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地球生物未解之謎(1)(2 / 3)

邊緣係統的主要功能是嗅覺、內髒、自主神經、內分泌、性、攝食、學習、記憶等。此外,它還包括兩個十分重要的神經組織,一個是與情緒表現相關的杏仁核,另一個就是與記憶密切相關的“海馬區冶。人腦中最著名的組成部分當屬大腦的表層——大腦皮層了。它由厚約1~4毫米的灰質構成,而它下方大部分則由白質構成。大腦中間一道縱貫前後的大裂溝——大腦縱裂將人體的整個大腦分為左右兩個半球,稱為大腦半球。位於兩個大腦半球之間的胼胝體,像是無數座橋梁橫跨裂溝,使兩半球的神經傳導得以互通。

科學家的研究發現,人的大腦並不是像照相機那樣,把外麵的信息絲毫無差地翻印到人的大腦中,而是把外麵紛繁而複雜的圖像和信息經過眼、耳、鼻、舌、身等感覺器官以及人體的第六感覺轉變成一種具有生物電特性的傳入信息。當人腦中的某個神經細胞接受了這些信息後,會釋放出一種特殊的化學物質。周圍的這些細胞在受到這種化學物質的刺激後,又會釋放出同樣的物質,刺激它周圍的神經細胞。就這樣,大腦中的神經細胞像在進行接力賽一樣,把外麵傳入的信息在大腦中快速傳遞。由於這種傳播信息的速度實在太快,看起來就好像一道道電流在人腦中閃過。其中那些有特色的或者是我們渴求的知識,將經過一係列複雜而高速的處理後貯存在大腦的相應區域中。在需要時或有外部條件的刺激時就會被激活,在大腦中再現,成為我們意識活動的基礎和創造性思維的源泉。

正因為有了大腦,人類才能擁有驚人的記憶力,從而使人不僅能夠製訂計劃,而且能夠把思想和觀念整理得井井有條,進而進行邏輯思維,將感覺到的信息加以分析和綜合,以揭示不能直接感知到的事物的本質和運動規律。

然而,對於我們人類來說,大腦作為宇宙中已知的最複雜的組織結構,許多區域的功能至今仍是一個謎。難怪有人把關於大腦功能的研究作為現代科學最深奧的課題和最難攻克的科學堡壘,把2l世紀稱為“腦科學的世紀冶。

現在,電腦的功能已經達到了非常高的水平,既能進行計算、信息處理、預測、自動控製、辦公、管理、通訊、教育和娛樂,又具有模糊識別、學習提高、自動糾錯等自我優化能力和分析、歸納推理能力,有的甚至能模仿人的感覺和人的反應情緒。不僅如此,電腦的功能還正在不斷地發展和完善之中,在某些方麵,電腦顯然已經遠遠超過了人腦或人的能力。一台普通電腦的計算能力超出全世界所有人加在一起的計算能力也絕不是神話。在這一點上,人腦隻有自愧不如。此外,電腦對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的識別範圍和精度也大大超過人的能力。

然而,電腦雖然在某些地方顯得比人聰明或腦子快一些,但我們同時還應該看到,體現智能的最重要標誌就是學習和自動糾錯功能,換句話說,就是能夠吸取經驗教訓,積極適應環境和不斷完善自己,而不僅僅是擁有快速的計算能力和精確的分辨能力。而電腦卻經常不知道它的行為是否正確,或如何進行糾正。因此,電腦在工作過程中還必須依賴人來指揮才能反映它的智能化水平。

另外,人腦還有電腦所不具備的生理和社會性兩大功能。人腦的生理功能就是指人類可以通過大腦有效地控製和維持身體內各器官和組織的正常狀態和代謝過程,而所謂的社會性功能是指人腦的社會交往功能。有人甚至把人的社會性看作人類的最重要屬性,人隻有通過與他人的交往與周圍環境的交流,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思維水平。

電腦和人腦,雖然有著相同的名字,但卻各有所長。電腦有著快速的計算能力和精確的辨別能力,而人腦則擁有無限的自我提高和社會交往的能力。

因此,究竟是人腦超過了電腦,還是電腦勝過了人腦,現在還很難分勝負。

人類基因組之謎

2000年6月26日是人類曆史中值得紀念的一個日子。因為在這一天,與曼哈頓原子計劃、阿波羅登月計劃並稱為人類科學史上的三大工程的人類基因組計劃已初步完成,人類終於能夠破譯自己的“生命天書冶了。但這對於人類而言,究竟是福還是禍呢?

在生物進化的曆史長河中,為什麼我們每個人的身材、相貌的差別會如此懸殊?為什麼有的人會患上腫瘤、艾滋病、糖尿病等不治之症,而有的人卻身強體壯呢?

原來,這一切十分玄妙的現象都是由人體細胞中肉眼根本無法看見的基因所控製的。基因是控製生物遺傳性狀的最基本單位,是兩條由4種脫氧核苷酸分子連接而成的具有獨特的雙螺旋結構的長鏈,其中就隱藏著生物所有的遺傳信息和遺傳性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