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年齡越大會越聰明
提到人腦,最普遍接受的一種看法就是:人腦在18~26歲功能最強,但最新研究發現,人類年齡越大越聰明。
據《星期日泰晤士報》報道,科學家們發現,在人類青年時期,智力並非達到了最高點,而是保持穩定,在某些方麵它反而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變得更敏銳。研究發現,過了20歲,語言能力會繼續提升至少20年。
丹麥大學的一位心理學家拉斯·拉森領導了這項研究,他說:“口頭表達能力隨著年齡的增長也在不斷提高。冶刊登在《智力》學術雜誌上的結果顯示,在智力方麵真正的變化比先前了解的更複雜。
拉森認為,語言能力的提升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實踐。因為年長者不得不處理比年輕人更複雜的社會和實際問題,所以他們被迫開發複雜的語言能力。該研究已經顛覆了智力在成年早期達到巔峰,然後開始一段漫長、必然下降的說法。
劍橋大學語言和大腦中心主管洛林·泰勒說:“在掃描大腦時,我們確實看到了身體隨年齡出現的萎縮,但腦功能可以得到保持。這表明了大腦有多敏感,它隨著年齡和其他挑戰而改變。冶曾是英國智力測試冠軍的達芙妮·福勒在意識到自己擁有不同尋常的智商時已經40歲了。現年68歲的她說:“我一直用填字遊戲和數字訓練我的大腦。現在我的大腦比我20多歲的時候敏銳多了,而且感覺越來越好。冶研究人員表示,智力發育仍有一種限製,不過我們完全能夠通過健康的飲食、鍛煉來大大突破這種限製。
人腦的奧秘
自從1946年問世以來,電腦正在迅速而深刻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並已開始在某些方麵取代人腦。但是,電腦真的已經戰勝人腦了嗎?
在我國的南北朝時期,著名數學家祖衝之曾推算出圓周率的值為3.1415926到3.1415927之間。幾百年後,英國的數學家向克斯花了一生的時間將圓周率算到小數點以後的707位,曾被傳為佳話。但是他在算到528位時犯了一個小小的錯誤,結果後麵的100多位數字隻是在浪費時間罷了。
但是,自從1946年,世界上的第一台電腦——“埃尼阿克冶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誕生以來,世界紀錄隻能算是小菜一碟。現在,人們已經計算到小數點後麵的1000多萬位,如果把這些數字印成一本書,將會有幾百頁厚。不過,這也可能是世界上內容最枯燥、最乏味的一本書了。
這是不是表明由人類創造的電腦已經戰勝了人腦呢?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應該了解一下我們的大腦。
人類的大腦雖然隻有1200~1500克重,但卻是由140億個神經細胞組成的極其複雜的神經網絡。作為整個人體的“司令部冶,人腦支配和指揮著人體的一切生理活動,如肢體的運動、感覺的產生、肌體的協調以及說話、識字、思維等等。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人腦不僅是人體中最複雜的器官,也是宇宙中已知的最為複雜的組織結構。
從生物學角度來看,人類的大腦主要由腦幹、小腦與前腦三部分組成,位於大腦最下方的是由延髓、腦橋、中腦和網狀係統四部分組成腦幹,它雖然貌不驚人,呈不規則的柱形,但卻是連接大腦半球和脊髓的交通要道。從脊髓傳來的神經衝動就是從這裏進入人腦的,但令人疑惑不解的是,這些神經衝動是呈交叉方式進入的,也就是說,來自脊髓右邊的衝動,先傳到腦幹的左邊,然後再送入大腦;而來自脊髓左邊的衝動則是先送入腦幹的右邊,再傳到大腦的。不僅如此,包括心跳、呼吸、消化、體溫、睡眠在內的一些維持個體生命的重要生理功能也都與腦幹的功能有關。
腦幹的後麵是人腦的第二大部分——小腦,它由左右兩個半球所構成,灰質在外部,白質在內部。小腦和大腦皮層一起共同控製人體肌肉的運動,借以調節姿勢與身體的平衡。
不過,人腦中最複雜、最重要的神經中樞還得數人腦的前腦。根據前腦各部分的特長和功能,我們可以將它分成視丘、下視丘、邊緣係統和大腦皮質四個部分。外表呈卵圓形的視丘由白質神經纖維構成,左右各有一個,是感覺神經的重要傳遞站和人體情緒的控製中心。位於視丘下方的下視丘,一麵連著大腦中的各個功能區,另一麵連著腦垂體和延髓,是控製內分泌係統、維持正常的新陳代謝、調節體溫的重要器官,並與人體的饑餓、渴、性等生理性動機有密切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