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日本著名編輯在他的自傳裏談到他在年輕時充滿活力,搞了很多惡作劇,曾經給他的父母造成了很大的麻煩。這樣的經曆其實我們可以在很多人身上都能找到。
這位編輯在文中回首過去的歲月,他對長輩的寬容與諒解感到驚訝。他說:“這就是人類天性的美好所在,我們所受到的對待遠遠超過我們應得的。我認為,這種對待‘並非無償奉送’,需要我們在必要時轉給他人。”他發現這些放縱的行為並非自己的權利,在今後的某一個時候遲早要償還給別人。所以,在他的一生中,他總是要把自己得到的東西再給予他人。從很大程度上講,他沒有辜負這個世界對他的愛。
幾乎每個人的童年時代都有類似的經曆,大人們的原諒在我們長大後才會有所體會。那些原諒我們愚蠢行為的人才是真正的偉大。同樣的道理,當我們對待他人時也應該多一些耐心,少一些憤怒。
一個人的命運是由自我意識決定的,我們最強大的對手不是來自於外部,而是來自於我們自己。隻有認清了這一點,我們才能以一顆寬容的心,看待周圍的一切人和事物。
事實上,人改變形態以適應社會就是在善於改變自己。對於社會而言,也許我們每個人都像是一滴水,既然這樣我們就要像水適應容器一樣來適應社會。如果你總是特立獨行於社會之上,你就很難得到別人的接納。那麼,想改變世界,成就一番偉業,也隻能是天方夜譚。
擁有寬容之心的人才能改變世界,成就一番功業。寬容是一種力量,寬容是一種能力,寬容讓你的人生為之改變。
我們中國有一句古老的諺語——“宰相肚裏能撐船”,說的是一個曆史故事。
三國時期的蜀國,在諸葛亮去世後任用蔣琬主持朝政。他的屬下有個叫楊戲的,性格孤僻,不善言辭。蔣琬與他說話,他也是隻應不答。有人看不慣,對蔣琬說:“楊戲這人對您如此怠慢,太不像話了。”蔣琬坦然一笑,說:“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氣秉性。讓楊戲當麵說讚揚我的話,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讓他當著眾人的麵說我的不是,他會覺得我下不來台。因此,他隻好不做聲了。實際上,這正是他為人的可貴之處。”到了後來,有人讚蔣琬“宰相肚裏能撐船”。
忍讓和寬容說起來簡單,做起來並不容易。因為任何忍讓和寬容都是要付出代價的,甚至是痛苦的代價。人的一生,誰都會碰到個人的利益受到他人有意或無意的侵害的情況。為了培養和鍛煉良好的心理素質,必須勇於接受忍讓和寬容的考驗,即使感情無法控製時,也要緊閉住自己的嘴巴,管住自己的大腦,隻要忍一忍,就能抵禦急躁和魯莽,控製衝動的行為。如果能像蔣琬那樣再尋找出一條平衡自己心理的理由,說服自己,就能把忍讓的痛苦化解,自然地表現出寬容和大度來。
穆尼爾·納素夫說:“一個寬宏大量的人,他的愛心往往多於怨恨,他樂觀愉快、豁達、忍讓而不悲傷、消沉、焦躁、惱怒;他對自己伴侶和親友的不足處,以愛心勸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使聽者動心、敬佩、遵從。這樣,他們之間就不會存在感情上的隔閡、行動上的對立、心理上的怨恨。”
我們要以寬容之心來看待人生。當別人不小心犯了錯誤,在他的內心深處總是渴望得到寬容。因為寬容能使對方的心理得到安慰,不會再為一些錯事整天坐立不安,心情會一天一天地好起來。
實際上,人與人之間本來隻有很小的差異,但就是這些很小的差異,才造成彼此之間遙遠的距離,也決定了一個人的一生的成功、幸福或者是平庸、不幸。也正是這些很小的差異,成就了不同的人生。
每個人的身上都存在著缺點,但這些缺點卻不足以撼動一個人對於自我,對他人以及諸事萬物的寬容!人總是會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這不可能完全避免!因此,寬容的偉大不僅僅在於一個人境界上的超脫,更是這個社會一步步走向光明的階梯。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寬容是一種高尚的品德,它教會我們以平和之心待人的真理。人與人之間常常因為一些彼此無法釋懷的堅持,如果不能學會寬容,我們則會給對方造成永遠的傷害。
如果我們都能從自己做起,開始寬容地看待他人,相信你一定能收到許多意想不到的結果,幫別人開啟一扇窗,也就是讓自己看到更完整的天空。
寬容是一種力量,它讓你的人生為之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