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金日成請求斯大林、毛澤東給予特別的援助(1)(1 / 1)

中國領導人一直高度關注朝鮮戰局形勢的發展,希望朝鮮人民軍能取得完全的勝利。早在朝鮮戰爭爆發後不久,7月初,人民軍順利發展時,毛澤東、周恩來就分析認為,美軍有可能在仁川登陸,朝鮮人民軍應在仁川、漢城地區構築鞏固的防禦陣地,注意防守。當時中朝雖建立了外交關係,但尚未互派出大使,中國與朝鮮沒有直接的通信聯係,有關朝鮮的戰況都是通過新聞電訊或蘇聯通報而獲得的,因此,毛澤東、周恩來曾約見蘇聯駐中國大使羅申,請他通過蘇聯政府向朝鮮轉告中國領導人的分析和建議。

朝鮮戰局出現僵持局麵後,8月和9月,毛澤東和周恩來還多次通過蘇聯政府和直接向朝鮮代表,指出過美軍仁川登陸的可能性。毛澤東在接見朝鮮代表時曾分析認為:朝鮮戰爭形勢的發展,可能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人民軍全殲美軍,把他們趕下海去;另一種是戰爭持久化。如果是後一種情況,美軍將會加強釜山地區的防禦,把人民軍主力牽製在那裏,同時在其他地方登陸。美軍登陸的地點可能是仁川――漢城和鎮南浦――平壤地區。毛澤東提醒朝鮮同誌注意第二種可能。

8月上旬至9月初,朝鮮判斷美軍在釜山前線兵力不足,不增加兵力,則不可能發動反攻,在其他地區登陸也困難。8月15日,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官金日成發布命令,“全朝鮮人民軍和海軍要最後掃蕩美國幹涉者的軍隊和李承晚殘餘偽軍,要使八月成為完全解放朝鮮的月份”。K8月中旬以後,人民軍正在為實現這一目標而奮鬥,在前線的力量已顯不足,也確實無力顧及後方。

美軍仁川登陸後,朝鮮戰場形勢逆轉。9月18日,金日成約見中國駐朝鮮大使倪誌亮,談美軍仁川登陸以來三天的戰況,估計美軍仁川登陸部隊有一個師,人民軍隻有兩個新組建的團,無作戰經驗,戰鬥力弱,增援部隊又未及時趕到,登陸美軍已迫近漢城,人民軍已準備長期作戰,並已著手動員10~15個新兵師。倪誌亮將這一情況報告了中國領導人。出於對朝鮮作戰形勢的關心,周恩來站在朋友和同誌的立場,就人民軍作戰指導問題向金日成提出了建議。經毛澤東審定後,這個建議於9月20日發給中國駐朝鮮大使倪誌亮轉告金日成。建議的內容如下:

我們認為你的長期作戰思想是正確的。朝鮮軍民的英勇是令人感佩的。估計敵人在仁川方麵尚有增加可能,其目的在於向東延伸占領,切斷朝鮮南北交通,並向三八線進逼。而人民軍必須力爭保住三八線以北,進行持久戰方有可能。因此,請考慮在堅持自力更生長期奮鬥的總方針下如何保存主力便於各個殲滅敵人的問題。在目前主力暴露於敵人陣前,相持不下,消耗必多,而敵人如果占領漢城則人民軍後路有被切斷的危險。因此,人民軍主力似宜集結機動,尋敵弱點,分割殲滅敵人。在作戰上,必須集中兵力,每一次作戰以少數兵力及火力分路鉗製多數敵人,而以多數兵力(三至五倍)及火力(二倍以上)的絕對優勢,圍殲被我分割的少數敵人(例如一個團)。作戰最忌平分兵力,最忌隻能擊潰或阻止敵人而不能殲滅敵人有生力量。隻要能殲滅敵人有生力量,哪怕每次隻殲滅敵人一個團一個營也好,積少成多,就可逐步將敵人削弱下去,而利於長期作戰。如果美軍火力配備強,一時難於突入分割,則宜考慮先以李承晚偽軍為對象,集中主力,每次殲滅其一二個團,每月殲滅其一二個師,半年後即可盡殲偽軍,剪去美軍爪牙,使美帝陷於孤立,然後各個殲滅之。在持久戰的原則下,必須充分地估計到困難方麵。一切人力、物力、財力的動員和使用,必須處處作長期打算,防止下級發生孤注一擲的情緒。敵人要求速決害怕持久,而人民軍則速決既不可能,唯有以持久戰爭取勝。以上所陳,係站在朋友和同誌的立場提出,供你們參考。

接到周恩來的建議後,金日成非常感謝,並希望今後繼續提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