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10)(2 / 3)

巡撫:官名,掌一省的軍、民、吏、刑各項,為從二品,地位略低於總督。兼都察院右副都禦史或禮部侍郎者為正二品。巡撫側重於民政。

將軍:官名。清代將軍有三種:一為宗室爵號之一,如鎮國將軍、輔國將軍等;二為駐防各地的八旗最高長官,專由滿族人充任;三為內地各省將軍,掌駐防軍事及旗籍民事。

都統:官名。清代的都統有三種:一為八旗各旗的長官,職掌一旗的戶口、教養、訓練等,但實際隻統轄驍騎營,其餘前鋒、步軍等營都各有主官;二為熱河、察哈爾駐防旗兵的長官,兼為當地行政長官;三,在以將軍為駐防旗兵長官的各省,設副都統為將軍的副職。

道:官名,道台、道員的簡稱,為正四品。清代於各省設道員,類別有二:一類專司一事,如糧道、河道、鹽法道等;一類為分守巡道,均輔助布政、按察二使,巡察轄區政事。道員為四品,見上司不稱下官,稱職道。

公使:官名,亦稱星使、使者、使節、大使。是公使館的主要負責人,有一、二等之分。

總稅務司:官名,舊中國統轄全國海關稅務的官員。鹹豐三年,英、美、法三國乘小刀會起義之機,奪取上海海關行政權。次年,三國領事與清吏吳建彰訂立協定,由三國領事各派稅務司一人,組織海關稅務管理委員會。鹹豐九年,英國迫使南洋通商大臣任英人李泰國為總稅務司。鹹豐十一年總理衙門加委李泰國為中國總稅務司。李泰國回國,英國人赫德繼任,直任至光緒三十四年回國。

官員的稱呼

大學士:中堂。

總督:製軍、大帥、製台、製憲或督憲。

巡撫:中丞、撫軍、撫台、撫院或部院。

提督:軍門或提台。

總兵:總鎮或鎮台。

副將:協鎮或協台。

吏部尚書:天官。

禮部尚書:大宗伯。

戶部尚書:大司徒或大司農。

刑部尚書:大司寇。

兵部尚書:大司馬。

工部尚書:大司空。

左都禦史:總憲。

各部院左右侍郎:左堂或右堂,自稱部堂。

學政:學憲或學台。

道員:觀察或道台。

知府:太守、府台或太尊。

知縣:父母或明府。

都察院禦史:都老爺或侍禦。

官員的服飾及轎飾

大清的官員共分九品十九級。

一品:紅珊瑚頂戴(純紅),九蟒五爪蟒袍,仙鶴補服。準乘八人抬綠呢大轎。

二品:紅起花珊瑚頂戴(雜紅),九蟒五爪蟒袍,錦雞補服。準乘八人抬綠呢大轎。

三品:藍寶石及藍色明玻璃頂戴(亮藍),九蟒五爪蟒袍,孔雀補服。準乘八人抬綠呢大轎。

四品:青金石及藍色涅玻璃頂戴(暗藍),八蟒五爪蟒袍,雪雀補服。準乘四人抬藍呢轎。

五品:水晶及白色明玻璃頂戴(白),八蟒五爪蟒袍,白鷳補服。準乘四人抬藍呢轎。

六品:硨磲及白色涅玻璃頂戴(白),八蟒五爪蟒袍,鷺鷥補服。準乘四人抬藍呢轎。

七品:素金頂戴(白),五蟒四爪蟒袍,鸂鵣補服。

八品:起花金頂戴(白),五蟒四爪蟒袍,鵪鶉補服。

九品:鏤花金頂戴(白),五蟒四爪蟒袍,練雀補服。

未入流:鏤花金頂戴(白),五蟒四爪蟒袍,練雀補服。

監察禦史、按察使等監察、司法官員的頂戴、蟒袍均按正常品級,但補服的圖形卻一律繡獬豸,以示司法公正。

清朝的武官(蟒袍與文官同),補服上所繡圖飾如下:

一品:麒麟。

二品:獅。

三品:豹。

四品:虎。

五品:熊。

六品:彪(小老虎)。

七品、八品:犀牛。

九品:海馬。

清朝文官乘轎,武官騎馬。

名詞解釋

廷寄:清代製度,朝廷給地方高級官員的諭旨不由內閣明寄,而是由軍機處密封交兵部捷報處寄往各省,用軍機處封印,上書“軍機大臣字寄某官開拆”,或“傳諭某官開拆”。

諡號:君主時代帝王、貴族、大臣等死後,朝廷依其生前事跡所賜予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