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工作是一件美好的事(2 / 3)

大家都知道三顧茅廬的典故。相對於劉備,諸葛亮就是客戶,劉備就是個推銷員。其實,不是別人成就了劉備,而是他自己。如果他第一次來沒有見到諸葛亮就放棄,那麼就不會有後來的蜀漢政權。第一次沒有見到,那麼就第二次,第二次沒有見到,那麼就第三次,劉備堅信,終有一天會見到諸葛亮。正是劉備的真心求才,諸葛亮才最終答應輔佐劉備成就事業。

三顧茅廬說明,一次拒絕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夠再接再厲。被拒絕當然是令人沮喪的事情,但是,每一次的拒絕都是在為成功積蓄力量,隻要堅持,就一定會成功。

1995年,是中國紡織業的低潮時期。江蘇中恒集團的王牌直銷員朱餘慶,主動請纓出去尋找客戶。在走訪了浙江、蘇南等地的大企業、名企業以後,朱餘慶看中了浙江一家大型企業。但是這家企業對朱餘慶的到來並不買賬,朱餘慶一連吃了九次閉門羹。但是看著該企業貨物進進出出的繁忙樣子,朱餘慶認定這個“堡壘”就是中恒的利潤“基地”。他毫不退卻,繼續“攻擊”。

1996年臨近春節,朱餘慶第十次前往,可是非常不巧這個企業領導在開會,於是他就站在走廊裏等。由於早上沒有吃早飯,中午時分,朱餘慶已經腰酸腿痛,饑腸轆轆,但他絲毫不敢懈怠,不敢離開一會兒,便隨手拿出包裏的冷麵包啃。

恰巧被該企業主管業務的副總經理看到。下午一上班,這位副總經理便去請仍在門外站著的朱餘慶,並感動地說:“這麼冷的天,你在這兒啃冷麵包,也顧不上回家過年,我非常欽佩!”又轉身對其他工作人員說:“做營銷就該這樣,我們都應向他學習。”

第二天,該企業便和朱餘慶簽訂了業務合同,雙方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係。如果沒有這第十次拜訪,前麵的九次都功虧一簣了。

中國有句俗話,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沒有什麼困難是戰勝不了的,也沒有什麼客戶是攻克不下的,關鍵是看你有沒有堅持不懈、再接再厲的誠意與魄力。

一個家境貧寒的年輕人來到一家電器工廠,想找一份工作。他對廠長說,他隻想要一份工作,能給他們一家人帶來固定收入的工作就可以了。哪怕是最低下的,他也做。廠長看了看眼前的年輕人:衣著破舊,又瘦又小。廠長覺得很不理想。便敷衍地說:“廠裏暫時不需要人,你過一個月再來吧。”

一個月後,那年輕人真的來了。廠長無奈之下,隻好又說:“再過些天吧。”

過些天後,那年輕人真的又來了。如此反複,廠長不耐煩地說:“你衣著太破舊了,不夠資格進我們工廠。”於是,年輕人回去了。第二天,廠長見那年輕人衣冠楚楚地出現在麵前。“先生,這是昨天借錢買的。覺得怎麼樣,現在我應該可以了吧?”

廠長搖搖頭:“還不行,關於電器方麵的知識,你幾乎一竅不通。”

幾個月後,年輕人再一次來到這家企業,找到廠長,說:“先生,我抓緊時間學了一些電器方麵的知識,您看,我哪方麵還不符合貴工廠的用人標準,我一項一項再彌補。”

聽著年輕人的這句話,廠長望了他好半天,終於說話了,“我幹這一行已經好幾十年了,第一次碰見你這麼有耐心的人!好,年輕人,明天來上班吧!”

