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回,蔣雅芬為雜誌策劃了一期有關經典老字號國貨的專題。為了搜集素材,她跑遍了數十家大大小小的商場和超市。這些80後童年時的暢銷品在當時已經差不多絕跡了,時代的車輪是如此的無情,幾乎把這些承載著幾代人記憶的老國貨全部拋棄了。蔣雅芬好不容易才把這些產品從犄角旮旯搜了出來。
這一期雜誌很成功,一下子勾起了許多80後消費者的記憶。不少同樣有國貨情結的網友,紛紛委托蔣雅芬代購老字號國貨護膚品。蔣雅芬欣然接受了他們的請求。
蔣雅芬常常在各大商場和郵局之間奔波,進貨與郵寄成為她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把一盒價值1.3元的香粉分裝到幾個小袋裏,每一袋都封好,然後在淘寶標價1毛錢,貼上8毛的郵票,最後寄到淘友手中。所有的辛苦,隻為滿足國貨愛好者們的懷舊情結。
出乎蔣雅芬意料的是,在自己兼職的頭4個月裏居然賺到了400元。雖然寫一篇稿子也能賺幾百塊,但遠遠比不上賣廉價國貨護膚品給她的成就感高。2007年5月,《健康時報》為蔣雅芬的國貨小店唐寄奴發了一篇報道。唐寄奴的生意一下子火了很多。正是這篇報道,令蔣雅芬決心把唐寄奴當成事業來做。
創業的道路很艱難。蔣雅芬起初試圖直接從廠家進貨,但對方因為進貨量太小而斷然拒絕。無奈之下,她隻得通過二、三級代理商進貨。第一批貨物價值6000多元,利潤少到幾乎能忽略不計。蔣雅芬獨挑大梁,包攬了客服、進貨、打包、寄件、售後服務等全部工作。2007年,唐寄奴總共隻盈利1萬多元。付出得不到回報,這讓蔣雅芬非常沮喪,好幾次差點想放棄。
就在這時,一位消費者剛拿到貨就給蔣雅芬打來了電話。她說自己訂購的宮燈杏仁蜜已經到貨了,終於找到了已經去世的姥姥身上那種熟悉的味道。消費者失而複得的喜悅心情感染了蔣雅芬。這些“祖母級”國貨不僅僅是件商品,還寄托了80後難以忘懷的特殊情感。正是這份懷舊情結鼓舞了蔣雅芬繼續堅持經營唐寄奴。
隨著淘寶網的國貨護膚品店鋪越來越多,市場競爭越發激烈,而蔣雅芬深知隻有特色鮮明,才能在互聯網經濟中贏得客戶。
她把所有待售產品都試用了一遍,並認真寫下使用心得和導購語。同類企業從未有過這種做法。通過創新與努力,唐寄奴以店鋪獨有的古典詩意氛圍,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回頭客。這些顧客又以口碑傳播擴大了唐寄奴的影響力。此外,《健康時報》的報道上傳到人民日報網以後,被許多海外華人論壇網站轉載。結果,蔣雅芬常在半夜接到來自海外的電話,平均每天有10餘個海外訂單。其中英國、加拿大的中國留學生常在唐寄奴購買國貨。就這樣,唐寄奴的生意漸有起色,每日流水額從幾十塊錢一路漲至3000多元。
隨著唐寄奴在淘寶上的名氣越來越大,某些同行競爭者直接抄襲唐寄奴的使用心得和導購語,甚至有些無節操的個別店鋪,公然山寨唐寄奴品牌以招攬顧客。而那些曾經把蔣雅芬拒之門外的國貨廠家,也紛紛找上門來,希望能直接為唐寄奴提供貨源……
經過多年的起起落落,唐寄奴在管理上已經非常成熟。哪怕蔣雅芬一個月不在工作間露麵,唐寄奴也能正常運作。主管、客服、庫管、打包員、製單員等12名員工各司其職,工作有條不紊。如今,唐寄奴已經是名聲在外的淘寶五星級皇冠店,平均每月流水額達50萬元,至少能賺10%的淨利潤。店鋪的國貨產品類型多達600餘種,而店鋪的客戶群主要集中在18~45歲的公司白領、公務員和學生。
唐寄奴的成功主要在於兩點:一是最大限度地發揮了電子商務的便捷性,擴大了老字號國貨護膚品的銷路與影響力;二是充分迎合了80後一代消費者的懷舊情結,圈定了高忠誠度的目標客戶。誰也料不到,拯救那些老字號國貨護膚品的,居然是新興的電子商務。由此可見,在互聯網經濟時代缺少的不是賺錢機遇,而是善於發現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