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杜魯門派兵侵略朝鮮和中國台灣(2)(1 / 1)

但在朝鮮內戰爆發後,美國當局又立即對朝鮮和台灣發生了如此濃厚的“興趣”,在朝鮮和中國台灣如此迅速積極地采取行動,似乎令人不好理解。其實,這毫不奇怪,這完全符合美國政策決定者的邏輯。

美國在第一、第二兩次世界大戰中,均未遭到破壞,並發了戰爭財,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一躍而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最強國,充當資本主義自由世界的“領袖”,推行霸權主義的全球侵略擴張政策,在國際上稱王稱霸,不可一世,把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看成是世界安全的主要威脅,對共產主義采取全球遏製戰略。美國雖然將朝鮮半島和台灣劃在了圈外。但是,作為資本主義世界的“領袖”和霸主,美國不可能,也沒有完全拋棄南朝鮮和台灣的國民黨當局。

朝鮮戰爭爆發後,在美國的決策者中,無論總統杜魯門,還是國務卿艾奇遜,他們的第一個反應是,“幾乎可以肯定,進攻是由蘇聯發動、支持和慫恿的”,北朝鮮事先未得到莫斯科的指示,絕不可能發動這場戰爭。因此,必須把這一行動看成是蘇聯的行動。是蘇聯共產主義在朝鮮問題上向自由世界的挑戰,蘇聯顯然是在冒發動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風險。至少是蘇聯對美國抵禦共產黨陣營擴張決心的一個試探,或是挑起一場全麵戰爭的前奏。R作為自由世界的“領袖”――美國,對此不能視而不見,否則既不能顯示美國的強硬,也有失自由世界“領袖”的麵子。美國必須在朝鮮采取行動。

杜魯門在回憶錄中說:當時“我深切地感覺到,如果聽任南朝鮮淪喪,那麼共產黨的領袖們就會越發狂妄地向更靠近我們海岸的國家進行侵略。如果容忍共產黨人以武力侵入大韓民國,而不遭到自由世界的反對,那麼,就沒有哪一個小國會有勇氣來抵抗來自較為強大的共產主義鄰邦的威脅和侵略。如果對這種侵略行動不加以製止,那就會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正如由於類似的事件而引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一樣。我還清楚地認識到,除非這次對朝鮮的攻擊得到製止,聯合國的基礎和原則將受到威脅。”S杜魯門這段話非常明白地道出了美國采取行動的考慮。

然而,美國如何采取行動和以何種形式采取行動,也是美國當局必須要考慮的。後來,美國人在記述這段曆史的一本具有官方性質的書中,講了這樣一段話:“美國的每一個選擇都有使其他國家疏遠的可能性,而美國的政策正是基於與它們持久的友誼和支持的基礎之上的。行動遲緩、無所事事將被一些國家指責為對大韓民國政府的背叛。它將嚴重損害美國維護在亞洲以及在其他地區特權的努力,並將導致一些國家諸如英國、意大利、日本等重新估計支持美國是否明智。另一方麵,如果美國采取單方麵軍事措施反擊北朝鮮襲擊者,那麼對許多國家來說,蘇聯關於帝國主義行動的指責和對聯合國的蔑視將成為正當的、合法的。其作用是恐嚇這些國家,使它們更易於接受俄國的觀點。”“最有意義的事大概是聯合國成員國之間製止侵略的共同合作努力。但是南朝鮮需要立即援助,可聯合國不能很迅速地行動。進而言之,聯合國中的共產主義成員國正處心積慮地反對聯合行動。”

T這段話更加清楚地表明了美國當局決策者們的良苦用心。

在這種考慮下,在美國地麵部隊出動到南朝鮮後,7月7日,美國再次操縱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了組成以美國軍隊為主的侵朝“聯合國軍”的決議。決議指出:

歡迎聯合國各會員國政府與人民對安全,理事會1950年6月25日及27日關於援助大韓民國防禦武裝進攻,借以恢複該地區的和平與安全的決議所給予的迅速而有力的支持。

……

建議所有按照前述決議提供軍事,部隊和其他援助的國家將該項部隊和其他援助交由美國指揮下的統一司令部使用。

請求美國派該項部隊的司令官。

授權統一司令部在對北朝鮮部隊作戰時除使用參加各國的旗幟外同時斟酌使用聯合國旗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