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1)(3 / 3)

他此次專程來見左宗棠,一是商量裁遣常捷軍的事,一是想求左宗棠奏明上頭,他想開缺休致。促使他決定退出官場的,自然還有另外一層原因:捐班出身的蘇鬆太道吳煦和上海糧道楊坊,二人的頭上現在都是二品頂戴,而他的那個進士同年曾國藩,不僅是一品頂戴,而且還是響當當的協揆!他為官幾十年,自忖無過有功,但頭上依然隻是個藍頂子。這個藍頂子壓得他有些抬不起頭,直不起腰。但左宗棠卻知道史致諤的為難之處。

史致諤的手本呈上來後,左宗棠不僅親自迎將出去,還拉過史致諤的手連稱“老哥”,把個史致諤驚得又是擺手又是頓足,口裏也一連道出好幾個“不敢當”來。要知道,當時的大清官場等級森嚴,官大一級是當真能壓死人的。

到簽押房後,左宗棠命人給史致諤沏了新茶出來,又連稱“坐下說話”,這才與史致諤議起常捷軍的事。

左宗棠說道:“士良啊,論年齡您比本部院長五歲,本部院是該稱您一聲老哥的。常捷軍的事啊,本部院與李少荃中丞函商過不隻一次。本部院與洋人接觸尚淺,不如您老哥與少荃中丞。但無論怎樣,洋人不可久恃,久恃必要生事。為了這個常捷軍,本部院在婺源時就致書總理衙門,提出裁抑防範三條,但總理衙門不同意本部院所論。

“不過,話又說回來,隻要您老哥對此事運籌明白,像亡勇撫恤,撤勇獎賞,對買忒勒等一班員弁又是怎麼個辦法,本部院想,這裁遣常捷軍一事,還是能辦理妥當的。本部院適才所言並非信不過您老哥,實是信不過法國人。常捷軍器械精良,船堅炮利,助我剿殺長毛堪稱得手。但若回過頭來助長毛剿我,也必是心腹大患。洋人都是狗臉人,又最勢利不過,此招兒不能不防。”

史致諤答道:“撫台容稟。這常捷軍組建伊始,職道就錯了一招,不該把日意格派為副統領,該從綠營裏調派個武官插進去才對,或者再派個幫統也行。這也是造成今天這種尾大不掉局麵的原因之一。職道在路上就想,不管總理衙門是何態度,這常捷軍是遲早都不能留的。職道已暗中籌了五十萬兩銀子,就是打算用於裁遣該軍時用的。如果法國人不同意我等之議,我們不妨就從兵額上下手,先找個理由遣散一部分,等收複杭州後,再遣散餘下的那部分。大人以為怎麼樣呢?”

左宗棠點點頭道:“老哥此議甚好。您手中既然籌了五十萬兩銀子,常捷軍裁遣之事想必就不會有大的波折。何況,有了銀子,有些話就好說了。老哥,您裁遣該軍的方案是否已擬出了呢?”

史致諤忙打開護書,從裏麵摸出幾頁紙來,說道:“這是職道讓文案擬的一個初稿,也不知合用不合用,請大人過目。”

左宗棠接過來,用眼看了看道:“老哥呀,寧波收複後且再未被長毛攻取,你是立了大功的。你受的委屈,本部院心裏也是知道的。”

史致諤起身答道:“大人容稟。職道是寧紹台道,收複寧波,是職道的職分所在。紹興未複之前,職道不敢言功。職道此來,還有一件事須向大人稟明,並望大人給予周全。”

左宗棠一愣,忙道:“老哥請講,不用拘禮。”

史致諤道:“稟大人,紹興將克,省城將複,全省靖逆已為期不遠。職道今年已經五十七歲,在地方做官已十有餘年,雖無功,自忖無大過。職道目雖未花,但耳已失聰,體力猶覺不如從前,更不能久坐。寧紹台道是浙江繁缺,非能員不能勝任。像職道這種體力已不能勝任,日久必將貽誤公事。職道此次來,就是懇求大人,能代職道奏明聖上,開缺職道缺分,放職道回原籍養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