這個年輕人,就是享譽全球的“企業經營之神”,日本鬆下電器公司的創始人——鬆下幸之助。

成功總會眷顧那些懂得堅持的人,所以,遇到被客戶拒絕的時候,試著拿出勇氣,再來一次,也許幸運之神正在等著你。

對手太強大——告訴自己這是好事

朋友和對手是人的一生中不可缺少的兩類人。這兩類人將是你生命中最好的恩師,盡管他們絕對會帶給你煩惱,但什麼技能不是從煩惱中提煉出來的?尤其競爭對手,從公司層麵來看,可能會是同行,從個人層麵來看,競爭對手可能會是你身邊的同事。有很多人,都會為競爭對手太強大而苦惱甚至退縮。

麵對強大的競爭對手,有的人奮勇直追,有的人卻選擇了逃避,不與強大的競爭對手競爭。殊不知,你躲避了這個強大的競爭對手,還會碰到下一個競爭對手。尤其是身在職場,競爭激烈,隻有超越競爭對手,你才能獲得無限晉升的機會,前途才能一片光明。

不要害怕競爭對手的存在。一位資深體育教練曾經對他的學員這樣說過:“競爭對手是每個運動員最好的教科書,誰要想戰勝競爭對手,誰就得向競爭對手學習。”同樣,在職場中,一個想得到晉升的員工就必須懂得向競爭對手學習的道理,這樣不僅可以取長補短,完善自我,而且還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優勢和長處,最終超越競爭對手,為自己提供最大的提升空間。”

2001年,微軟副總裁李開複來北京,發布微軟新開發的WindowsXP。與媒體記者聚會時,李開複給記者們講了一個故事:微軟有一個班子,專門分析競爭對手的情況,包括什麼時間推出什麼產品,產品的特色是什麼,有什麼市場策略,市場的表現如何,有什麼優勢、什麼劣勢等,微軟的高層每年都要開一個會,請這些分析人員來講競爭對手的情況。微軟為什麼要這樣做?李開複回答說:“微軟此舉是為了向競爭對手學習,學習對方的長處。”有了強大的競爭對手可怕嗎?答案是否定的。隻有麵臨著激烈的競爭,企業才會有憂患意識,才會發現企業本身的不足,通過研究、分析、學習競爭對手,企業才能有一個更好的發展。

大家一定都聽說過下棋的一個原則:古代聖賢之人,常常請藝高德厚者下棋,他們看的不是每盤棋的勝負結果如何,而是想通過下棋有所收獲,那麼“高手”的稱號就離你不遠了。反之,跟臭棋簍子下棋,越下越臭。這話是有根據的,當你和臭棋簍子下棋的時候,自己的思維不經意間就慢慢地被遲鈍化、傻瓜化了,從而不知不覺地也下臭棋。當然,因對方是臭棋簍子,你就算走上兩步臭棋也無關痛癢,對方根本看不出你的破綻,久而久之自己就被迷惑了,覺得自己不錯了,棋藝挺高了,怎麼走都是贏!實際水平卻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選擇比自己弱的人“對奕”,也許不費吹灰之力,但不得長進,時間長了自己也會變成“臭棋簍子”。阿裏巴巴的馬雲曾經表示,在自己身邊穿行的人都是如默多克、比爾·蓋茨之類的舉足輕重的全球政界、商界和學術界的精英人物。在這樣的氛圍之下,能夠讓自己知道自己是誰,當然也知道怎麼做。

有一次,朋友來找我,沮喪地說,不想上班了。我問為什麼,她說:“這次的競爭對手還是那個公司,我已經有好幾次都輸給對方了,接連吃了幾次敗仗,我一遇到對方心裏就發怵,都不敢再跟對方競爭了。”然後我就對她說:“輸贏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向對方學習。隻有學習高手,才能戰勝高手,自己也成為高手。”鼓勵了一番後,朋友終於恢複了信心,去詳細地了解了對手的資料,努力研究了對方的優點。雖然這次的競標又輸了,但是朋友信心十足地說:“下一次,我一定能贏她。”半年後的又一次交鋒後,朋友興奮地打電話過來說,她贏了。

每次有朋友和我抱怨這次的競爭對手太強了,打不過啊,我都會和他說:恭喜你。沒錯,他們都是你的敵人,也都是你最好的老師。你犯下的錯誤,對手會在將來的戰鬥中告訴你。能不斷指出你錯誤的人,難道還算不上你的恩師嗎?感謝他們吧。沒有他們,就沒有你的進步。有一個強大的競爭對手,是進步的最佳途徑,能和高手過招,是多麼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啊。所以,當我們遇到強大的對手的時候,不應該膽怯,更不應該覺得是自己倒黴,我們應該珍惜這樣的機會,讓自己也能逐步強大起來。下棋要找高手,學習要找高手,做其他事也要找高手。隻有這樣,自己才能進步。

