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自卑的人往往過低評價自己的形象、能力和品質,總是拿自己的弱點和別人的強處比,覺得自己事事不如人,在人前自慚形穢,從而喪失自信,悲觀失望,不思進取,甚至沉淪。
自卑往往伴隨著極端。你的過度緊張和不自信加重了你這種自卑感,抹殺了你的自信心,本來你有足夠的能力去完成工作任務的,卻因懷疑自己而失敗,顯得處處不行,處處不如別人。沒有人是十全十美的,每個人都要學會適應新環境,古人雲“餓其體膚、空乏其身”,才能“增益其所不能”。一個人有了承受失敗的能力,才能學會擔當。
斯賓諾莎曾經說過,最大的驕傲與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靈的最軟弱無力。自負能夠把人才嚇跑,而自卑卻能吞噬了你的才能。
1951年,英國人弗蘭克林從自己拍得極為清晰的DNA(脫氧核糖核酸)的X射線衍射照片上,發現了DNA的螺旋結構,就此還舉行了一次報告會。然而弗蘭克林生性自卑多疑,總是懷疑自己論點的可靠性,後來竟然放棄了自己先前的假說。
可是就在兩年之後,沃森和克裏克也從照片上發現了DNA分子結構,提出了DNA分子的雙螺旋結構的假說。這一假說的提出開辟了分子生物學的新時代。假如弗蘭克林是個積極自信的人,堅信自己的假說,並繼續進行深入研究,那麼這一偉大的發現將永遠記載在他的名下。
當然,自卑有的時候也是一種生命色彩,它會使你從平凡蛻變成非同凡響,使你走向成功。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每個人都有先天的生理或心理欠缺,這就決定了每個人的潛意識中都有自卑感存在。但處理得好,會使自己超越自卑去尋求優越感。
在我小時候,也很自卑。父母是地地道道的農民,老實巴交、膽小怕事,家庭貧困,而我自己體弱多病,長相又不好看,這對於我一個男孩來說,讓我非常自卑。經常在外麵被別人打得鼻青臉腫,回家後又要被父母打罵一通,原因是為什麼去招惹別人。長大成人後陰差陽錯地走進了商海,但我的自卑感卻有增無減,覺得自己天生老實厚道,不是做生意的料。於是,整天憂心忡忡、壓力重重,擔心經營失敗,害怕虧本破產。
所以,當其他老板打牌搓麻將、逛街閑聊、喝酒唱歌、遊山玩水的時候,我卻忙著讀書找資料,學習別人的成功經驗,總結過去的失敗教訓,改進下一步的經營思路。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近十年的努力,我經營的十多家環保節能產品專賣店生意興隆,並連續多次獲得各種獎項。自卑使我充滿緊迫感和壓力感,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它是我不懈前行的源泉和動力。
聰明人自卑,會使他充滿緊迫感和壓力感,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自卑是聰明者不懈前行的源泉和動力。中國有句古話叫做聰明反被聰明誤。所以,我們以自卑立身處世,知己知彼,時刻保持謙虛謹慎的心態,對他人的過失缺點包容諒解,用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執著的追求敲開勝利之門。
當我們留點自卑在心上,我們的人生也許會更加輝煌。如果我們能把適當的自卑和謹慎的自信有機地結合起來,用自卑審視人性的弱點,清理靈魂的黑洞,用自信照耀前進的道路鼓舞士氣,我們的人生將有可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自卑感之所以會影響我們的生活,是由於我們有“自己不如別人”的感覺,不如人的感覺的產生是由於我們不用自己的尺度來判斷自己,而用某些人的標準來衡量自己,我們這樣做,當然會帶來低人一等的感覺。其實,每個人身上都擁有無限的潛能。許多時候,我們欠缺的隻是一種自我挖掘的精神。如果你現在還處於默默無聞之中,如果你還為自己的一無是處而無聲歎息,那麼你要注意了,你需要的不是什麼好命運,不是什麼機遇,而是立刻拋開自卑的決心。甩掉了這個“毒物”,你很快就會發現,成功的大門已經為你悄然打開。
美國電影《金牌莊遜》中的主人公莊遜,看上去精力充沛,信心十足,在參加奧運會滑雪比賽前,記者問他:“誰將獲得第一名?”莊遜回答:“這問題問得太傻。你不應該問‘誰將獲得第一名’,你應該問‘誰將獲得第二名’,因為第一名當然是我了。”
任何時候都表現得信心十足的莊遜,回家後卻對女朋友說:“要是我拿不到第一名怎麼辦呢?”消除自卑感,並不在於沒有自卑,而在於絕不被自卑所壓倒,時刻支撐自己的信心。
從自卑中站起來的人不會再畏懼挫折和失敗。從自卑中走過的人清楚自己的所得所失。超越自卑,才能正視自身的缺陷和不足。我們要推倒自卑,建立自信,拋開心中的自卑,大聲對自己說:我很好!
