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第一戰 第一章(11)(1 / 1)

他回到朝鮮時,朝鮮工作團的同誌們已在蘇軍李承晚圈子裏的那幫做夢都在互相掐咬的政客們,可沒有一個有這樣的政治襟懷和風度。

回到朝鮮的金日成等人在蘇軍的幫助下,成立了北朝鮮臨時人民委員會,由金日成擔任委員長。臨時人民委員會立即行使政府職能,在北朝鮮實行土地改革和重要企業國有化,很快在自己的祖國打開了局麵,贏得了北朝鮮勞動群眾的擁護和南朝鮮人民的向往。與南朝鮮整天忙於爭權逐利勾心鬥角,已陷入政治鬥爭泥潭的李承晚政權形成鮮明的對比。

1946年,金日成領導的北朝鮮**相繼與北朝鮮新民黨、南朝鮮**、南朝鮮新民黨、朝鮮人民黨合並,成立了朝鮮勞動黨,在朝鮮**者中完成了組織統一。

李承晚在美國扶持下在漢城成立大韓民國後,朝鮮北方針鋒相對,於1948年8月25日舉行了有北朝鮮全體選民和南朝鮮部分選民參加的最高人民會議選舉。在這次普選的基礎上,朝鮮最高人民會議於9月2日舉行第一次會議,通過“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憲法”,選舉金日成為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內閣首相,確定平壤為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臨時首都。

9月9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正式成立。

同年,以從中國返回的前抗聯戰士為骨幹,建立了由蘇聯幫助訓練和裝備的朝鮮人民軍。

1948年12月和1949年6月,蘇美軍隊相繼撤出朝鮮。

朝鮮公開分裂成為兩個相互敵對的政權,各自尊崇不同的意識形態,各自奉行不同的製度和政策,但又都認為自己是代表全朝鮮民族的惟一合法政府而不僅僅是一方的政府,都不認為三八線是彼此國界線。在如何統一朝鮮的問題上,更是立場尖銳對立。這就給未來朝鮮半島影響波及世界的戰亂紛爭,種下了根苗。

人們後來常常為朝鮮內戰哪一方先動手的問題爭論不休,可卻在企圖清理這堆理不清的亂麻時,忽視了造成南北尖銳對立以致釀成戰禍的最大禍首——美國和蘇聯。“誰先動手”的詰問,實際上是用給小孩子打架斷是非的心態來簡單判斷冷峻複雜的曆史,讓人好氣又好笑!試想,兩大利益尖銳對立、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政治集團,隔著一條無形分界線劍拔弩張、刀槍相向,又沒有一種共同認可並遵循的製衡機製,打起來不是早晚的事嗎?誰先動手誰後動手還有那麼重要嗎?在這種尖銳敵對的態勢下,任何一方的某一個個體,即或是在天使般純潔的心態下造成的一次小小誤會,都足以誘發一場讓千百萬人頭落地的血腥搏殺。

這才是冷峻曆史的本來麵目!

真正重要的,是誰造成了這樣的局麵,是誰釀成了這樣的惡果!

記住朝鮮內戰真正的禍首——

超級大國的強權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