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難的是,水手們都怕死,沒人願意跟隨他去,於是哥倫布鼓起勇氣跑到海濱,捉住了幾位水手,先向他們哀求,接著是勸告,最後用恫嚇手段逼迫他們去。
一方麵他又請求國王釋放了獄中的死囚,允許他們如果成就了大事,就可以免罪恢複自由。1492年8月,哥倫布率領三艘船,開始了一個劃時代的航行。
航行幾天,就有兩艘船破了,接著又在幾百平方公裏的海藻中陷入了進退兩難的險境。他親自撥開海藻,才得以繼續航行。
在浩瀚無垠的大西洋中航行了六七十天,也不見大陸的蹤影,水手們都失望了,他們要求返航,哥倫布兼用鼓勵和高壓兩種手段,總算說服了船員。
也許是天無絕人之路,在繼續航行中,哥倫布忽然看見一群飛鳥向西南方向飛去,他立即命令船隊改變航向,緊跟這群飛鳥。
因為他知道海鳥總是飛向有食物和適於它們生活的地方,所以他猜測附近可能有陸地。哥倫布果然很快發現了美洲新大陸。
培根說:“隻有愚者才等待機會,而智者則善於造就機會。”機遇是不可能眷顧守株待兔的人的,等待不如自己發現創造。用自己來主宰自己的命運,而不是等待別人來操縱自己的命運。“即使將我剝光衣服一文不名地丟到沙漠裏,隻要有一個商隊經過,我也可以很快變成億萬富翁。”比爾·蓋茨少年時就很欣賞老洛克菲勒的這句名言,每次讀罷都拍案叫絕:“隻要有機會我也一定要成為億萬富翁。”
安藤百福看到拉麵攤前排著長隊,於是他看到了商機,才有了方便麵的普及。二戰後,日本麵臨嚴重的食品不足情況,人們餓得連薯秧都吃。就在這一時期,安藤開始深信“有了充足的食物,世界才會和平”,即所謂“食足世平”,從而決定投身到食品行業。有一天早上,安藤路過一個拉麵攤。時間雖然還早,但是攤前卻已經排起了二三十米的長隊,人們在寒風中眼巴巴地等待著拉麵出鍋。站在拉麵攤對麵,安藤心裏想,要是有一種麵,隻要用開水衝一下就能吃,估計大家都會喜歡。想歸想,安藤當時並沒有立刻去研製方便麵。1948年,安藤創立中交總社食品公司,開始從事營養食品的研究。他利用高溫、高壓將燉熟的牛、雞骨頭中的濃汁抽出,製成了一種營養補劑。產品剛上市,就深得日本人的喜愛,安藤也因此成為日本食品界的知名人士。
人生充滿機遇,然而機遇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公平的,隻是有些人抓住了,有些人抓不住;有些人發現了,有些人卻茫然不知;有些人在不斷創造機會,而有些人則在苦等機會。
1948 年的一天,瑞士發明家喬治·德·梅斯特拉爾帶著他的狗去打獵,人和狗都從牛蒡草叢邊擦過,狗毛和梅斯特拉爾的毛呢褲上都粘了許多刺果。梅斯特拉爾回到家裏,對刺果何以會粘得那樣牢感到奇怪,他用顯微鏡觀察,隻見幾百個小鉤子鉤住了毛呢和狗毛。他忽然想到,如果用刺果做扣子,一定舉世無雙。後來梅斯特拉爾用許多鉤子鉤住一大堆線圈的構思實現了,那便是我們今天所用的不生鏽、重量輕、可以洗的尼龍扣。
法國著名雕塑家羅丹說過:“世界上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生活中不是沒有機遇,而是缺少細心觀察,發現機遇的精神。所有的機遇不可能都完整地排在每個人的麵前,更多的是需要我們用心觀察生活,挖掘生活的每一個細微之處,才得以實現它的價值。機遇到來了,也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好好把握的。正如李頓所說:“機會拜訪每一個人,能夠及時活用的人卻少之又少。”或許在你的不經意間,機遇已悄然而去。所以說如果不懂得好好善用機遇,機遇就會如流星般飛逝。