勇於嚐試——機遇就在腳下
幾天前,到樓下的銀行ATM機上取款,一共三台機器,兩台提款機前排了很長的隊伍,另一台提款機前卻空無一人。難道又壞了?可是,排隊的人太多了,我抱著試試的心理,到另一台提款機上試了試。結果完全正常。一旁排隊的人見狀立刻也排了過來。
這讓我不禁想起了另一個故事。
曾經,有兩個人一起趕路,他們很渴,但是附近又沒有茶館,兩個人隻好忍耐著繼續趕路,突然,一個人看到路邊的一棵梨樹上還有很多梨,便高興地跑過去,爬到樹上去摘梨,但是,他的朋友卻阻止他說,別去了,梨子一定是苦的。這個人不相信,就爬上去摘了一顆。果然是苦的。他很驚奇,便問道:你是怎麼知道的?他的朋友回答說,因為路邊的梨樹這麼多,隻有這棵樹上有梨,如果梨子是甜的,一定早被摘光了。記得當初我們學到這個故事時,老師告訴大家,要像這個人的朋友學習,學習他的觀察能力。可是,現在,我卻想,這個勇於嚐試的人,才值得我們學習,因為不試一試,你永遠不知道哪個梨是甜的。即使這棵樹上的是苦的,也許下一顆樹上梨子就會是甜的。人們常常被慣性思維所蒙蔽,離成功也就越來越遠。拋開了慣性思維,勇於嚐試,自然就有更多獲得成功的機會。
相傳幾千年前,江湖河泊裏有一種雙螯八足,長相凶惡的甲殼蟲。不僅偷吃稻穀,還會用螯傷人,故稱之為“夾人蟲”。後來,大禹到江南治水,派壯士巴解督工。夾人蟲的侵擾嚴重妨礙著工程,巴解想出一法,在城邊掘條圍溝,圍溝裏灌進沸水。夾人蟲過來後,就此紛紛跌入溝裏燙死。燙死的夾人蟲渾身通紅,散發出一股吸引人的鮮美香味。巴解好奇地把甲殼掰開來,一聞香味更濃。便大著膽子咬一口,誰知味道鮮透,比什麼東西都好吃,於是被人畏的害蟲一下成了家喻戶曉的美食。大家為了感激敢為天下先的巴解,在解字下麵加個蟲字,稱夾人蟲為“蟹”,意思是巴解征服夾人蟲,是天下第一食蟹人。
勇於嚐試就是敢於開拓。魯迅先生曾經說過:“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所以,他十分讚賞“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和那些在人類前進道路上披荊斬棘的人。
相傳在古希臘,有一位國王,因為年紀大了,很想從三位王子中挑選一個繼承人。可是,三個兒子都很優秀,他不知道該選哪一個。有位大臣給他出了一主意來考驗三位王子。在一條兩邊臨水的大道上放置一塊巨石,任何人想通過大道,都得麵對這塊巨石。國王叫來三位王子,吩咐他們先後經過那條大道,分別把信最快送到對麵的大臣手裏。最後,三位王子都完成任務回來了。國王問:“你們是如何通過那塊巨石的?”大王子說:“我是劃船過去的。”二王子說:“我是遊水過去的。”小王子說:“我是從大道上跑過去的。”“這怎麼可能呢?難道巨石沒有擋住你的去路嗎?”大王子和二王子都很奇怪。“沒有啊,我隻是用手使勁一推,它就滾到河裏去了。”“孩子,你是怎麼想到用手去推它的?”國王問他的小兒子。“我隻不過想去試試,”小王子說,“誰知我一推它,它就動了。”原來那塊巨石是國王和大臣用很輕很輕的材料做的。所以最後,這位敢於嚐試的小王子繼承了王位,成為了新國王。
很多時候,隻要積極地嚐試過、努力過,縱然沒有取得成功,你也擁有了經驗,而且你的精神意誌也會在不斷的嚐試過程中漸漸得到鍛煉和提升。想做就去做!隻有做了,你才能真正懂得它對你意味著什麼,敢於嚐試是開啟成功大門的鑰匙,好運就在嚐試中。
