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杜魯門派兵侵略朝鮮和中國台灣(1)(1 / 1)

朝鮮內戰爆發,無論南方或北方誰首先發動進攻,其目的都是為了實現朝鮮的統一。是朝鮮內部事務。

聯合國憲章明確規定“不得幹涉本質上屬於任何國家內部管轄之事件”。然而,朝鮮內戰爆發後,美國當局公然違反聯合國憲章,立即派出武裝部隊,幹涉朝鮮內戰。同時派出以菲律賓為基地的美國海軍第7艦隊侵入台灣海峽。

在朝鮮內戰爆發的當晚(華盛頓時間比平壤時間晚14個小時,在華盛頓此時為25日上午),美國當局的巨頭們,就緊鑼密鼓地行動起來。乘蘇聯代表因抗議美國阻止恢複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而抵製聯合國會議缺席之機,操縱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了指責北朝鮮“發動武裝進攻”的決議。華盛頓時間25日晚,美國總統杜魯門、國務卿艾奇遜、副國務卿詹姆斯?韋伯、助理國務卿迪安?臘斯克、助理國務卿約翰?希克森、無任所大使菲利普?傑塞普、國防部長詹姆斯?約翰遜、陸軍部長弗朗克?佩斯、海軍部長弗朗西斯?馬修斯、空軍部長托馬斯?芬勒特、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奧馬爾?布萊德雷、陸軍參謀長勞頓?柯林斯、海軍作戰部長福雷斯特?謝爾曼和空軍參謀長霍伊特?範登堡共14個軍政要員,在布萊爾大廈召開緊急會議,決定:1。授權麥克阿瑟向南朝鮮運送他們需要的軍援計劃之外的武器和其他裝備;2。命令美國空軍掩護美國僑民眷屬從朝鮮撤退,轟炸任何向金浦機場前進的北朝鮮地麵和空中部隊;3。命令海軍第7艦隊從菲律賓向北開動,阻止中國共產黨人進攻台灣,同時也勸阻台灣國民黨對大陸采取行動。並把這些決定迅速電傳給了東京的麥克阿瑟。Q杜魯門同時決定,第7艦隊未到達指定地區前,他暫不發表聲明。

26日上午,美國的巨頭們,在布萊爾大廈再次召開會議,決定:空軍和海軍向南朝鮮軍提供全麵支援;加強美國在菲律賓的軍隊和加速援助菲律賓的軍隊;增加對侵越法軍的援助;提請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一項新的決議案,號召聯合國會員國給南朝鮮提供援助。

同日,美國駐日本的空軍飛機和海軍艦船,即出現在朝鮮的空中和海麵,支援南朝鮮軍作戰。

27日,美國操縱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了要求聯合國會員國以“緊急軍事措施”給予南朝鮮以“必須的援助”的決議。

同日,杜魯門公開發表聲明,宣布了美國在朝鮮和台灣海峽采取的行動和在亞洲采取的其他措施。他在聲明中公然製造中國分裂,他說,台灣“未來地位的決定必須等待太平洋安全的恢複,對日和約的簽訂或經由聯合國考慮。”

盡管有美國海空軍的支援,南朝鮮軍仍不堪一擊,6月28日,北朝鮮人民軍即解放了南朝鮮政府所在地――漢城。鑒於這種情況,6月29日,美國總統杜魯門批準,決定在朝鮮使用美軍地麵部隊。7月1日,美軍第一批地麵部隊進入朝鮮。

1945年,美國不費一槍一彈,白手分享了日軍在朝鮮投降的利益。但是美國當局認為,朝鮮對於美國來說,在經濟上、軍事上均沒有戰略上的重要價值。1949年上半年,美國占領軍撤出朝鮮,這是其中的重要因素。1950年初,美國當局在確定美國在遠東和太平洋地區的利益範圍時,將朝鮮半島和中國的台灣島都劃在了圈外。

1月12日,國務卿迪安?艾奇遜在美國新聞俱樂部發表的講話中說:我們的“防禦半徑沿阿留申群島至日本,然後延續到琉球群島。從琉球群島延至菲律賓群島。”在此之前,美國遠東軍總司令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就已經劃出了這個“防禦”圈,隻不過他所劃的順序與艾奇遜的相反罷了。

早在1949年12月23日,美國國務院在關於台灣的政策宣傳指示中,就表明了對台灣的立場,指出:“台灣完全是中國政府的責任。在曆史上地理上來看,它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沒有承擔過實際的或道義的責任或義務。”1950年1月5日,美國總統杜魯門在關於台灣問題的聲明中,再次明確了這一立場,他指出:1943年12月1日的《開羅宣言》申明,日本竊取的中國領土,如台灣,歸還中國。1945年7月26日的《波茨坦公告》宣稱,《開羅宣言》條款應立即執行。美國是這一公告的簽字國。日本投降時,台灣已歸還中國。“美國對台灣或中國其他領土從無掠奪的野心。現在美國無意在台灣獲取特別權利或特權或建立軍事基地。美國亦不擬使用武裝部隊幹預其現在的局勢。”同日,美國國務卿艾奇遜在解釋杜魯門這一聲明時說:“當台灣被當做中國的一個省份的時候,沒有任何人曾對此提出過任何法律上的疑難。此舉經認為是符合各項約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