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壹回(1 / 1)

驚堂木一拍,各位客官且聽我把這故事道來!

話說這個故事的淵源要往上數到洪武年間。洪武是誰的年號大家都知道啊,欸,對,明太祖朱元璋。就從他那時候的一個奇案說起,這件奇案也被後世和其他三件案並稱為明朝四大奇案。

洪武二十六年二月,錦衣衛指揮蔣瓛告發涼國公藍玉謀反,隨即,洪武皇帝朱元璋將藍玉處斬且三族全誅。此案血腥彌漫,最後受牽連被誅殺抄家滅族者達一萬五千多餘人。淮西勳貴,軍中驍勇之將大多因此案折損。此後,朱元璋便把軍權牢牢的控製在他自己手中。

此案有一族人牽涉其中讓人覺得可歎,此一族便是沈萬三的後人。弘治年間莫旦所修《吳江誌》與嘉靖四十年徐師曾修《吳江縣誌》記載,因藍案沈氏妻族招株連的人員名單裏,第一名就是沈萬三的兒子沈旺,第二名是沈萬三的曾孫沈德全。後世傳言,沈家人沒被誅殺的都被流放到了雲南境內。

對明史不用太了解大家也都清楚,明朝開國後,朱元璋把開國功臣幾乎斬殺殆盡,像藍玉那樣立過赫赫奇功的功臣也毫不留情,就連朱棣的嶽父徐達也傳言最後是被他陰謀毒死。他殺了無數跟隨他披荊斬棘打江山的功臣,但有一個人,他留下了。這個人就是,沐英。

大多人知道沐王府應該是從金庸先生的《鹿鼎記》裏看來的,沐劍屏的哥哥沐天波是最後一任黔國公。沐王府從明開國到亡國,兩百多年一直與明皇室肝膽相照,為其鎮守滇黔之地。但也因為天高皇帝遠,他們一族在滇黔地區可以說是“土皇帝”的級別,甚至有當地人隻知黔國公是誰而不知皇帝是誰。

沐英是朱元璋的養子,其戰功不比藍玉少。洪武十四年,朱元璋開始對雲南用兵,沐英出征後就留在了雲南,死後被封為黔寧王,後世子孫封黔國公,世代承襲。

據後世考古得知,沐家財富驚人,他們家在江南、甘肅、寧夏、陝西都有賜地,到萬曆年間時,田地總數據說達到了8000餘頃。沐英之子沐晟鎮守雲南時期,沐府財富已經是珍寶、金幣充牣庫藏,說富可敵國他們也當得起。

沐家的財富從何而來?後世傳言沐家的財富和沈萬三有關。

據《張三豐文集?餘氏父女傳》雲:沈萬三其婿餘十舍也受到株連,全家遷滇。至滇上時,西平侯沐春(沐英之子)前來撫慰,見其女“風致端閑,宛然仙格”,遂納為側室,成了沐春的賢內助。沐春鎮雲南七年,“大修屯政,其得力於餘夫人多矣。”

學者認為:遭到滅門之災的沈萬三家族,極有可能與當時朝中最得信任的大將沐英,達成了某種默契:前者提供了其源源不斷的財力或者至少是財富經營頭腦,而後者提供了政治上的庇佑,以至於兩族人最終進行了聯姻。

【所有資料來源於網絡,如有考據黨有興趣深入探討,歡迎加入作者的讀者群】

故事的背景就交代到這裏。

沈氏後人被發配滇地後是否會東山再起,而他們的後人中又是誰一步一步艱難的走上複興之路,最終帶領族人重現先祖的財富傳奇。沐王府郡主和沈家後人又是如何相遇的。請聽下回分解!

=========

像不像天橋底下說書的?像吧,像就要打賞啊!哈哈!

嗯,把故事背景寫出來,讓大家看的時候有個大概的輪廓。故事的時間段應該會放在明惠帝朱允炆和明成祖朱棣時期。那時候的雲南還很動蕩,動不動部落酋長叛變,流放的犯人也會聚集在那裏,還動不動地震,總之,和其他府州比起來,那確實算是個苦難之地。

但是正是那個苦難之地,產茶、產米、產鹽、產瓷土。明朝時期的茶馬貿易茶葉的主要供貨地就有雲南。在明朝,那裏可以說是個商機無限的地方。

下一章才算是正文內容,雖然是一本正經的寫,但不是寫正史,肯定和正史有出入的,而且可以說是基本不太沾邊,隻是借用了這個背景。因為想也想得到,真的順著正史寫,那是男人的天下。這文當然還是寫兩姑娘,大家放心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