任何一個有成就的人,都有勇於嚐試的經曆。嚐試也就是探索,沒有探索就沒有創新,沒有創新就不會有成就。所以說,成功人生自嚐試始。“不管怎樣,先試試看。”與其在腦子裏想這想那而煩惱,不如付諸行動,實際嚐試一下,當今時代需要的是自己找出答案和方法論的能力。
西紅柿原來生長在南美洲,叫做“狼桃”。剛開始的時候,人們都怕它有毒,都不敢吃。16世紀時,英國公爵俄羅達格裏從南美洲帶回一株西紅柿苗,獻給他的情人英國女王伊麗莎白。從此,西紅柿便落土歐洲,但仍然沒有人敢吃它。1830年,美國人羅伯特上校從歐洲帶回幾棵西紅柿苗,栽種在他的家鄉新澤西州薩倫鎮的土地上。他曾經嚐過一個西紅柿,覺得非常好吃,而且也沒有中毒。他希望西紅柿可以在他的家鄉賣個好價錢。但是,西紅柿成熟之後,卻一個也賣不出去,因為人們把它看做有毒果實。於是,羅伯特和大家約定,在法院門口當眾試吃西紅柿。全鎮幾千居民都擁到法院門口,羅伯特上校當眾從小筐裏拿出一隻紅透了的西紅柿,在眾目睽睽之下咬了一口,一邊嚼一邊大聲稱讚西紅柿的味道。不一會兒,十個西紅柿全部被羅伯特吃完,他仍安然無恙地站在台階上,並向大家招手致意。羅伯特的行動證明了西紅柿沒有毒。於是,西紅柿名聲大振,在世界各地廣為傳播。
嚐試,需要的是好奇心和自信心,但光有這個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勇氣。奧斯特洛夫斯基說過這樣一句名言:“勇敢產生於鬥爭中,勇氣是在每天對困難的頑強抵抗中養成。”真正的勇者應該是親身投入人生的戰場,即使臉上沾滿汗水與灰塵,也會勇敢地奮戰下去。
在不斷的嚐試中,我們的智慧將得到增長;在不斷的嚐試中,我們的能力將得到提升;在不斷的嚐試中,我們的人性將得到升華。不斷地嚐試,我們將攀上一個又一個智慧的高峰。遇到挫折或錯誤時,我們要修正自己重新再來。為了達到自己崇高的目標,我們要盡最大努力去爭取,即使未達到理想,也不應該泄氣,因為勇敢嚐試後失敗,遠勝於畏首畏尾、原地踏步。人生會遭受到很多挫折,絕不會一帆風順,但是隻要我們勇於嚐試,不斷地想辦法克服困難,我們前進的道路就會平坦些,走起來也不用那麼吃力了。
學會思考——思考決定你的命運
思考是成功的前提之一,思考是我們對過去成績的總結,對未來事業的計劃,它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更是一個總結的過程。隻有在不斷的挑戰與總結當中,我們的成績才會取得突破,獲得成功。隻要你勤於思考,勇於追求,就可能有所建樹。敏於思,滯於行,長遠看來不會有什麼結果。偉大的構想終歸是構想,除非你積極行動,把它落實。
被譽為股神的巴菲特曾經說過:“我取得今天的成績,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勤於思考,總結了一些規律。所以,我經常告誡孩子們要有思考的習慣,並在勤於思考中學會善於思考。”
猶太家庭裏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負責啟蒙教育的母親們幾乎都會要求他們解答一個謎團:“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燒了,你的財產就要被人搶光,那麼你將帶著什麼東西逃命﹖” 大多數的孩子都自然會想到錢,說會帶著錢逃命,因為沒有錢就沒有吃的穿的玩的。也有的孩子會說是帶著家中那些值錢的鑽石,有了它,就可以換得無憂無慮的生活了。這時,母親就會說:“那麼,等有一天,你們的錢或者鑽石被別人搶走了,該怎麼辦呢?”孩子們不知道該怎麼回答,因為他們想不出帶上什麼東西,既能值錢,也能不被搶走。