藍圖如何變為現實——從現在開始行動
怎樣才能成功?有人告訴我,最重要的是要有目標,所謂“心有多遠,就能走多遠”。因為目標可以指引方向,可以不斷激勵我們奮進。是啊,有了目標,我們離成功就不再遙遠。請記住,如果你不去做一件事情,那麼你在這件事情上成功的機會永遠是零。克雷洛夫說:“現實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間隔著湍急的河流,行動則是架在河上的橋梁。”
光有夢想是不夠的,要想做成一件大事你必須有所行動!夢想是成大事者的起跑線,決心則是起跑時的槍聲,行動猶如跑步者全力的奔馳,唯有堅持到最後一秒,方能獲得成大事者的錦標。行動孕育著成功,行動起來,也許不會成功,但不行動,永遠不能成功。不管夢想是大是小,目標是高是低,從現在開始,積極行動起來。
有句話說得好:“一百次心動不如一次行動!”因為行動是一個敢於改變自我、拯救自我的標誌,是一個人能力有多大的證明。光心想、光會說,都是虛的,不能看到一點兒實際的東西。美國著名成功學大師傑弗遜說:“一次行動足以顯示一個人的弱點和優點是什麼,能夠及時提醒此人找到人生的突破口。”
一隻野狼臥在草上勤奮地磨牙,狐狸看到了,就對它說:“天氣這麼好,大家在休息娛樂,你也加入我們的隊伍吧!”野狼沒有說話,繼續磨牙,把它的牙齒磨得又尖又利。狐狸奇怪地問道:“森林這麼靜,獵人和獵狗已經回家了,老虎也不在近處徘徊,又沒有任何危險,你何必那麼用勁磨牙呢?”野狼停下來回答說:“我磨牙並不是為了娛樂,你想想,如果有一天我被獵人或老虎追逐,到那時,我想磨牙也來不及了。而平時我就把牙磨好,到那時就可以保護自己了。”
其實人類也是如此,想要成功,都需要付出行動。人的思維決定他的行動,而他的行動則又決定他能否成功。其實,在生存處世中也是如此,一個人如果不善於采取行動,他是很難有所作為的。想一想,有多少事是因為我們沒有馬上行動而置之腦後?一件重要的事情,如果不是馬上行動,最後的結果一定是忘記了,或者當想起來的時候又失去了原來的熱情和激情。一個成功的人最重要的不是他的目標有多遠,不是他的方法有多好,而是他的行動比別人多。隻有行動,才能談得上方法;隻有行動,才能體現我們的毅力;也隻有行動,才能達到我們的目標。
有一個落魄的年輕人,每隔兩天就要到教堂祈禱,他的禱告詞每次幾乎相同。第一次到教堂時,他跪在聖殿內,虔誠低語:“上帝啊,請念在我多年敬畏您的分兒上,讓我中一次彩票吧!阿門。”
幾天後,他垂頭喪氣地來到教堂,同樣跪下祈禱:“上帝啊,為何不讓我中彩票?我願意更謙卑地服從您。”他就這樣,每隔幾天就到教堂來做著同樣的祈禱,如此周而複始。
到了最後一次,他跪著:“我的上帝,為何您不聽我的禱告呢?讓我中彩吧,哪怕就一次,我願意終身信奉您。”
這時,聖壇上空發出一陣莊嚴的聲音:“我一直在聽你的禱告,可是——最起碼,你也該先去買一張彩票吧!”
愛默生說過:沒有行動,思想永遠不能成熟而化為真理。在東方,也有一個關於行動才能成功的例子。
有兩個和尚,一個很貧窮,一個很富有。
有一天,窮和尚對富和尚說:“我打算去一趟南海,你覺得怎麼樣呢?”富和尚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認真地打量一番窮和尚,禁不住大笑起來。窮和尚莫名其妙地問:“怎麼了啊?”
富和尚問:“我沒有聽錯吧!你也想去南海?可是,你憑借什麼東西去南海啊?”
