“這種情況我早就料到了。”
能帶來業績的員工是公司最寶貴的財產。業績是檢驗一切的標準。無論你曾經付出了多少心血,作出了多大努力,也不管你學曆有多高,工作年限有多長,人品如何高尚,隻要你拿不出業績,那麼老板就會覺得他付給你薪水是在浪費金錢,你的結局也就不言自明。
曾經有三個大學畢業生,我們暫且叫他們小趙、小錢、小孫。他們在學校時是學同一個專業,是非常好的朋友。畢業後,幾個人相約每年都聚會一次,讓友情能夠天長地久。
第一年年底相聚的時候,小趙在飯桌上強顏歡笑,因為年底考核之後,他的業績沒有讓老板滿意,成為被炒魷魚的那個倒黴蛋。而小錢和小孫是和自己同時找到的工作,他們現在都有了豐厚的業績,而且對新的一年充滿幹勁和憧憬。
業績對員工和公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企業要蒸蒸日上,必須有好業績,員工實現個人價值也需要好業績,沒有業績,一切都免談。小趙很苦惱,回首這一年自己的成果確實有些惱人。沒有驕人的業績不說,看到昔日的同學一個個滿麵春風,自己感到非常失落。所以,作為一名員工,無論你曾經付出了多少心血,作出了多大努力,也不管你學曆有多高,工作年限有多長,人品是如何高尚,隻要你拿不出業績,那麼老板就會覺得他付給你薪水是在浪費金錢,你的結局也就不言自明。
現在大部分公司都實行業績考核製度,除一定數額的基本工資,其餘諸如獎金、福利等完全根據個人工作業績來決定,業績高則收入高,否則就隻能是低薪。在銷售、保險等行業,其收入更是取決於工作業績,可以說工資完全是個人能力的體現。
有一個道理我們必須搞清楚:公司不是慈善機構,老板也不是慈善家,老板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贏利,使生意越做越大。這是每個公司、每個老板的根本,老板雇你就是為了達到自己的這一目的。對你而言,通過一係列財務數據反映出來的工作業績,最能證明你的工作能力,顯示你過人的魄力,體現你的個人價值。
小餘和小吳同時被一家汽車銷售店聘為銷售員,同為新人,兩人的表現卻大相徑庭:小餘每天都跟在銷售前輩身後,留心記下別人的銷售技巧,沒有顧客的時候就坐在一邊翻看,默記不同車款的配置;而小吳則把心思放在了如何討好老板上,掐算好時間,每到老板進門時,他都會裝模作樣地拿起刷子為車子進行清潔。
一年過去了,小餘潛心業務終於得到回報,不僅在新人中銷售業績遙遙領先,在整個公司的業務中也名列前茅,並在年底順利地被提升為銷售顧問。而小吳卻因為連續幾個月業績不達標,慘遭淘汰。
在市場競爭如此激烈的今天,老板首先要考慮的是公司的生存與發展,高帽子戴著再舒服也比不上公司利潤的增長,因此,老板心中分數最高的職員,一定是那些業績斐然的員工。要想得到上司的重視,業績這個硬件是千萬不能忽視的。無論平時在領導麵前把自己包裝得多麼完美,但關鍵時刻,成績才是職場人最好的證明。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年少時在石油公司工作。由於他既沒有多高的學曆,又沒有多麼精深的專業技術,隻能被分派去檢查石油罐蓋是否自動焊接好。這是整個公司最簡單、最枯燥的工作,同事戲稱連3歲孩子都能做。
每天,洛克菲勒的工作就是看著焊接劑自動滴下,沿著罐蓋轉一圈,再看著焊接好的罐蓋被傳送帶送走。這樣工作了半個月後,洛克菲勒忍無可忍,他找到主管申請改換其他工種,卻被回絕了。無計可施的洛克菲勒隻好重新回到焊接機旁。這時,他換了個角度重新審視了自己的工作,並下定決心:既然做就一定要把工作任務完成好。