母親微笑著告訴自己的孩子:“孩子,你要帶走的不是錢,也不是鑽石,而是智慧。因為智慧是任何人都搶不走的,你隻要活著,智慧就永遠跟著你。而智慧會幫你賺到很多很多的錢。” 別人可你以拿走你的一切,但拿不走你的智慧。猶太人教育的重點是放在:要你有自己的思想。思考是一種賺錢的能力,生存的技能。養成思考的習慣,對孩子們今後事業的成功會有相當大的幫助。所以,猶太人會教孩子思考,而不是隻留給孩子錢財。思考是行動的前導,思考激發靈感與潛能,思考強化內心的力量,思考是成功的源泉。
正確的思想帶來正確的行動,清晰的思想帶來清晰的生活,出人頭地的思想與智力上的努力相攜手,會使想法變為現實,帶來滿意的結果。許多時候我們在工作中都需要多思考,成功往往屬於有準備的人,同時成功又往往隱藏在不經意間的發現。成功需要我們去努力經營,需要我們花更多的時間來思考。
一個蘋果落到牛頓頭上,牛頓拿著蘋果引發了思考,為什麼蘋果會往下落呢?正因為牛頓善於思考而引發探索,由此發現了萬有引力,開啟了物理世界的大門。人們常常想為什麼那個蘋果不是掉在我頭上呢?其實並不是那個蘋果的問題。難道人們沒看過蘋果落地嗎?有。隻是人們對此沒有善於思考罷了,而牛頓正是因為善於思考,從而打開了物理世界的成功的大門,獲得了巨大的成就。
徐特立說過:“世界上的一切都需要創造,要前進就不能坐著等待,就要去創造。”而創造的前提也是思考,因為靈感是不會自己跑進你的腦子的。你必須抓住很細微的,哪怕是一瞬間的想法,然後慢慢推敲,逐漸使之充實。而其中推敲的過程就叫做思考。
“成功的人找方法,失敗的人找理由”。成功離不開正確的方法,這往往需要我們去思考。麵對紛繁複雜的事物,我們不可能馬上就理出頭緒來,這需要我們尋求合適的方法。掌握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愛因斯坦曾說過:“學習知識,善於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這個學習方法成為科學家的。”華羅庚善於思考成為偉大的數學家;阿基米德從洗漱中得到啟示,發現了著名的浮力定律;戴震的肯於動腦,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精神廣為流傳;魯班被草劃破手後善於對此進行思考,發明了鋸子;達爾文看到腳邊的種子細心思考,提出了進化論。羅蘭·布歇內爾在1979年的一天邊看電視邊想:光看太沒有意思了,把電視接收器作為試驗對象,看看它會產生什麼反應。經過努力的探索與思考,他終於發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電子遊戲,從此開始了電子遊戲機的革命,布歇內爾正是因為認真思考,並堅持到底才成功的。
英國作家波爾克說過:“讀書而不思考,等於吃飯沒有消化。”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說過同樣道理的話:“學而不思則罔”,意思是說隻學習而不進行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收獲。學習是件難事,難就難在要開動大腦這台機器,多思考、多質疑、多聯想。
在現代社會,有的人似乎越來越懶惰了,什麼事情都不想自己思考,什麼東西都買“傻瓜牌”的,等真正遇到大問題的時候就束手無策,因為長期不思考導致我們已經喪失了獨立思考的能力。這真是人類的一大悲哀。思考能夠帶來智慧,可以帶來財富,更可以收獲思考所產生的愉悅。思考的力量是巨大的,周恩來盛讚思考的力量為“思之,思之,神鬼通之”。