20世紀70年代後期,一直保持著世界複印機市場壟斷地位的施樂公司遇到了全方位挑戰。世界知名跨國公司如NEC、佳能等公司以施樂的成本價銷售產品且能夠獲利,產品開發周期也大大縮短,施樂的市場份額迅速下降了40%之多。

麵對競爭,一些企業把競爭對手視為“毒蛇猛獸”,視為老死不相往來的“敵人”,甚至千方百計詆毀對方,不擇手段地爭奪銷售市場。應該說,這些都不是參與競爭應該有的態度。

施樂公司積極麵對競爭威脅,率先向日本企業學習。通過全方位的集中研究、分析比較,施樂弄清了這些公司的運作機理,找出了與主要競爭對手的差距,全麵調整了經營戰略、戰術,以對手的最高標準改進了業務流程。這種以競爭對手為榜樣,向競爭對手學習的做法,在施樂公司收到了巨大成效,他們很快把失去的市場份額重新奪了回來。

有一個強大的競爭對手,會讓你學到:你的競爭對手銷售給了這位客戶什麼東西?你的競爭對手給這位客戶提供了什麼價值?客戶眼裏的競爭對手有什麼優勢和劣勢?對於你的競爭對手提供的服務,客戶的滿意度如何?對比一下自己,就可以得出有效的參考。俗話說:“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向競爭對手學習,這是最直接也是最能看到自身不足的方法,從競爭對手那裏學會競爭,在與競爭對手比較中不斷完善和發展,不要羨慕別人的成功,更不要鄙夷別人的失敗,應學會分析和總結現象背後的本質,找出別人失敗或者成功的原因,取其長補己短,這樣才能不斷豐富自己,超越自我,獲得更大的成功。

其實在碰到強大的競爭對手時,不要想著他是自己前進的障礙,而是要善於從競爭者身上學到東西,為我所用。“向競爭者學習”,是每位成功者都必須經曆的。

實際上,許多人正是通過向競爭對手學習尋求到晉升的良機,從而開始走向成功。他們以競爭對手為前進的助推器,時刻激勵自我不斷努力,終於成就了了不起的事業。

看完以上這個典型的案例後,我們可以得出這個結論,如果你想在職場中盡快得到提升,那麼就應該勇敢地向競爭對手學習,變被動為主動提高學習能力,注重學習細節,以促進自我的早日成功。

遇到瓶頸了——停下來規劃一下前程

職業是一個人的安身立命之本、成就自我之途,男怕選錯行,女怕嫁錯郎,正是說明了職業對一個人的重要性。選擇了一種職業,意味著選擇了一種生活方式,選擇了一種人生狀態。人在進入職場之前所受的所有教育,說到底就是為從事某種職業作準備的;而一個人即使離開了職場,退休了,他的身上仍然存留著終生都抹不掉的職業印記。職業之事,是人生的大事,所以一定要謹慎對待。對自身的職業性格有所了解,這對人們不走錯路、少走彎路,實在是非常有必要的。

小張是知名理工院校的高才生,畢業後在一家上市民營軟件公司的研發部門工作。在五年的工作期間,他和他的團隊為公司開發了許多具有競爭力的產品,得到客戶的廣泛認可,很多產品也獲得了國家專利,產品市場份額逐漸擴大。就在小張事業上和家庭上雙豐收的情況下,公司因為資本運作進行了上層改組。他在這次改組中被調離研發部,擔任測試部項目主管。

後來小張在這個主管職位上表現很好,自己也更充分地發揮了自己的作用,成就感油然而生。這一做就是兩年。但最近開始感到這個工作很不自在,覺得自己有點跟不上當前形勢的發展,跟不上公司的發展需求,而且感覺每天進入辦公室都胸悶,他懷疑自己是不是遭遇了職業的窮途末路。而且,在工作中,很久也沒有做出成績,總是覺得沒有了當初的幹勁,沒有了當初的熱情。因為業績不突出,小張的職業發展也停滯不前,一直都沒有得到晉升。小張很苦惱,不知道這個瓶頸該如何突破。

