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開發孩子的創造力(2)(3 / 3)

(4)培養孩子創造性的人格

人的性格影響著人的創造力的發揮,主要表現在情緒、動機、堅持性、獨立性和忍受挫折的能力等方麵的人格因素。當孩子開始有創造個性的表現,如獨立性強、不怕困難、有自信心、好奇心強等,但在孩子身上,這些品質容易為頑皮、淘氣、放縱所掩蓋,得不到家長的重視,使家長產生錯誤的認識。那種順從、聽話、不惹麻煩的“乖孩子”,是許多父母喜歡的那種類型。而不喜歡與眾不同、新點子多、愛提問的“搗蛋鬼”。其實這些正是創造力的自然流露,是孩子的活潑多思的表現。為了培養創造個性,家長應鼓勵孩子在各種活動中自信敢為,避免引起孩子的害怕、緊張和壓力。家長要從細微處做起,才能使孩子的創造個性自由發展。

(5)通過仔細觀察事物和動手操作來豐富孩子的經驗

經常使兒童使用物品和工具進行遊戲,會萌發許多獨創的設想。如孩子都喜歡觸摸、搖動或拆卸各種東西,也喜歡仔細觀察別人操作事物。這些活動不僅豐富了他們的直接經驗,而且也是他們進行創造活動的基礎。

(6)準備多種多樣的材料,建立富於刺激和探索性的活動場所

富於刺激和探索性的活動場所能讓孩子自由地探索,從而產生許多新的設想。家長對於舊玩具和破雜物不要隨便扔掉,因為它們大多對孩子有用處,孩子或在拆拚這些舊物品時有新發現,或用這些東西想出新玩法,重新組合出新玩具。

(7)父母對孩子的探索應該作出及時的反應

對孩子的探索行動,家長適當的反應可以激發他的好奇心。如果孩子的探索受到父母的關注,得到父母的支持,就會有信心、有勇氣去進一步探索新事物。

(8)鼓勵兒童獨立、自由地回答問題

孩子提出問題,或者家長在孩子興趣濃厚時向孩子提問後,應引導啟發孩子自己獨立嚐試從多方麵解答問題,尊重孩子與眾不同的觀點和方法。有些家長知識豐富,對孩子的發言馬上進行評價或糾正,他們的孩子可以說是在正確的解釋下成長起來的。家長這樣的做法對孩子會產生什麼影響呢?一般來說,家長在孩子表達自己的意見時打斷孩子或孩子提出意見馬上糾正,會使孩子逐漸覺得自己的發言毫無意義,失去了發言的權利,而降低發言的積極性。如果孩子逐漸沒有了思考表達的機會,他們的行動會變得被動。即使在與夥伴閑談時,如果發言被他人打斷或被提出反麵的意見,孩子的發言的興致也會立即消失。父母正確的做法是應讓孩子把話說完,然後肯定他的長處,並給他時間思考。切不可突然打斷孩子,更不要馬上訓斥孩子。

(9)讓孩子從失敗到成功的過程中獲得經驗

父母在指導孩子學習解決問題時,應避免孩子過多失敗,讓孩子達到與其水平接近的目標。如果遇到失敗,父母應給予積極的指導和幫助,讓孩子的活動在成功的體驗中結束,並讓孩子懂得隻有接受失敗、戰勝中途的挫折,才是最後的勝利,從而學會不因失敗而消極悲觀的品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