一個人如果擁有了卓越的思考力,就能引爆他的無限潛能,思考決定一個人的命運。
積累信譽——等於積累成功
在生活和事業上,你有時可能由於說老實話而失去某些東西。但是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失掉一兩次機會算不了什麼,重要的是,你從中獲得了信譽積累。你需要的是建立起信譽,樹立起正直誠實的聲譽。你的話應該被人信任、尊重;讓別人知道你是一個靠得住、值得信賴的人。信譽,是成功的奠基石。要想獲得成功,就必須當一個有信譽的人。有了信譽,你才能為自己那張空白的人生圖紙,繪上最絢麗的生命彩繪。我們人生的風帆剛剛揚起,我們的生活將由我們親手編織。我們更應該努力積累自己的信譽,也隻有這樣,我們的生活裏才會溢滿更多的希望、真誠與熱情。
大家一定看過曾子殺豬的故事。
據記載,有一次,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她的兒子哭著鬧著要跟著去。曾子的夫人對他說:“你回家,等我回來殺豬給你吃。”她剛從集市上回來,曾子就要捉豬殺豬。他的妻子阻止他說:“不過是和孩子開玩笑罷了。”曾子說:“夫人,是不能和小孩開玩笑的啊!小孩子沒有思考和判斷能力,等著父母去教他,聽從父母親的教導。今天你欺騙孩子,就是在教他欺騙別人。母親欺騙了孩子,孩子就不會相信他的母親,這不是用來教育孩子成為正人君子的方法。” 於是曾子就殺豬煮肉給孩子吃。
曾子的這個行動,就是在孩子麵前積累自己的信譽,同時,也在用自己的行動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小到一個人,一個組織,大到一個國家,如果不具備信譽這個最基本的素質,要談發展,求進步,基本上是不可能實現的。
商鞅變法就是一個有力的論證。商鞅擬好了一套新法,已得到秦孝公的同意,準備實施之時先試著取信於民。商鞅起草了一個改革的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不按照新法令去做。就先叫人在都城的南門豎了一根三丈高的木頭,下命令說:“誰能把這根木頭扛到北門去,就賞誰十兩金子。”
不一會兒,南門口圍了一大堆人,大家議論紛紛。有的說:“這根木頭誰都拿得動,哪兒用得著十兩賞金?”有的說:“這大概是左庶長成心開玩笑吧。” 大夥兒你瞧我,我瞧你,就是沒有一個敢上去扛木頭的。 商鞅知道老百姓還不相信他下的命令,就把賞金提到五十兩。沒有想到賞金越高,看熱鬧的人越覺得不近情理,仍舊沒人敢去扛。 正在大夥兒議論紛紛的時候,人群中有一個人跑出來,說:“我來試試。”他說著,真的把木頭扛起來就走,一直搬到北門。 商鞅立刻派人傳出話來,賞給扛木頭的人五十兩黃澄澄的金子,一分也沒少。 這件事立即傳了出去,一下子轟動了秦國。老百姓說:“左庶長的命令不含糊。”秦國成了當時七國中最強盛的國家。
從古到今,有過千千萬萬的曆史事件,已足以證明信譽的重要性,世界上的眾多偉大人物也都為誠信的重要性寫出了千千萬萬的名言警句。信譽既是立身之本,又是生存之道,還是成功的法寶。
讓我們再來看一個因為信譽而成功的故事。
