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到朝鮮作戰(1)(1 / 1)

此時,新中國成立剛剛一周年。一年來,在以毛澤東為主席的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的領導下,解放了的中國人民,以主人翁的姿態取得了良好的開端。10月1日,首都北京舉行了建國一周年的重大慶祝活動。

就在這一天,毛澤東接到了由倪誌亮大使轉達的金日成、樸憲永關於直接出動人民解放軍給朝鮮以特別援助的請求。這一天也接到了斯大林在接到朝鮮的求援信後,於當天發來的建議中國派部隊援助朝鮮的電報。斯大林在電報中說:“我正在離莫斯科很遠的地方休假,與朝鮮的事情多少有些隔絕。但據今天由莫斯科傳給我的消息,我看,朝鮮同誌們的情況變得令人絕望。在漢城地區,朝鮮同誌沒有任何可以抵抗的部隊,可以認為,通往三八線的道路是沒有設防的。我考慮,根據眼下的形勢,你們如果認為能用部隊給朝鮮人以幫助,那麼至少應將五六個師迅速推進至三八線,以便朝鮮同誌能在你們部隊的掩護下,在三八線以北組織後備力量。中國師可以誌願者身份出現,當然,由中國指揮員統率。”

雖然中共中央對援助朝鮮問題早有考慮和準備,但中國領導人並不希望出現必得出兵援朝的形勢。因為新中國仍然麵臨著嚴重的國內形勢和種種困難。

第一,台灣等一些沿海島嶼和大陸的西藏還沒有解放,統一祖國的任務尚未最後完成,戰爭還沒有最後結束,人民解放軍仍有重大的作戰任務。

第二,新解放區土匪為害仍很嚴重,在華東、中南、西南和西北地區尚有大批股匪沒有剿滅,特別是福建、浙江、湖南、廣東、廣西等省,匪患還相當嚴重,散在各偏僻地區為害人民。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動派潛留在大陸上的特務與各當地的反革命分子及各種反動組織相勾結,進行各種反革命破壞活動。新解放區基層政權尚不完全鞏固。因此,整個社會秩序還不很安定。

第三,國民經濟恢複剛剛開始,中共七屆三中全會和第一屆全國政協第二次全體會議確定和部署的恢複國民經濟的任務還沒有全麵展開。1950年工農業生產指標都還遠未達到中國曆史上最好的水平。市場物價趨於穩定,但還沒有最後鞏固,財政收支接近平衡,但仍有很大赤字。作為實現財政經濟狀況根本好轉的基本條件――新解放區的土地改革剛剛開始。

此外,尚有三四百萬失業工人和知識分子未得到妥善安置,教育科學文化事業也剛在恢複。

然而,美國侵略者已將侵略朝鮮的戰火燒到中國大門口,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危在旦夕,金日成和樸憲永代表朝鮮勞動黨和朝鮮政府,向中國提出了出兵援助的請求。麵對美國的侵略威脅,麵對中國各方麵嚴重困難,麵對朝鮮的請求,中共中央和中國領導人不得不作出重大的戰略抉擇。

事到臨頭,中共中央采取了極為審慎的態度。

據有關材料講,10月1日當夜,毛澤東即召集中央有關領導人開會,研究出兵援朝問題,初步議定以誌願軍的名義援助朝鮮。

次日淩晨2時,中央軍委發出了由毛澤東起草的致高崗和鄧華的電報:“一、請高崗同誌接電後即行動身來京開會;二、請鄧華同誌令邊防軍提前結束準備工作,隨時待命出動,按原計劃與新的敵人作戰;三、請鄧華將準備情況及是否可以立即出動即行電告。”P鄧華於當日12時即回電,將準備情況作了報告,並提出了部隊出動時需由軍委明確或解決的具體問題。

2日下午,毛澤東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書記處會議,討論朝鮮局勢和中國出兵問題。就在這一天毛澤東起草了給斯大林的電報,告訴他:“我們決定用誌願軍名義派一部分軍隊到朝鮮境內和美國及其走狗李承晚的軍隊作戰,援助朝鮮同誌。”電報分析了誌願軍參戰後可能出現的形勢變化和誌願軍作戰的困難,並請求蘇聯給予武器裝備援助。電報中附上了請蘇聯援助武器的清單。Q但是這個電報沒有發出。

同一天,毛澤東還通過蘇聯駐中國大使羅申轉發了致斯大林的另一份電報,重點強調了中國誌願軍出動後可能會出現的嚴重後果和中國的困難,以探測蘇聯對此的態度。毛澤東在電報中指出:“第一,靠幾個師很難解決朝鮮問題(我軍裝備極差,同美軍作戰無勝利把握),敵人會迫使我們退卻。第二,最大的可能是,這將引起美國和中國的公開對抗,結果蘇聯也可能被拖進戰爭中來,這樣一來,問題就變得極其嚴重了。中共中央的許多同誌認為,對此必須謹慎行事。”“如果我們出動幾個師,隨後又被敵人驅趕回來,並由此引起美國與中國的公開衝突,那麼我們整個的和平建設計劃將被全部打亂,國內許多的人將會對我們不滿(戰爭給人民帶來的創傷尚未醫治,人民需要和平)。”毛澤東在電報中還告訴斯大林,中共中央準備召開會議進一步研究,並準備派周恩來和林彪到斯大林的療養地,與斯大林討論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