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章 (9)(3 / 3)

安德海(?—1869)——直隸南皮人,十三歲自宮為宦,人稱小安子。鹹豐十一年,因為慈禧太後密送懿詔進京得慈禧太後寵幸,晉總管,漸幹國政。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秋,奉慈禧太後命往南方采辦宮中用物,一路張揚跋扈,招權納賄,被山東巡撫丁寶楨捕殺。

李蓮英(生卒年不詳)——直隸河間人,綽號皮硝李,鹹豐時自閹為宦。性狡黠,以善梳新髻得慈禧太後歡心,由梳頭房太監拔擢為總管太監,賜二品頂戴。在宮五十年,幹預國政,廣植私黨,賣官鬻爵。

洪秀全(1814—1864)——廣東花縣人,原名仁坤,小名火秀,落第秀才。1843年,從《勸世良言》中吸取西方基督教教義,創拜上帝會,提出天父上帝是唯一真神、人人應拜上帝等,廣為宣傳,信者頗眾。1851年1月11日,率眾在桂平金田村起義,建號太平天國,自稱天王。12月,又封楊秀清、蕭朝貴、馮雲山、韋昌輝、石達開為東、西、南、北、翼(義)各王,並由東王節製其他諸王。1853年,占領江寧,改江寧為天京,定天京為天國都城。入天京後,開始修建天王府,以後便深居簡出,奢侈享樂,講求禮儀。1856年9月,“韋楊事件”爆發,出現內訌,風光漸漸不再,終於1864年城破前一天服毒自殺(一說病死)。

馬化龍(?—1871)——寧夏金積堡人,與其父皆為西北地區回教白山派教主。1862年11月在當地起義,殺寧夏道台侯雲登、知府呂際韶、知縣趙長庚等,控製靈州附近各州縣。自稱兩河大總戎,修建王城東府西府,在金積堡周圍構築碉堡,對抗清軍。後兵敗投降,被處死。

白彥虎(生卒年月不詳)——又名白素。陝西邠州人,回族,出身貧困。1862年陝西回民起義時,為首領之一。兵敗,率所部西退新疆。

阿古柏(Yakoob Beg ?—1877)——十九世紀中葉中亞細亞浩罕汗國安集延任浩罕王帕夏(總司令)。1864年,趁新疆動亂之機率軍侵入,數年間,侵占南疆八城,建立哲德沙爾汗國,自稱“畢條勒特汗”,並與俄、英等國勾結。劉錦棠規疆,他自殺於庫爾勒。

赫德(Robert Hart 1835—1911)——英國人,生於愛爾蘭亞爾馬郡波達當,字鷺賓。鹹豐四年到香港,在英國商務監督公署任職。次年,任駐寧波副領事助理。鹹豐八年調任廣州領事館助理。同治二年,繼李泰國(英國人)任總稅務司。他在中國任海關總稅務司達四十八年之久,是英國侵華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日意格(Giquel P.1835—1886)——法國軍官。曾參與波羅的海、克裏米亞之海戰。鹹豐七年十二月,參加英、法聯軍侵占廣州,四年後擔任浙江寧波海關稅務司。同治元年七月,與法國駐寧波艦隊司令勒伯勒東組織常捷軍,任幫統,加參將銜。同治五年,幫助左宗棠創設福州船政局,與德克碑一起,出任正、副監督。同治七年,因功被清廷破格賞加提督銜。中法戰爭爆發,被清政府解職。

威妥瑪(Wade T.F.1818—1895)——英國外交官。曾在劍橋大學讀書,畢業加入陸軍,鹹豐二年任英國駐上海副領事。鹹豐四年,英、法、美三國取得上海海關控製權後,被派為上海江海關第一任外國稅務司,次年辭職。鹹豐八年任英國駐華全權專使額爾金的翻譯,參與脅迫清政府簽訂中英《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的活動。同治五年,在英國駐華公使阿禮國授意下,向總理衙門呈遞《新議略論》。同治十年任英國駐華公使,光緒二年借口馬嘉理案,強迫清政府簽訂《煙台條約》,擴大英國在華的侵略特權。光緒九年退職回國,光緒十四年任劍橋大學首任漢語教授,並將掠得的大量漢文、滿文圖書贈給劍橋大學。在華期間,曾編漢語課本《語言自邇集》,設計拉丁字母拚寫漢字。這種拚法稱“威妥瑪式”,為過去所沿用。

學名

院試:由一省的學政主持、專為童生舉行的考試,錄取者入縣學、府學,習慣稱生員或秀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