有一個家境窮苦的男孩,13歲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於是,他不得不到一家銀行打工,幫助母親維持全家清苦的生活。有一次,主管派他到客戶家中去取3000法郎。正巧那位客戶一家有急事要外出,在匆忙中他收到款項後就返回了銀行。男孩清點時發現,客戶多給了300法郎,他將3000法郎交給主管。下班後,他又回到了客戶家,在門口一直等到天黑,客戶一家回來後,男孩將多餘的錢如數退還給了客戶。
客戶收下錢後,很感激他,對他的這種有信譽的行為讚賞有加。於是,客戶邀請這個小男孩經常來家裏做客。這個客戶就是當時著名的數學家高斯先生。
從此以後,小男孩經常去高斯家,請教有關數學及電報方麵的知識。小男孩長大後,高斯出資幫助他到柏林經營書店。他的書店,也因為誠信經營,有著良好的信譽。書店發展很好。
1850年,他建立了歐陸通信網。1851年,他遷址到倫敦,發展成日後的路透社,成為世界四大通訊社之一。1865年,他把路透社擴展成為一家大公司。這個人就是赫赫有名的保羅·茱利·路透。
保羅·茱利·路透功成名就之後,有記者采訪他,問他成功的奧秘。他常用這樣的話來回答:“我能幸運地得到高斯先生的資助,主要不在於精明,而在於誠信。假如起初沒有高斯先生的資助,也就沒有我後來的發展,沒有我後來的路透社。可以說,路透社是我誠信的收獲。”
信譽對於一個人來說,就像樹根之於樹木一樣重要,如果沒有根,樹木也就沒有了生命。信譽是成功的必要條件。也就是說,要想成功,必須先積累起自己的信譽,再加上點別的因素,才能到達。如果一個人連信譽都沒有,那麼,成功連想都不要想。舉個很簡單的例子,你某天向朋友借了10塊錢,說好了兩天以後還,結果,過了一個禮拜,朋友連那10塊錢的影子都沒有見到。試想,你下次再向他借錢的時候,他還會借給你嗎?當然不會,因為你喪失了自己的信譽。要知道,比金錢更有價值的是信譽。還有什麼比讓別人都信任你更寶貴的呢?有多少人信任你,你就擁有多少次成功的機會。成功的大小是可以衡量的,而信譽是無價的,用信譽獲得成功,就像用一塊金子換得同樣大小的一塊石頭一樣容易。
1835年,摩根先生成為一家名叫“伊特納火災”的小保險公司的股東,因為這家公司不用馬上拿出現金,隻要在股東名冊上簽上名字就可成為股東。這正符合當時摩根先生沒有現金卻想獲得收益的情況。 很快有一家在伊特納火災保險公司投保的客戶發生火災。按照規定,如果付清賠償金,保險公司就會破產。股東們一個個驚惶失措,紛紛要求退股。摩根先生卻認為自己的信譽比金錢更重要,他四處籌款並賣掉了自己的住房,低價收購了所有要求退股的股份。然後他將賠償金如數付給了投保的客戶。
一時間,伊特納火災保險公司聲名鵲起。
已經身無分文的摩根先生成為保險公司的所有者,但保險公司已經瀕臨破產。無奈之中他打出廣告,凡是再到伊特納火災保險公司投保的客戶,保險金一律加倍收取。客戶很快蜂擁而至。原來,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伊特納公司是最講信譽的保險公司,這一點使它比許多有名的大保險公司更受歡迎。伊特納火災保險公司從此崛起。而這位摩根先生,正是美國億萬富翁摩根家族的創始人。
講信譽是做人的基本品質,信譽是一個人的品牌,所以信譽和成功之間應該有因果關係:有了信譽才有可能成功,不講信譽的人則不可能成功。信譽是成功的秘訣。道理很簡單,沒有人願意生活在謊言的世界。如果你發現朋友欺騙了你,你還會再信任他嗎?一個成功的公司,需要良好的信譽,一個成功的人士,需要良好的信譽。一個大家都不願意信任的人,是不可能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