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杜魯門派兵侵略朝鮮和中國台灣(3)(1 / 1)

請求美國向安全理事會提出關於在統一司令部指揮下所采取行動的適當報告。

7月10日,美國總統杜魯門任命麥克阿瑟為侵朝“聯合國軍”總司令。“聯合國軍”總部設在日本的美國遠東軍總部,由遠東軍總部行使“聯合國軍”總部的權力。派出部隊參加“聯合國軍”侵朝行動的共有16個國家,美軍占90%以上,英國為兩個旅、加拿大和土耳其各1個旅,還有法國、澳大利亞、新西蘭、菲律賓、泰國、荷蘭、希臘、比利時、哥倫比亞、埃塞俄比亞、南非聯邦、盧森堡等國家隻是象征性地派出1個排到1個營。南朝鮮不是聯合國成員國,但7月中旬,李承晚也將南朝鮮軍交“聯合國軍”指揮。此外,瑞典、印度、丹麥、挪威、意大利為“聯合國軍”派出了醫院或醫療船。除美國軍隊在朝鮮戰爭爆發第二天即侵入朝鮮外,其他國家的軍隊於1950年8月開始入朝,最遲的於1951年5月才到達朝鮮。

侵朝“聯合國軍”的組成,使美國將其一國對朝鮮的侵略行動,披上了“聯合國”的外衣,擴大了朝鮮戰爭。本來是朝鮮南北雙方為解決統一問題的內戰,變成了侵略和反侵略的戰爭,使朝鮮內政問題國際化和複雜化。

此外,美國軍方一直看重台灣的戰略地位,麥克阿瑟更把台灣比做美國在亞洲“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美國決策當局擔心,朝鮮打起來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會乘機攻取台灣,使台灣失於中國共產黨之手。美國已丟掉了在中國大陸的勢力,不能再丟失台灣。因此,美國在一開始就將朝鮮問題與中國的台灣聯在了一起,在武裝幹涉朝鮮內戰的同時,派出海軍第7艦隊侵入台灣海峽,幹涉中國人民的內政,阻止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台灣。並背棄有美國參加的有關台灣歸屬中國的《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宣言》,聲稱“台灣未來地位”未定,製造中國的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