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初中篇 (12)(1 / 3)

1.答案:重陽節。因為《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曆朝曆代沿襲至今。慶祝重陽節的活動一般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2.答案:新疆。維吾爾族原是公元3世紀遊牧於中國北方和西北貝加爾湖以南、額爾齊斯河和巴爾喀什湖一帶的遊牧民族。由於受部落間戰爭的影響,各個部落的分支逐漸遷徙西域(今新疆),全民族使用維吾爾語,信奉伊斯蘭教。

3.答案:月餅。中秋節的傳統食品是月餅,反映了人們對和家人團聚的美好願望。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於元代。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象征,慢慢地,月餅也就成了節日的禮品。

4.答案:孔雀舞。相傳1000多年前傣族領袖召麻栗傑數模仿孔雀的優美姿態而學舞,後經曆代民間藝人加工成型,流傳下來,形成孔雀舞。在傣族人民心目中,“聖鳥”孔雀是幸福吉祥的象征。孔雀舞是傣族代表性的舞蹈,伴奏樂器主要有象腳鼓、鑼、鈸等打擊樂。

二,單選題

1.春節時,家家戶戶都會貼門神,門神的作用是()

A.驅鬼怪,保平安

B.表達願望

C.象征吉祥

D.人物崇拜

2.饢是我國一個少數民族的傳統麵食,這個民族是()。

A.蒙古族

B.回族

C.維吾爾族

D.藏族

3.夏至是全年白晝最長的一天。人們通常會在這一天吃()。

A.混沌

B.包子

C.麵

D.餃子

4.每年的春節,北京都會有各種廟會,十分的熱鬧。廟會最初的性質是()。

A.祭祀的活動

B.娛樂遊戲

C.市場交易的活動

D.社交活動

5.中國木偶藝術,古稱傀儡戲,是中國藝苑中一枝獨秀的奇葩。木偶戲來源於古代的()。

A.葬禮俗

B.婚慶禮俗

C.節慶禮俗

D.誕辰禮俗

6.既是苗族傳統建築,也是中國南方特有的古老建築形式是()。

A.吊腳樓

B.竹樓

C.半邊樓

D.圍樓

7.那達慕大會是我國哪個民族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傳統活動和一種傳統體育活動形式?()。

A.蒙古族

B.滿族

C.回族

D.苗族

8.客家人傳統的住宅特點是()。

A.四合院

B.圍屋

C.杆蘭式

D.窯洞

9.目前我國分布最廣的少數民族是()。

A.蒙古族

B.滿族

C.回族

D.苗族

10.中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是()。

A.苗族

B.侗族

C.回族

D.壯族

11.“洗三”是我國古代傳統禮儀中的一種什麼禮節?()

A.誕生

B.成年

C.婚姻

D.喪葬

答案

1.答案:A。現在過春節,在民戶大門,還有不少人張貼門神。古時貼門神,為敬神、拜佛、求福祈禱平安。今貼門神,表達的是對平安、幸福的向往與追求。

2.答案:C。饢,一種烤製的麵餅,是新疆維吾爾民族喜愛的主要麵食之一,已有兩千多年的曆史。饢的品種很多,大約有五十多個。常見的有肉饢、油饢、窩窩饢、芝麻饢、片饢、希爾曼饢等。據考證,“饢”字源於波斯語,伊斯蘭教傳入新疆後,才改叫“饢”。

3.答案:C。農曆五月間(公曆6月21、22日)的夏至,是全年白晝最長的一天。周代已有祭神儀式,認為可以消除癘疫、荒年與人民的饑餓。此日民間吃麵食,有“冬至餛飩夏至麵”的說法。

4.答案:A。廟會是我國傳統的節日形式,反映民眾的心理和習慣,可以一直上溯到古老的社祭。早期廟會僅是一種隆重的祭祀活動,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交流的需要,廟會就在保持祭祀活動的同時逐漸融入交易活動,具有了娛樂的性質。

5.答案:A。木偶戲是由演員在幕後操縱木製玩偶進行表演的戲劇形式,在中國古代又稱傀儡戲。中國木偶戲曆史悠久,三國時已有偶人進行雜技表演,隋代則開始用偶人表演故事。它經曆了一個由工藝到表演的變化過程:由祭儀而成了喜慶娛樂活動的一種方式。

6.答案:A。吊腳樓的形成有曆史的原因,也有自然的原因。吊腳樓屬於幹欄式建築,但與一般所指幹欄有所不同。幹欄應該全部都懸空的,所以稱吊腳樓為半幹欄式建築。樓上住人,樓下架空,被現代建築學家認為是最佳的生態建築形式。