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小學篇 (3)(1 / 3)

10.答案:A、B、C。王夫之世稱“船山先生”,明末清初傑出的思想家、哲學家。王夫之的哲學論斷富有批判精神,繼承、發揚《易》學係統中的樸素辯證法。他認為:客觀世界萬事萬物的本質和現象都是客觀實在的,否定了唯心主義空無本體的虛構。因此,隻有“包含有王夫之的主觀唯心主義思想”這個選項是錯誤的。

11.答案:B、C。為了抬高儒家在曆史上的正統地位,與佛教“法統”傳法世係相抗衡,於是仿照佛教諸宗的法統,韓愈在《原道》中首先提出儒學之“道”的傳道係統:“堯以是傳之舜,舜以是傳之禹,禹以是傳之湯,湯以是傳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傳之孔子,孔子傳之孟軻。”他以孟子繼承者自居,並決心肩負起衛道重任,對抗佛老學說。

12.答案:A、C。老子是第一個將“道”作為哲學思想來研究的,其代表作是《道德經》。《道德經》論述的隻是兩個問題:“道”與“德”。“道”是個體修行也即修道的方法;“德”是修道者所應必備的特殊的世界觀、方法論以及為人處世之方法。莊子的《南華經》將“道”描述得頗富浪漫主義色彩,其“道”是一種“天人合一”的思想。他認為“道”是客觀真實的存在,把“道”視為宇宙萬物的本源,講天道自然無為。

13.答案:A、C。孟子與孔子合稱為“孔孟”,有“亞聖”之稱。在人性問題上,他主張性善論。他認為人生而是善的,人有善端。這種先天的良知良能生來就有,包括四心:如羞恥之心、惻隱之心、感激之情、是非之心。

14.答案:A、C、D。董仲舒提出了“性三品說”,提出聖人之性。韓愈“性三品”理論以仁義禮智信五常作為人性的內涵,“性”分為上中下三品。上品的人“善焉”,中品的人“可導而上下也”,而下品的人則是“惡焉”;他認為情也是分上中下三品的,具有上品性的人,其七情的表現都能“適中”;具有中品性的人,要求七情“適中”,但往往過或不及,不能恰如其分;具有下品性的人,“直情而行,毫不控製”。

文學知識

一,填空題

1.有“詩仙”美稱的是______。

2.“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逑”的意思為______。

3.陶淵明平生鍾愛,此花在陶詩中多次出現。此花為______。

4.“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______的詩中。

5.《離騷》的作者是______。

6.宋詞《念奴嬌?赤壁懷古》的作者是______。

7.“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詠鵝》這首詩的作者是______。

8.寫下《過零丁洋》、《正氣歌》等名作的南宋著名的愛國詩人和政治家是______。

9.《西遊記》的作者是______。

10.清代的諷刺小說《儒林外史》的作者是______。

11.“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這一詩句出自《七步詩》,它的作者是______。

12.中國四大民間傳說故事,是指在中國民間以口頭、文稿等形式流傳最為寬廣、影響最大的四個神話傳說。這四部傳說故事一般指的是《牛郎織女》、______、《孟薑女》、《白蛇傳》。

13.“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這首詩出自______的______。

14.“春蠶到死絲方盡,______。”

15.唐代的“詩聖”是______。

16.“生當作人傑”這句詩的下一句是______。

答案

1.答案:李白。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他是我國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尊稱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其詩風格豪放飄逸灑脫,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是自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

2.答案:配偶。“逑”字在字典中有兩種解釋,一為“配偶”,一為“聚合”,在此句中應為“配偶”之意。對《詩經》最權威的注解《毛傳》中解釋說:“逑,匹也。言後妃有關雎之德,是幽閑貞專之善女,宜為君子之好匹。”是為匹配之意。

3.答案:菊花。陶淵明一生坎坷,雖有鴻鵠之誌,無奈伯樂難尋。晚年看淡功名利祿,隱居山林,以飲酒賦詩為樂。由於菊花氣韻高潔,人們便借花喻人,表達自己的精神追求。陶淵明隱耕田園期間,酷愛菊花,常踏露采菊,和酒而歌,寫下了許多詠菊的詩篇。其中有“秋菊有佳色,衰露輟其英”、“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等流芳千古的詩句。

4.答案:文天祥。南宋末年,文天祥在廣東兵敗被元軍俘虜,並被帶往北方囚禁,途中經過零丁洋,便寫了“過零丁洋”一詩來抒發國破家亡的抑鬱。其詩的下半闕如下: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裏歎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答案:屈原。其代表作《離騷》,共370多句,2400多字,為中國古代最長的政治抒情詩。其形式來源於楚國人民的口頭創作,詩人又將之加以改造,構成長篇,使之包含了豐富的內容。它的語言精煉,造句頗有特色。詩人大量采用誇張的浪漫主義表現手法,充分運用神話傳說,展開了多彩的幻想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