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要敢想敢做,生活會將期待給你拿來。
——雨果
成功,必定是從敢想敢做開始的,我們很難想象一個膽小怕事的人成功的情形。勇於決策的人,能夠發揮想象力,排除所有障礙,打破已有的秩序,將自己的能力發揮到極致,享受到成功的最高喜悅。這些勇敢的決策者通過冒險,用行動去驗證自己的決定。敢於決策的人,往往活得更瀟灑。而那些猶豫不決,怯於做出決定的人,往往會什麼也得不到。
一個膽小的農夫守著一畝三分地,在偏僻的山村卑微的活著。一次,有人問農夫是不是種了麥子。農夫回答:“沒有,我擔心天不下雨。”那個人又問:“那你種了棉花了嗎?”農夫說:“沒有,我擔心蟲子吃了棉花。”於是那個人又問:“那你種了什麼?”農夫說:“為了確保不發生旱澇災害,我什麼也沒種。”
是啊,對於一個不敢冒險做任何決定的人來說,隻有什麼決定都不做,才是最安全的,就像那個農夫一樣。但是,什麼也不做,對事情的結果沒有任何好處,到頭來隻能落得兩手空空。那些畏懼決策風險的人,往往會想躲避流感一樣躲避風險,殊不知,沒有風險就沒有收益,一份風險一份回報,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也沒有任何無風險的好事。回避痛苦和失敗,雖然能換來心裏的一時好受,但卻同時失去了學習和改變的機會,失去了對失敗的感受,失去了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
有這樣一個笑話:從前,武夷山上住著一個道士,這個道士算命很準。山下的百姓紛紛慕名而來讓他算命,就連臨近武夷山的幾個省份的人都跑來,隻求一睹道士的仙風道骨。後來,找他算命的人越來越多,道士的名聲也越來越大。但是,自從道士成名之後,人們卻很少見他再給人算命。
武夷山下的村子裏有一個年輕人,早就想跟著道士學習算命的本事。於是,年輕人就上了武夷山,拜師學藝,跟著道士學習算命。
但是年輕人發現,自己上山很久了,師傅始終不說有關算命的事情,隻是讓自己劈柴做飯,整天幹活。就這樣,三個月過去了,年輕人再也忍不住了,就讓師傅教算命的技術。道士看徒弟學習心切,又想著他在山上幹了很長時間活,就想把自己算命的秘密告訴他。
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道士把徒弟叫到自己房裏,關上門,準備傳授徒弟算命的秘訣。看看四周無人,道士對著徒弟的耳朵壓低聲音說道:“我算命之所以這麼準,是因為我從來不給別人算命!”
對於那些害怕失敗,不敢做決定的人來說,道士給出了生存秘訣——什麼決定也不做。按照道士的理論,什麼也不做就沒有任何風險。聽起來有點諷刺的意味,實際上卻道出了一個重要道理:我們不能因噎廢食。也就是說,我們不能因為吃飯會噎到自己而決定不吃飯。我們不能用不吃飯來應對可能被噎的風險,因為這不但顯得荒謬,而且會在該做決定而不敢做決定的時候,喪失成功的大好機會。
一個水手的兒子很渴望出海,一次,大人出海的時候,就順便帶上了他。第一次隨大人上船去玩,小孩顯得很興奮,他伏在甲板上看海,忽然他看見在船後有一條很大的魚。他指給別人看那一條大魚,但奇怪的是沒有人看見這條魚。大家想起來一個傳說,說海裏有一種怪物形狀像魚,一般人看不見。如果一個人能看見它,這個人將因它而死。
從此小孩不敢再到海上,也不敢再乘船。但他經常到海邊,每次他走到海邊,都能看見這條魚在海裏出現。有時他走在橋上,就看見這條魚遊向橋下。他漸漸習慣了看到這條魚,但是他從不敢接近這條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