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容待人是一種涵養的體現,也是贏得擁護的法寶。一個人如果擁有寬容之心,就會讓他周圍的人產生安全感與感激之情,進而靠近他、擁護他。所以從一定程度上說,一個人的氣度可以決定他做事的格局。
江淮間的人素來剽悍輕狂,動不動就滋生事端,打架鬥毆乃至殺人是常常發生。再加上社會秩序不穩定,土匪小偷多如牛毛,一時間,官府裏捉拿的犯人監獄都快關不下了。而王世充此時是隋朝的地方官吏。他在此動蕩時代,沒有馬上跳出來樹起義旗,而是暗暗地做一些基礎工作,為以後成大事做準備。
到了後來,王世充想到,這些人都是要錢不要命的好漢,太平時節固然留不得,如今兵荒馬亂之時正好派上用場,將來舉事日後不都是以一敵十的好士兵嗎?主意打定,他就利用手中的職權,對這些好漢們逐一“審問”,然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就將他們一一放出監獄。這批歹徒本以為自己犯的事決討不了好結果,不殺頭就算不錯,沒曾想碰上這麼一位“愛民如子”的好官,竟然輕易就得回了自由,於是個個感激涕零,當場指天誓地說,以後王大人如有召喚,他們樂意腦袋掖在褲帶上跟著他去幹一場。王世充見計策已經實現,心裏暗自高興。
後來起義軍聲勢愈來愈壯大。隋朝官員們再也坐不住了,不想把自己綁在這艘將沉的船上等死,於是紛紛起來造反。大將楊玄感就是其中一位。由於楊玄感威望高,他的造反影響很大,使得吳人朱燮、晉淩人管崇在江南地方起兵響應他。這兩人號稱將軍,擁有人馬十餘萬,聲勢浩大。隋煬帝很畏懼他們的勢力,派遣大將吐萬緒、魚俱羅率大軍征伐叛軍,但再三攻打都沒有取勝。
王世充認為他的機會終於到了。他的如意算盤是,先打著王軍的旗號發展勢力,正當合法地招兵買馬,又能得到中央的財力物力支持,比率先打出義旗的人占優勢得多。他想現在召集一支隊伍去攻打朱、管,憑著才幹和實力,一定能夠取勝,這樣在隋軍中他就能嶄露頭角,成為一支勁旅。到後來他大權在握,決定去留在他一句話了,那不是進退自如了嗎?
於是,王世充當機開始招募兵馬,江淮間子弟以前受過他的恩惠的,聞風而動,紛紛趕來效力,很快就聚集了一萬多強悍的士兵。他率這支隊伍去征討朱、管,連連得勝。每次打了勝仗,王世充都大肆褒揚下屬將士,許多人都立功受獎。每次繳獲的財物,都按人頭分發下去,王世充本人絲毫不取。他的下屬為他的無私、公正欽佩得五體投地,紛紛說:“不替這樣的人賣命,替誰賣命?”
王世充的部隊像滾雪球一般壯大了起來,在隋軍中,就數這支隊伍功勳最為顯著,不久便成為最強勁的軍隊。
身為領導對自己的下屬要寬容一點,這才是領導的藝術,更是掌控下屬、籠絡下屬,做好領導的高明手段之一,這樣的領導才能得到下屬的擁戴,成就一番非凡的事業。
東漢光武帝劉秀在河北與自立為帝的王郎展開大戰,王郎節節敗退,逃入邯鄲城裏。經過二十多天的圍攻,劉秀大軍攻破邯鄲,殺死王郎,終於取得勝利。
在清點繳獲來的書信文件時,官員們發現了一大堆私通王郎的信件,這些信件有好幾千封,內容大都是吹捧王郎,攻擊劉秀的,寫信者都是劉秀一方的人,有官吏,也有商豪。看過信的人都十分氣憤,認為這些人吃裏爬外,應該抓起來統統處死。而那些曾經給王郎寫過信的人,內心裏則無比的恐慌與害怕,整日提心吊膽。有的人把事情報告給了劉秀,劉秀知道這件事後並沒有看寫信的人是誰,而立即召集文武百官,叫人把那些信件取過來當眾扔到火中燒掉了。
劉秀對大家說:“有人過去寫信私通王郎,做了錯事。但事情已經過去,可以既往不咎。希望那些過去做錯事的人從此安下心來,努力供職。”
可以說劉秀的這種處理方法是非常正確的,與其把人們趕到與自己為敵的一方,還不如對他們施以德行,以收為己用。而那些曾經私通王郎的人鬆了一大口氣,他們都從心眼裏感激劉秀,甘願為他至忠效勞。
正如古人所說:“大德容下,大道容眾。蓋趨利而避害,此人心之常也,宜恕以安人心。”也就是說,大德能夠容納下方,大道能夠容納眾人。人都有趨利避害的本能,這是人之常情。所以,應該寬恕他們以安定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