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6)(2 / 2)

英國設在喀什噶爾偽王城的公使館,得知阿古柏自殺後,當天就拔旗閉館,全員逃跑。

阿古柏自殺的消息一經庫爾勒傳出,阿古柏集團各股殘餘匪徒即刻分崩離析,開始各尋生存之路;其子伯克?胡裏表麵雖鎮定自若,內心已是恐慌至極。大局漸定,南疆收複在望。

獎賞聖諭分別遞進肅州及新疆各軍營。

諭曰:“左宗棠自督師以來,屢克名城,調度有方,實堪嘉尚。劉錦棠出奇決勝,允協機宜,加恩賞戴雙眼花翎。”

聖旨隨後又對提督譚上連、餘虎恩等出力員弁上百人給予嘉獎。左宗棠接旨的當天特意給劉錦棠寫了封祝賀信,祝賀朝廷對他的破格天恩。

劉錦棠僅僅被賞戴了雙眼花翎,這有什麼可祝賀的呢?晚清時期的花翎雖不值錢,但雙眼花翎可不是什麼人都可以賞戴的。對外官而言,你首先必須是立有大功的總督、將軍、巡撫、都統。四種職位以下的所有領兵大員,立功以後,隻賞戴單眼花翎。對宗室而言,隻有貝子、貝勒、郡王、親王可以賞戴雙眼花翎。曾國藩、曾國荃兄弟收複金陵以後被賞戴了雙眼花翎,因為曾國藩是兩江總督,曾國荃則是浙江巡撫。左宗棠收複嘉應,殲滅太平天國汪海洋部,也被賞戴了雙眼花翎,因為左宗棠是福建浙總督。金順被賞戴雙眼花翎,首先他是將軍,加之是滿族,含有豐犒舊族之意。而劉錦棠既非總督,又不是將軍、巡撫、都統,僅僅是三品的京卿,卻也被賞戴了雙眼花翎,不僅近世無有,大清立國兩百餘年,也就他一個。

七月中旬,劉錦棠指揮各路人馬由托克遜鼓行西進,追殲阿古柏殘匪,十日後,到達開都河。

狠毒的阿古柏殘部,為阻止官軍西進,竟喪心病狂地命令匪兵炸開都河堤壩,以達到水淹官軍的目的。

劉錦棠傳命各營涉水而過,很快進入喀喇沙爾,旋命一營兵勇快速修複開都河堤壩。收複喀喇沙爾的當日,劉錦棠隻留少許員弁處理善後,親統大軍直取庫爾勒。攻克庫爾勒後,劉錦棠正要乘勝前進,不期官軍糧車卻被伯克?胡裏所劫。各軍頓時陷入困頓之中。

劉錦棠一麵穩定軍心,一麵聯絡當地百姓為官軍籌思辦法。百姓感其誠,遂帶領官軍尋找阿古柏守軍的地窯藏糧,一日竟得數萬斤,危機頓消。

九月十二日,劉錦棠統軍收複庫車;十五日收複拜城;十八日收複阿克蘇;二十日收複烏什。七日之內,連克四城,這是劉錦棠在新疆創造的第三個奇跡,劉錦棠本人從此後也被當地百姓讚譽為“飛將軍”。

伯克?胡裏率殘部狼狽奔逃,幾無喘息之機。

左宗棠在《窮追回夷連複阿克蘇、烏什兩城請獎恤出力陣亡各員弁》折中這樣寫道:“此次官軍浩蕩西征,一月馳驅三千餘裏,收複喀喇沙爾、庫車、阿克蘇、烏什四城,南疆八城已複其半。”又說:“前矛既銳,後勁仍遒,戎機順迅,古近罕比。東四城既克,和闐、葉爾羌、英吉沙爾、喀什噶爾西四城分攻合剿,自有餘力。”

奏折拜發之後,未及聖旨下達,劉錦棠已於同年十一月十三日,率兩路大軍抵達阿古柏偽汗國的王城——喀什噶爾城下。

伯克?胡裏等匪部,見官軍從天而降,不敢與之交鋒,竟慌忙率殘部從後城門逃遁,旋進入俄國境內。越四日,劉錦棠率軍抵達葉爾羌。守敵聞官軍將至,竟然棄城先逃。

劉錦棠留羅長祐領一營人馬安撫當地百姓,料理善後,自己則率軍徑奔英吉沙爾。英吉沙爾守敵見官軍突至,慌忙在城頭豎起白旗請降。

劉錦棠將英吉沙爾降眾料理完畢,沒有繼續進軍,而是統率本部人馬返回喀什噶爾休整,蓋因時令已到漫天飛雪的最惡劣季節,大軍不宜長途奮進。

聖旨正在這時遞進肅州,旨曰:“左宗棠奏官軍追剿逆回,連複阿克蘇、烏什兩城一折。官軍進規新疆南路,自克複喀喇沙爾、庫車各城後,經甘肅西寧道劉錦棠督率所部,疾馳西進,自九月十五至二十等日將安集延各股跟蹤追剿,迭獲勝仗,殺賊以數千之計,連複阿克蘇、烏什兩城,就撫各回不計其數,師行迅利,大振軍威,仍命左宗棠飭劉錦棠穩慎進取,將伯克?胡裏等逆擒獲,速蕆大功。此次官軍整旅西征,於冰霜凜冽、彌望戈壁之中,一月馳驟三千餘裏,收複喀喇沙爾、庫車、阿克蘇、烏什四城,南疆已複其半,諸將士踴躍用命,自應量予恩施。劉錦棠著開缺以三品京堂候補,提督譚拔萃,著交部照一等軍功例從優議敘……”

這道聖旨意味著,新疆即將全境收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