洛克菲勒開始認真觀察罐蓋的焊接質量,並仔細研究焊接劑的滴速與滴量。經過一段時間的仔細觀察和研究他發現,每焊接好一個罐蓋,焊接劑要滴落39滴,而經過周密計算,實際隻要38滴焊接劑就可以將罐蓋完全焊接好。經過反複測試、實驗,最後洛克菲勒終於研製出“38滴型”焊接機。一個罐蓋節省一滴焊接劑,一年下來就能為公司節約出5萬美元的開支!年輕的洛克菲勒就此邁出了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直到成為世界石油大王。
隻要我們有進取心,我們就可以克服各種不可想象的困難。隻要我們有進取心,我們就應該用業績說話,真正讓別人刮目相看。一名優秀的員工,必須用“以變求勝”的態度去關心企業,這其實就是一種變革思維。安逸的生活方式會讓人失去追求新生活的熱情,也無法跟上社會變革的步伐,改良或發展將會停滯不前。
戴爾·卡耐基曾經說過:“一個不能給他人帶來財富的人,自己也無法獲得財富。你必須持續地為他人創造價值。”你不為老板創造價值,老板拿什麼來支付你的薪水?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永遠是這個社會的真理。
我們都知道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故事。
諸葛亮得知孟獲不但作戰勇敢,意誌堅強,而且待人忠厚,在少數民人中極得人心,就是漢族中也有不少人欽佩他,因此決定把他爭取過來。
最後,孟獲終於從心裏佩服諸葛亮。孟獲流著眼淚說:“作戰中七縱七擒,自古以來沒有聽說過。丞相對我們仁至義盡,我沒有臉再回去了。”
就這樣,孟獲終於認同了諸葛亮,順服蜀漢。
諸葛亮用自己的實力,征服了孟獲。在職場上,也是同樣的道理,想要獲得別人的認同,首先要拿出自己的真本事,用自己的能力及業績來證明自己,來得到上司和老板的認同。
又被客戶拒絕了——拿出再試一次的勇氣
我認識一個做銷售很厲害的朋友。一次聊天中,說起剛剛工作時候的一些趣事,她很感慨,說自己當時其實特怕麵對客戶,每次都讓帶自己的師傅幫忙。後來,她無意中看到一個小故事。給她啟發很大。
故事情節大概是這樣的。
曾經有一家窮人,為了能夠生活得更好,決定去美國發展。在經過了幾年的省吃儉用之後,他們積攢夠了購買去往美國的下等艙船票的錢,他們打算到美國去謀求發財的機會。
為了節省開支,妻子在上船之前準備了許多幹糧。當孩子們看到船上豪華餐廳的美食時,都十分向往。可是,父母內疚地和他們說:孩子們,對不起,我們沒有錢來買那些食物。等我們到了美國,賺了錢,一定讓你們吃好吃的食物,可以想吃多少,就吃多少。於是,孩子們就隻能和父母一樣在整個旅途中都吃自己帶的幹糧。
可是,不幸的事情還是降臨到了這個不幸的家庭中,旅途還有兩天就要結束了,可是這家人帶的幹糧已經吃光了。看著挨餓的孩子,父親決定舍去麵子和自尊,去向船上的服務員要一些飯菜,哪怕是剩飯剩菜也可以。聽到這位父親的哀求,服務員吃驚地說:“為什麼你們不到餐廳去用餐呢?”父親回答說:“我們根本沒有錢。”
“可是隻要是船上的客人都可以免費享用餐廳的所有食物呀!“聽了服務員的回答,父親大吃一驚,並且十分懊惱。如果他們當時有勇氣去問一問,就不至於在一路上都啃幹糧了。他們不去問船上的就餐情況,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們沒有去試一試的勇氣。
朋友看完後,很受啟發,於是,當又需要去拜訪客戶的時候,她鼓起勇氣,一個人去了,並且,和客戶聊得還不錯。從此,她開始愛上這個行業,努力提升自己,努力去征服客戶。
成功的銷售,除了勇氣,還需要一個不可或缺的品質,即堅持不懈。對於許多做銷售的人而言,營銷曆程就像誇父逐日一樣辛苦艱難,是一個無休無止的追逐的過程。客戶總是那麼難以說服,一次拒絕,兩次拒絕……但是不論多少次被拒絕,我們都要不惜一切代價,百折不撓地勇敢追逐,堅持到底,直到勝利!
拒絕並不可怕,關鍵是以一個什麼樣的心態來對待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