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個大轉型的時代。曆史的車輪將從後工業社會碾向前信息社會。互聯網的汪洋大海席卷了全世界每一個領域。沒有誰能避開這一輪又一輪大浪淘沙般的洗禮。無孔不入的互聯網已經將各行各業都包羅其中。
一方麵,傳統企業在互聯網的衝擊下淪為夕陽產業,形勢岌岌可危。另一方麵,新興的互聯網企業風頭正健,打破了許多記錄。無論你願不願意承認,在這個年代,企業如果不能融入互聯網,就無法適應新的市場環境。
那些曾經獲得輝煌業績的知名企業,要麼被新興的後起之秀蓋過風頭,要麼主動向互聯網轉型,把原有優勢發揮到一個新的境界。而那些剛上路的中小企業,也獲得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在新生事物麵前,大家幾乎被拉到了同一起跑線上。隻要善於運用互聯網,以小博大、以弱勝強,都有可能發生。就算是不起眼的行業,借助互聯網也可能煥發出新的生命。
一言以蔽之,誰能抓住互聯網經濟中隱藏的商機,誰就是未來的贏家。誰能用互聯網改造自己,誰就能完成新時代的轉型。
當互聯網經濟浪潮席卷而來時,已經有不少嗅覺敏銳的傳統企業開始“觸網”。它們試圖嫁接電子商務,在微博、微信等新網絡平台上進行宣傳。然而,同人不同命。嚐試的效果並不如想象中那樣顯著。人們都不約而同地患上了“互聯網焦慮症”。唯恐落後於時代潮流,卻又遍尋不得法門。有專家診斷說,那些“觸網”不成功的企業,主要是缺乏互聯網思維。新瓶裝舊酒,沒能真正發揮互聯網經濟的潛力。
人們對互聯網思維的探索才剛剛開始。什麼是互聯網思維?眾說紛紜。互聯網思維到底有沒有用?爭鳴不斷。在大轉型階段的任何討論,都是有價值的。時間遲早會讓互聯網思維發展成一個成熟的體係。而我們要做的,正是對精彩案例有了一些思考並精心梳理後呈給同行們,並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定的啟發。雖然互聯網思維的定義五花八門,但其內涵大體包括以下幾個點:
其一,互聯網思維的核心是用戶思維,這是整個互聯網思維體係的基礎。
所謂用戶思維就是“以用戶為中心”。從產品設計到服務體驗,都要緊緊圍繞“以用戶為中心”的原則進行。互聯網技術使得信息透明化,打破了企業與消費者之間信息不對稱的格局。用戶掌握的品牌、價格等產品信息遠超過去。他們不但有更多自主權,還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話語權。用戶思維要求企業改變之前單向聽取用戶反饋意見的做法,讓用戶參與到企業運作的每一個環節中。企業收集市場需求、提供產品設計創意、測試產品性能、推廣營銷等工作,都讓用戶參與其中。這樣才能實現企業與用戶的雙贏格局。
其二,互聯網思維主要體現為對互聯網平台的充分運用。
傳統行業經過互聯網改造後大獲成功的例子不在少數。隻有12道菜品的雕爺牛腩,賣堅果的三隻鬆鼠,賣煎餅果子的黃太吉,都不是新興的互聯網企業。但他們都善於利用互聯網的平台為自己積累人氣、打造品牌,從而做出了讓同行們瞠目結舌的出色業績。
其三,互聯網思維重視大數據營銷。
IT科技的不斷進步,為企業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過去企業做市場調查多采用街頭問卷等形式,調查樣本規模有限,而且費時費力。互聯網技術催生了大數據,讓企業能夠一次性收集到海量的市場數據,並從中挖掘出更多市場需求與潛在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