窮和尚說:“一個水瓶、一個飯缽就足夠了。”
富和尚大笑,說:“去南海來回好幾千裏路,路上的艱難險阻多得很,可不是鬧著玩的。我幾年前就準備去南海了,等我準備充足了糧食、醫藥、用具,再買上一條大船,找幾個水手和保鏢,就可以去南海了。你就憑一個水瓶、一個飯缽怎麼可能去南海呢?還是算了吧,別白日做夢了。”
窮和尚不再與富和尚爭執,第二天就隻身踏上了去南海的路。他遇到有水的地方就裝上一瓶水,遇到有人家的地方就去化齋,一路上嚐盡了各種艱難困苦,很多次,他都餓暈、凍僵、摔倒。但是,他一點兒也沒想到過放棄,始終向著南海前進。
很快,一年過去了,窮和尚終於到達了夢想的聖地:南海。
兩年後,窮和尚從南海歸來,還是帶著一個水瓶、一個飯缽。窮和尚由於在南海學習了許多知識,回到寺廟後成為一個德高望重的和尚了。而那個富和尚還在為去南海做各種準備工作呢。
許多很好的機會可能由於我們的猶豫不決而遺失殆盡,也可能由於我們的行動力差而一去不返。那時,我們就隻能老大徒傷悲了。
英國著名文學家勞倫斯有一句名言:成功的秘訣,在於養成迅速去做的好習慣。即使不成功,也不至於一片空白。因為勝利女神不一定眷顧所有的人,但曾經嚐試過,努力過的人,他們的人生總會留下痕跡!常言道:心動不如行動。再美好的夢想與目標,再完美的計劃和方案,如果不能盡快在行動中落實,最終隻能是紙上談兵,空想一番。
我們很多人有著自己的夢想,甚至經常掛在嘴邊。但是,真正行動的人又有多少呢?如果我們不行動,隻能永遠站在原地踏步。說一套,做一套,言與行背道而馳,不但不會取信於人,也不會靠近自己的夢想。最多隻是個空想主義者罷了。到處都有達到自己的人生目標,一躍成為成功人士的平凡人。成功的人有各自成功的道路,但是相同的一點是,他們都有一個值得自己去追求的藍圖,而達成目標的秘訣就是成功者的行動,想法讓他產生了對某個事物的興趣和向往,行動就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實現這個藍圖。
勇於承擔責任——找借口是最差勁的逃避
人們往往對於承認錯誤和擔負責任懷有恐懼感。因為承認錯誤、擔負責任往往會與接受懲罰相聯係。有些不負責任的員工在出現問題時,首先把問題歸罪於外界或者他人,總是尋找各式各樣的理由和借口來為自己開脫。在很多管理者看來,這些都是無理的借口,並不能掩蓋已經出現的問題,也不會減輕要承擔的責任,更不會讓你把責任推掉。
一般人不成功,最主要的一個習慣,就是他不願意對自己負責任。他老是在找借口,總是認為,是別人的原因讓自己沒有辦法成功,比如因為顧客的不好,因為老板的不好。我發現這些失敗的人,天天都在抱怨。習慣於找借口的人,總認為今天的現狀是最難解決的,其實不是,今天過了,明天還有更多的問題,因為生活的狀態每天都在改變,那麼借口永遠都在。
我們都知道著名的西點軍校,那大家也一定知道它的幾句名言:“報告長官,是”,“報告長官,不是”,“報告長官,不知道”,“報告長官,沒有任何借口”。這是西點軍校學員遇到軍官問話時的四種回答,除此之外,不能多說一個字。“沒有任何借口”是西點軍校200年來奉行的最重要的行為準則,是西點軍校傳授給每一個新生的第一個理念。
其實,在生活和工作中,也是一樣的道理。生活就是遇到一點麻煩並解決它的過程,如果我們抱著享受過程的心態,那麼一切麻煩或困難都隻是暫時的。所以同感於這樣一句,“要成功不要借口,要借口不要成功!如果還沒有成功,那要看自己是不是借口太多”。
不尋找借口,就是敢於承擔責任;不尋找借口,就是永不放棄;不尋找借口,就是銳意進取。別讓借口成為成功的障礙,任何借口都是推卸責任。
