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現在患著神經衰弱症,這一部分是由於我心理態度的緣故。我是一個心情很憂悶的人,時常很容易沉悶。在這種時候,我便回避朋友或是娛樂。自從我受這種神經上的痛苦之後,我總是怕我獨自一人在家或其他處,或是獨自一人出外。我有這種感覺的時候,便使我膽怯,我的神經不由自主的暈眩不安。這就使我非常之憂鬱不寧。可否請你指教我如何勝過這種態度,並使我的神經寧靜。
L.F.
如果在我桌上堆著這許多信,對於懼怕訴苦的,足以代表古往今來對於懼怕破壞人生幸福的普遍性,那麼,我們每日對於上帝的祈禱應當這樣修改:“拯救我們脫離懼怕,救贖我們不要恐怖。”或者我們對於庫爾(Coue)的諺語可以這樣修改:“一天一天我的懼怕戰栗逐漸減少。”
我選的這封信,是關於這方麵我收到的許多信件中最簡賅的一封。那班容易為恐怖所圍困,以致限製他的自由,改變他的人生觀,牽製他的精神安適,這封信可說直接指出其毛病的根源了。一種懼怕,原來是在某種實際情形之下——如從高處下望——而造成的一種神經不安。至於預料某種災害而感覺憂慮不安,則可說是恐怖了(這大半是偏於想象的)。懼怕和恐怖的界限也是不甚清楚的。它是同屬於一個大家庭,雖則在診治方麵各個的藥方不同。
懼怕原始於嬰孩時代,嬰孩時代的懼怕是簡單的。他們不用想象,他們隻生活於實現。如果把他們所倚賴的東西移去時,則他們感覺得不安。如果他們是在黑暗中或見了生人而感覺不安,則他的懼怕近乎恐怖了。大半的小孩都是懼怕黑夜的,而且也易於受驚嚇,所以我們對於嬰孩應當很早就訓練他們不要懼怕。許多患著恐怖症的成年人,大都是小時過於受驚嚇的,因為過度的驚嚇非常之震撼神經。如果增加自製的能力,兒童可以勝過懼怕。懼怕最初根源,是在兒童時的心理。
懼怕的第二個根源是疲乏。膽怯是困乏一部分的表現。疲倦的時候,我們大都容易懼怕。休息飽食之後,便可增加勇氣。刺激的藥品也可以鼓勇氣,正如憂慮時可用一種催眠的藥品使人寧靜。要減少懼怕,就先要免除疲乏。但是無論如何不可因著某種懼怕的緣故而怕疲倦,如此,則你趕走了一種懼怕,又放人一種懼怕了。
疲乏另一種結果便是沉悶。當你鬱悶時你便默想,默想時你便回避伴侶。這類的人都是如此,因之造成這種實際情況——怕孤獨,怕獨自出外,總是想依賴別人。
像L.F.這位懼怕者,可說是簡單懼怕者的一個代表,不過他懼怕的程度還很輕微。救濟的辦法,第一是要有充分的休息,使你的身體舒適。什麼時候病態最烈呢?早晨嗎?你的職業可以解救一部分嗎?你是否需要換一個環境呢?你能否有好友伴著你出去遊曆,最好是海上航行,因為航海寧靜而能鼓舞精神。你是否有什麼家庭的情況使你不安呢?你有經濟上的憂慮嗎?如果有什麼好消息可以打散你的鬱悶嗎?是否你所喜歡的朋友來時能使你高興,不喜歡的朋友來時就使你沉悶?你被憂慮所襲擊,是一來幾天呢?還是幾星期呢?
在鬱悶時你應當休息,高興時應當尋求刺激娛樂。你應當像這樣想著:你已經有過了鬱悶,現在已經勝過了。如果每次你能曉得並不是你所想象的那樣嚴重,那麼,第二次來時你便能較有勇氣對付了。這種病症不是馬上一時可以治好的,必須逐漸的寧靜,逐漸增加能力以趕走恐怖。
不可工作緊張!應當時常休息,不可有病態的習氣。不要以為你自己是神經質的,要覺得和別人一樣,不過略微偏於這方麵一點。隻能略微依賴別人一點。要漸漸自己站立起來。有許多別的人勝過了你這種毛病,所以你也是能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