遇到瓶頸怎麼辦?首先要自己冷靜下來,想一想究竟是哪裏出現了問題。我們來看看小張的問題,小張不論在哪個崗位都如魚得水,之所以後來出現厭惡的情緒,是因為,小張自己沒有進步,在個人素質提升上出現短板,因此不能做出令公司認可的業績,所以,我們給小張的建議就是,停下來,好好地規劃一下自己今後的職業發展,根據自己的規劃,去做一些個人素質的提升,開闊一下眼界,以小張的個人能力,一定可以有更好的發展。

其實,每一個人進入職場後,都會發現自己的專業累積日漸停滯,工作上也越來越力不從心,知識儲備也明顯不足,除了感覺恐慌之外,不知道該如何改善目前的狀況。

遭遇瓶頸可以說是每個職場人都不可回避的問題,如何麵對才是最重要的。趙宇的親身經曆告訴我們,瓶頸時期正是自我改變的最佳時機,遇到瓶頸時不要自暴自棄,而是要仔細思考,規劃一下自己的未來。

小趙是南開大學的高才生,畢業後,順利進入一家中型企業做程序員,是當時所在部門唯一的本科生,很受重用。兩年後,小趙已經成為公司高管,薪水自然不必說。可是第三年的時候,不少名校的畢業生和別的企業的一些中堅分子也加入進來,小趙的優勢已不再明顯。她的業務越來越熟,但心中卻充滿困惑,感覺自己一直在原地打轉。

為暫時擺脫這種煩惱,小趙選擇休假一個月。思前想後,答案是目前從事的並不是自己最喜歡最擅長的工作,所以除了完成自己的任務外沒有太多的熱情。沒有熱情的傾注也許可以完成工作,但絕不會幹得出色。

認識到這一點,小趙在眾人的驚異中毅然遞交了辭職報告,拿著自己簡單的履曆和厚厚的作品,應聘到一家門戶網站,作產品策劃。短短兩年時間,小趙已成了圈內響當當的人物,她的才華得到了很好的發揮,職場上的成功,讓她由衷地感到喜悅。

看來,瓶頸真的不可怕,相反正是遭遇瓶頸的時候,才讓你有機會停下來,慎重反思一下自己的選擇究竟是否適合自己。

我有個朋友,已過而立之年,有一次他和我說,他忽然發現自己在職場上越來越力不從心了。20多歲時對職業生涯頗有追求的他,現在卻漸漸感到自身的競爭力隨年齡增長而不斷下滑。看看身邊,全都是朝氣蓬勃的年輕人,幹勁十足,恨不得天天睡在辦公室裏;可自己呢,這麼多年來熬成了公司裏的“大哥大”,身體和精力早已透支不說,職位卻依然是“部門經理”,遲遲不見晉升。

“這就是所謂的職業瓶頸吧?”朋友感慨地說,“常常在忙忙碌碌中到來,自己卻還渾然不覺,一旦察覺了又茫然無措。現在年齡大了,有時會發現前景特別渺茫,越想越覺得痛苦。”

因此,當我們工作中遇到瓶頸時,就要重新製定職業規劃,作長遠打算,如果沒有進行好好的思量而貿然選擇一份新的工作,那就會犯職業道路上才出“狼窩”又入“虎穴”的錯誤了。

另外在重新規劃前程這個問題的同時,不要放棄各種機會,強化學習新知識,將新知識與自己原來的知識形成互補,在實踐中強化為競爭力。除了發現企業內部的晉升機會去努力爭取外,還要不斷地挖掘自身潛力以及社會中的各種資源,提高相關的職業技能,隻有這樣,才能在日後的職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不喜歡工作——工作也不會喜歡你

美國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關於如何對待工作,說過一句名言:“如果一個人的工作是掃馬路,他應該像米開朗琪羅作畫、貝多芬作曲和莎士比亞寫詩一樣對待工作。他應該幹得如此之好,以至天上的神靈、地上的人們都駐足稱讚:這兒有一個偉大的清潔工,他幹得多麼出色啊!”