有一名奧運馬拉鬆選手,他比賽的時候,成績是最後一名,但是他的名字卻讓人們永遠銘記。在一個漆黑、涼爽的夜晚,地點是墨西哥市,坦桑尼亞的奧運馬拉鬆選手艾克瓦裏吃力地跑進了奧運體育場,他是最後一名抵達終點的選手。這場比賽的優勝者早就領了獎杯,慶祝勝利的典禮也早已結束,因此艾克瓦裏一個人孤零零地抵達體育場時,整個體育場已經幾乎空無一人。艾克瓦裏的雙腿沾滿血汙,綁著繃帶,他努力地繞完體育場一周,跑到了終點。在體育場的一個角落,享譽國際的紀錄片製作人格林斯潘遠遠看著這一切。接著,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格林斯潘走了過去,問艾克瓦裏,為什麼要這麼吃力地跑至終點?這位來自坦桑尼亞的年輕人輕聲地回答說:“我的國家從兩萬多公裏外送我來這裏,不是叫我在這場比賽中起跑,而是派我來完成這場比賽的。”
在責任和借口之間,選擇責任還是選擇借口,體現了一個人的生活和工作態度。一旦你習慣了找借口,你就不願意去努力改變自己的處境。一旦你逃避責任,就是放棄了自己應該承擔的義務。責任感是一種個人選擇,意味著你選擇了要克服環境束縛,為實現預期結果而擔負責任。我們選擇對某事負責,就意味著我們對此事作出了承諾,我們就要自覺地去履行自己的承諾。艾克瓦裏的責任就是跑完比賽。所以,他不會找任何借口讓自己放棄。他要承擔起自己的責任。他也因此贏得了人們的尊敬。
責任是每個人都要重視的事,對工作負責就是對自己負責。一個不負責任、沒有責任意識的員工,不僅會在工作中為企業帶來損失,而且也會為自己的職業生涯帶來不利的影響。相反,一個有勇於負責的態度的員工,不僅能夠得到老板的信任,同時也會為自己的事業通向成功鋪平道路。
我有一個朋友,我們經常在一起聚會。最近她又升職了,她在一家大型建築公司任預算員,常常要跑工地、看現場,還要為不同的老板修改工程預算方案。她是預算部唯一一名女性,該爬樓梯時就爬,該到工地上去就毫不遲疑地前往,該去地下車庫也是二話不說,我們都笑稱她為戰士。
前一陣,老板安排她為一位客戶做一個預算方案,時間隻有兩天,這是一件常人難以做好的事情。接到任務後,她就立即開始工作。兩天裏,她跑建材市場,調查各種材料的價格,又四處查詢資料,虛心向前輩或同事請教。兩天後,她就把一份完美的預算方案交給了老板,她也因此得到了老板的肯定。因為這次完美的工作,現在她已經是公司預算部門的主管。老板不但提升了她,還將她的薪水翻了兩倍。後來,老板告訴她:“我知道給你的時間很緊,但我們必須盡快把預算方案製定出來。你表現得非常出色,我最欣賞你這種工作主動、不找借口的人!”
上帝是公平的,他總是把最大的獎賞歸屬於能盡職盡責的人。勇於承擔責任是一個態度問題,工作需要熱情和行動,工作需要努力和勤奮,工作需要一種積極主動、自動自發的精神。自動自發地工作的員工,將獲得工作所給予的更多的獎賞。努力工作,優劣自有評說。我們常常喜歡從外部環境來為自己尋找理由和借口,不是抱怨職位、待遇、工作的環境,就是抱怨同事、上司或老板,而很少問問自己:我努力了嗎?我真的對得起這份工作嗎?對努力工作的人,工作會給予他意想不到的獎賞。
已故的佛裏德利·威爾森,曾經是紐約中央鐵路公司的總裁。有一次,在訪問途中,被問到如何才能使事業成功,他說:“一個人,不論是在挖土,或者是在經營大公司,他都會認為自己的工作是一項神聖的使命。不論工作條件有多麼困難,或需要多麼艱難的訓練,始終用積極負責的態度去進行。隻要抱著這種態度,任何人都會成功,也一定能達到目的,實現目標。”
人們渴望成功,不願失敗。卻不知道妨礙成功,甚至導致失敗的致命誤區就在自己的心裏。隻有發現自己的心理陷阱,走出心理誤區,才能避免失敗,走向成功。
借口就是一張敷衍別人、原諒自己的“擋箭牌”;就是一塊掩飾弱點、推卸責任的“遮羞布”! 借口讓我們暫時逃避了困難和責任,獲得了些許心理的慰藉。但是,借口的代價卻無比高昂!它給我們帶來的危害比其他任何惡習都大!
找借口的人總是因循守舊的人,他們缺乏創新精神和自動自發工作的能力。因此,期待他們在工作中做出創造性的成績是徒勞的。借口會讓他們躺在以前的經驗、規則和思維慣性上舒服地睡大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