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腦的發育過程
1.孩子的潛力與智力
什麼是孩子的潛力?孩子的潛力有多大?現代神經生物學對大腦研究表明,孩子具有無窮的潛力。孩子的潛力就是指孩子沒有在表麵顯現出來的智力。
什麼是人的智力?從一般常識來看,似乎很容易理解,即一個人是否聰明或聰明的程度如何,比如有的人是天才,有的人則表現的笨拙。但要給智力下一個科學的定義,就不那麼容易了。
“智力”這個詞已經出現了幾千年。在我國古代,許多學者就對智力作過討論,有不少卓越的見解。如荀子《正名篇》中說:“所以知之在人者謂之知,知有所合謂之智:所以解之在人者謂之能,解有能合謂之能。”意思是說,人與生俱來用以認識事物的能力叫做“知”,它與客體相結合發展成為智力;人天生具有某種活動能力叫本能,本能與客體相結合發展成為才能。這種見解與我們現在的認識大致相同。孔子說:“好學近乎智。”意指努力學習可以變得聰明有智。孟子也說過:“是非之心,智也。”意指智力有辨別是非正誤的作用。
智力是學習的能力,有人學習進步快、成績好,是因為智力超群,另外一些入學習吃力,是因為智力差。
還有一種說法:智力是人處理複雜事物和抽象思維的能力,也有說智力是人的各種能力的總和。
上麵種種說法,都有一定道理,因為我們通常講的智力含義很廣,它涉及人的認識事物的能力,也涉及人的操作技巧,這與能力關係密切,與個體掌握的知識、身體素質,及其環境都有著密切的聯係。
我們通常說,智力是人類特有的學習認識和改造世界的一種綜合能力,表現為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思維力和創造力等。研究者們將智力分為一般智力和特殊智力,統稱多元智力。一般智力是日常生活中普遍用到的每個人都具有的,包括語言理解、詞語流暢、數字運算、空間關係、機械記憶、知覺速度、一般推理七類。特殊智力是指個別人具有的特殊能力,如音樂感受力和敏感度、色彩敏感性、人際敏感性、舞蹈能力等。
2.人腦是智力的源泉
人為什麼具有智力,是因為人有大腦。如果大腦受到損傷,則智力就不會健全。動物,特別是低等動物都具有一種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賴於先天的本能。越是低等動物就越依賴本能來適應環境。這種本能是生來具有的一種行為方式,是隨著動物有機體的成熟而自然產生的。依賴本能對環境進行定向,是憑借種族發展過程中已經鞏固下來的固定的聯係,無須經過對環境的分析研究、綜合歸納,這種依賴本能適應環境的能力不是智力。
人的智力是表現為經過人的大腦的分析和綜合、抽象與概括,以及判斷、推理的過程,然後才采取一定的行動。這種行動是經過頭腦考慮過的有計劃的、自覺的行動。這種分析與綜合、抽象與概括以及推理和判斷的能力,才是人所特有的智力。
良好的遺傳與生理素質,無疑是智力發展的一個重要條件。例如,手指長些,靈活些,適宜彈琴;嗓子好些,適宜唱歌。遺傳素質在智力發展上起一定作用。所謂遺傳素質,就是一個人的解剖生理特點,特別是感官和神經係統的特點,但不是決定性的東西。就大腦而言,隻要發育正常,與人的智力無必然聯係。例如有人說腦子重就聰明,腦子輕就愚笨,其實不然,同樣都是名作家,屠格涅夫的腦重2012克,而法朗士的腦重僅有1017克。當然,人與人之間的遺傳和生理是有差異的,而且對智力的發展有影響,但這種差異並不會太大,發育正常的人之間沒有多大的差別。
大腦是智力形成發展的物質基礎,一旦大腦受損或病變即會降低人的智力水平,影響人的智力活動。因此,必須預防各種腦病,如結核性腦膜炎、流行性腦膜炎、腦血栓、腦腫瘤等,為了保護大腦結構的完整和機能的正常,必須給腦以足夠的營養,“在某種意義上說,智力是吃進去的”,這是一些學者關於營養與智力的關係的一個論點。如果在少年兒童時期缺乏大腦所需要的營養,則智力發育將會受到影響。營養不良越嚴重、持續時間越長,智力發展受到的危害也就越嚴重。
醫學研究證明,大腦的發育同整個身體發育一樣,需要多種營養,特別是有足夠的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還需要各種微量元素。專家實驗證明,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與一般學生相比較,頭發裏鋅與銅的含量較高,而鉛、碘、鉻的含量較低。脂肪對智力發育也很必要,其中充分的類固醇類物質以及磷脂對嬰幼兒的大腦和神經係統的發育很重要,同時維生素的需要量也很大,豐富的維生素c有助於提高人的智力。
青少年正處在身體發育時期。足夠的營養物質可以保證腦細胞的正常發育,是學生發展智力不可缺少的。
僅有營養物質保證,並不能解決大腦的健康發育問題,腦是在運用中發育的。人腦隻有勤用才會靈活,勤用腦、善用腦,才會使人更聰明。如果用腦不當,使大腦的皮層的興奮過程與抑製過程失調,就會影響智力的發展。例如,神經衰弱就是大腦機能的一種障礙,其表現為失眠多夢、頭暈目眩、觀察模糊、思維遲鈍、記憶衰退。造成神經衰弱的因素很多。如學習工作過度疲勞、生活沒有規律、強烈的精神創傷或長期的心情鬱悶等都會引發或助長神經衰弱。所以要培養和發展智力、提高學習效率,必須合理使用腦力、嚴格遵守作息製度、注意勞逸結合,還要堅持參加體育鍛煉和文娛活動、學習空隙時到室外活動身體,以利於消除腦力疲勞,協調大腦皮層的興奮與抑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