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5)
胡雪岩很快落座。待侍衛獻茶畢,左宗棠說道:“胡道,本部院還有一事不明,要向胡道請教。聽胡道適才所言,王中丞隻給了老弟十五萬兩白銀。本部院適才在肚裏算了算,十五萬兩白銀采購十萬石糧食,已是用去差不多了,胡道卻如何又添購了九十萬石糧食和四萬斤用鹽?這筆銀子又是從哪裏出的?”
胡雪岩答道:“回大人問話,大人知道,軍興以來,米價一路上揚,十五萬兩白銀能采購到十萬石糧食已是緊緊巴巴,根本沒有剩餘。但職道考慮到大人入浙以來,朝廷又從各省征調了幾路人馬進浙,哪一路人馬短了糧食能打仗?情急之下,職道就和各省的糧商通融,用職道在各省的錢莊作抵押,許他們待省城收複後,以高於市麵糧價一成的數目兌現銀。這些糧商起始不允,怕官軍收複省城無期。職道無奈之下,就又找了幾個洋商作擔保,這才把糧食購到手。”
左宗棠邊聽邊點頭道:“難得胡道如此用心!真是辛苦你了!等糧食運到廣信後,本部院一定為你向上頭請功!你先下去用飯,飯後到糧台那裏領身新官服、補服,朝靴、頂戴也讓他們一發為你換新的。你在這裏歇一天,然後就持劄去廣信督糧。糧食全部到後,廣信守軍自會派兵為你押運這批糧食到婺源的。胡道,本部院的話你可曾聽清?”
胡雪岩忙起身道:“職道謝大人抬舉。職道照大人吩咐,現在就去用飯,飯後,職道再來伺候大人。職道告退。”
胡雪岩下去後,左宗棠邊踱步邊自言自語道:“真是天不滅我大清,若非胡雪岩這批軍糧采購得及時,這幾萬大軍就要餓肚皮了?幸哉!幸哉!”
在婺源歇息了一天,胡雪岩身著簇新的頂戴官服來見左宗棠。左宗棠對其自然又是一番鼓勵,然後便讓文案為其開具了督糧的劄子,委其帶十名隨員赴廣信督糧,胡雪岩帶上隨員高高興興地趕往廣信。
官員如何與商人打交道?
胡雪岩可不是個尋常的候補道,他是江南、江北家喻戶曉的官商,人稱胡大官人。
胡雪岩原名胡光墉,字雪岩,是安徽績溪人。幼時家貧,以幫人放牛為生,隻讀過兩年私塾。稍長,由人薦往杭州城的一家字號信和的錢莊當學徒。後因用錢莊裏的一筆倒賬,救助了王有齡而得罪了東家,被開除出錢莊,在街頭靠打短工糊口。
王有齡發跡後,胡雪岩時來運轉,靠王有齡的照顧,很快開起了一家錢莊。王有齡實授浙江巡撫後,胡雪岩的生意已做到省外,江西、江蘇都有他的藥材行和錢莊,官也捐到了候補道。
胡雪岩非常會處理和官方的關係,除打理自己生意外,還替巡撫衙門采購各種軍需,明裏暗裏沒少撈銀子。胡雪岩做事善於放長線釣大魚,又最會拉攏人,使得浙江官場、商界都對他佩服。後又結識了許多外國人,更讓人對他刮目相看。
杭州被圍伊始,胡雪岩已看出杭州必將不保,於是便在前幾個月風聲不甚緊的時候,背著王有齡將他杭州城裏的各種商號全部遷到了外省,他正巧也受王有齡差委出城去采購糧鹽,這才幸免於難。
胡雪岩離開婺源的第二天,左宗棠突然接到聖旨。聖旨一共向左宗棠交代了三件事:一、仍按原定章程供應常捷軍餉糧;二、由巡撫衙門給常捷軍統領勒伯勒東頒發一道任命書;三、著左宗棠轉飭寧波道史致諤,千萬要與外國人和衷共濟,不要鬧意氣。
送走傳旨差官,左宗棠馬上行文上海專辦洋務大臣薛煥、江蘇巡撫李鴻章,谘商給常捷軍統領勒伯勒東發劄憑的事,又緊急給兩江總督曾國藩寫了一封快信通報此事。
常捷軍建成後,一直獨立作戰,既不聽命於寧波道史致諤,也不奉行巡撫左宗棠的行文,隻以法國駐華公使柏爾德密的指令為準。如果將委任劄憑發給該員,該員是否就能接受巡撫衙門或寧波道的差遣,仍是未知數。
一百萬石糧食和五萬斤用鹽在軍兵的押送下,陸陸續續抵達婺源,紅光滿麵的胡雪岩一身輕鬆地到巡撫衙門來向左宗棠交差。左宗棠單把胡雪岩請進簽押房喝茶,他要和胡雪岩商量一件大事情。
施禮畢,左宗棠笑著說道:“胡道啊,前撫台王中丞眼力果然不差,你老弟確是我浙江一等一的能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