真正熱愛工作的人,他們對待工作是不遺餘力的,是100%投入激情的。他們堅信若不全心投入,就不會有恒久的成功。成功者都相信熱忱的力量,如果一定要為成功加上一個必不可少的信念和因素,那就是完全投入。

隻有在熱愛工作的情況下,才能把工作做到最好。什麼是卓越?卓越就是出類拔萃、事業超群。有些人為什麼卓越?難道隻是因為他們比常人付出了更多辛勞嗎?顯然不是,否則億萬勤勞的人們就都成了卓越者了。成功的人之所以成功,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們熱愛自己的工作,把自己的工作當成一種樂趣和享受。這就是說,熱愛自己的工作才能在工作中走向卓越。很多在職場上取得成功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他們喜歡自己的工作。能夠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的人少之又少,就算如願進入了理想的公司,也幾乎沒有人能夠被分配到自己喜歡的部門、從事自己想做的工作。

每個人都希望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做一些自己覺得有意義、有價值、有貢獻的事,實現自己的理想與抱負。馬斯洛認為這種“能成就什麼,就成就什麼”,把“自己的各種稟賦一一發揮盡致”的欲望,就是自我實現的需要。而要真的實現自我,就要努力地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

人們要像熱愛生命一樣去熱愛自己的工作。熱愛是最完美的工作態度。在企業裏每個人都持有自己的工作態度。有的勤勉進取,有的悠閑自在,有的得過且過。工作中我們需要的就是積極進取的熱愛精神。熱愛是工作的靈魂。熱愛,是一種能把全身的每一個細胞都調動起來的力量。一個人無論從事何種職業,都應該學會喜歡自己的工作,熱愛工作,竭盡全力,積極進取,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追求不斷的進步。這不僅是工作原則,也是人生原則。一旦你真正喜歡上了自己的工作,那你就掌握了打開成功之門的鑰匙了。

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公司做簿記員。他十分珍惜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曾這樣說:“我永遠也忘不了我做的第一份工作——簿記員。那時,我雖然每天天剛蒙蒙亮就去上班,而辦公室裏點著的鯨油燈又很昏暗,但那份工作從未讓我感到枯燥乏味,反而很令我著迷喜悅,連辦公室裏的一切繁文縟節都不能讓我對它失去熱情,而結果是雇主總在不斷地為我加薪,我從未嚐過失業的滋味。這並非我的運氣好,而在於我從不把工作視為毫無樂趣的苦役,卻能從工作中找到無限的快樂。”

由美國的斯蒂芬·倫丁、哈裏·保羅和約翰·克裏斯坦森合著的《魚》一書中有一句非常有意義的話:“當我們死心塌地地熱愛自己所做的工作時,我們才能享受每天有限的幸福,過得滿足而又有意義。”事業成功的前提條件是要熱愛你的工作,要是你不喜歡也不熱愛你的工作,在工作的時候沒有飽滿的激情,你的成功也就無從談起。

美國前國務卿鮑威爾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汽水廠當雜工。他十分珍惜自己的第一份工作,認認真真地去做好每一件事。除了洗瓶子之外,老板還要他擦地板,搞衛生。一次,有人在搬運產品時不慎打碎了許多汽水瓶,弄得車間裏到處是玻璃碎片,到處是汽水泡沫。一般說來,誰打碎了瓶子就應該由誰來打掃,但老板為了節省人力,還是讓幹活麻利的鮑威爾去打掃。鮑威爾毫無怨言,很快將滿地髒物打掃得幹幹淨淨。幾天後,他被晉升為裝瓶部主管。鮑威爾高興地對朋友說:“隻要熱愛自己的工作,全力以赴地做好工作,就一定會引起別人的注意和重視。”一個人如果有了熱愛工作的態度,工作中又以進取不息的精神,火焰般的熱忱,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那麼即使做最平凡的工作,也能成為最精巧的工人。

在我們的人生中,工作的時間占了一大部分,既然工作成了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我們就應該享受它帶來的樂趣和活力。

有這樣一則寓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