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毛澤東決心用三年左右的時間恢複國民經濟(1)(1 / 1)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經過28年不屈不撓、艱苦卓絕的革命鬥爭,特別是經過22年的革命戰爭,終於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在中國的統治。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站在海岸遙望的“航船”已經靠岸,立於高山之巔遠看東方光芒四射的一輪“朝日”已經噴薄出海,躁動於母腹中的“嬰兒”已經成熟――新中國誕生了。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代表中國人民在北京天安門城樓上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第一麵五星紅旗在北京天安門廣場升起,30萬軍民在天安門廣場舉行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開國大典。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誌著中國人民的革命鬥爭取得了偉大的勝利,標誌著中國曆史進入了一個新時代,開辟了中國曆史的新紀元,中國人民站起來了,百餘年來備受欺淩和屈辱的中華民族,從此昂然屹立於世界的東方。

然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隻是萬裏長征走完了第一步。擺在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麵前的形勢依然相當嚴峻,任務依然相當艱巨。由於長期遭受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和掠奪,由於遭受長期戰爭的破壞,整個中國幾乎是一片廢墟,千瘡百孔,百廢待興,一切均需從頭做起。

在經濟方麵,許多工廠停工,本來就不發達的鐵路交通約有1/2處於癱瘓狀態,農業自然災害嚴重。到1949年底,雖然人民政府已先後沒收了占全國固定資產80%的官僚資本主義企業2858家,建立了社會主義性質的國營經濟,控製了國家的經濟命脈;農村已在東北、華北有1。2億人口的老解放區,進行了土地改革。但是,工農業生產水平都很低。年人均收入不但與西方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無法相比,而且遠遠低於亞洲國家的平均水平。1949年工農業總產值隻有466億元人民幣(1955年新幣值),主要產品的年產量普遍低於曆史最高水平。在曆史上,鋼、糧食和棉花的最高年產量,分別是92萬餘噸、2774億斤和1698萬擔,而1949年的鋼產量隻有15。8萬噸,糧食產量隻有2162億斤,棉花產量隻有889萬擔,分別相當於曆史最高年產量的17。1%、77。9%、52。3%。工業水平相當落後,沒有像樣的加工工業,更沒有機械製造業,工業產值僅占工農業總產值的10%左右;占全國農村總人口2/3的地區有的尚未解放,解放了的土地改革尚未開始;物資奇缺,物價飛漲,通貨膨脹嚴重,國家財政赤字龐大,財政經濟方麵存在著嚴重的困難。

在政治方麵,人民解放戰爭還沒有完全結束,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西康省的全部或大部,陝西、湖南、湖北各一部,約占全國1/3的地區,仍在國民黨反動派的控製之下,尚有白崇禧、胡宗南兩股主力等殘存的140餘萬國民黨軍部隊,在上述地區和沿海島嶼負隅頑抗,在新解放區,匪患相當嚴重,國民黨軍隊潰逃時留下的殘餘力量以及職業特務和反革命分子,同土匪和各種反動勢力相勾結,進行各種破壞活動。新解放區的基層政權尚未健全,已經建立的也還未鞏固。還有數百萬的工人和知識分子失業等等。政治上還存在著許多動蕩不安的因素。

此外,帝國主義不甘心在中國的失敗,采取經濟上封鎖,軍事上包圍,外交上孤立,政治上顛覆等種種手段,企圖把新中國扼殺在搖籃裏。

毛澤東當時曾指出,我們麵前還有困難,而且困難是很多的。A麵對這種嚴峻的經濟、政治形勢,中國人民非常需要一個和平的國際環境,以治理戰爭創傷,恢複和發展國家的經濟、文化和科學、教育事業,鞏固人民民主政權。同時飽嚐了長期戰爭災難的中國人民,深知和平來之不易,非常珍惜和熱愛和平。1949年9月29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通過的《共同綱領》中,代表中國人民的意誌,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政策的原則,為保障本國獨立、自由和領土主權的完整,擁護國際的持久和平和各國人民間的友好合作,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政策和戰爭政策。”1949年底,毛澤東訪問蘇聯,在12月16日同斯大林等蘇聯領導人會談時,毛澤東一開始就說:現在最重要的問題是保衛和平。中國需要三至五年的和平喘息時間,用這段時間來恢複戰前的經濟水平和穩定全國的局勢。解決中國最重要的問題,取決於和平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